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的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在這具有重大意義的時刻,讓我們回望歷史,深切懷念那些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作出卓越貢獻的英雄。

清明節前夕,東臺市第一小學少工委組織近1200名師生來到東臺市三倉烈士陵園,開展“緬懷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紅領巾尋訪中國式現代化足跡的主題實踐活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銘記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從小樹立遠大理想信念。
尋訪紀實
清明祭英烈, 豐碑勵童心
1984年底,三倉烈士陵園在蘇中抗日紀念廣場上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碑身正面的“立德立功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為陳毅元帥所書,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在高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東臺市第一小學舉行了紀念儀式。少先隊員代表高舉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旗,全體隊員神情肅穆地敬隊禮。禮畢后,全體師生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少先隊員代表和學校黨員教師代表在激昂的歌聲中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整理花籃緞帶。隨后,學校大隊輔導員帶領全體隊員重溫入隊誓詞,“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力量”的誓言響徹云霄。少先隊員手中舞動著的小國旗,空中回蕩的《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嘹亮歌聲,將堅定的理想信念具象化。儀式最后,各中隊輔導員帶領隊員們高舉隊旗繞行紀念碑一周,深情緬懷革命烈士,立誓傳承革命精神。

憶抗日名將, 學抗戰精神
2016年,東臺市政府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師師部駐扎的三倉吳家橋胡家大院舊址上,建起了“新四軍一師紀念館”。
在輔導員的帶領下,隊員們來到了紀念館南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粟裕紀念堂”五個金色大字,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早年題寫。粟裕將軍紀念堂由“投身革命”“紅軍英才”“抗日先鋒”“華東主將”“滄海一粟”“將軍情深”“粟裕文物”七部分組成,詳細介紹了“常勝將軍”粟裕光輝的一生,記錄了一師將士與蘇中人民的魚水深情,展現了人們對蘇中抗戰那一段烽火歲月的難忘記憶。
粟裕將軍一生身經百戰,主要指揮了黃橋決戰、車橋戰役、蘇中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崗戰役等著名戰役,被譽為“常勝將軍”“中國戰神”。至今,東臺三倉地區還流傳著“毛主席當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勝”的歌謠。
隊員們一邊聆聽輔導員的介紹,一邊認真地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錄下自己的心得。這些對于他們而言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思粟裕將軍,傳鐵軍精神
滿懷敬仰之情,隊員們來到粟裕將軍的墓碑前敬獻鮮花。
按照粟裕將軍的遺愿,1984年4月19日,粟裕將軍的夫人楚青攜子女來到三倉烈士陵園,將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園內,讓他永遠陪伴長眠在這里的革命戰友。墓地周圍精心栽

植了七株松柏,象征著當年蘇中“七戰七捷”
正對著粟裕將軍墓碑的是一座紀念亭,原本準備建“粟裕將軍亭”,但在征求粟裕夫人楚青
同志的意見時,她意味深長地說:“你們不要宣傳粟裕個人,要多宣傳新四軍,三倉七次保衛戰是全軍游擊戰成功的典范。”于是便有了現在的“三倉保衛戰紀念亭”,以供后人前來緬懷瞻仰。
隊員們站在三倉保衛戰紀念亭內的石碑前,專注地讀著碑文,感受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抬起頭,紀念亭檐角飛翹,形如一把遮風擋雨的大傘,正如那些走過荊棘之路的先烈,為了今日人們的幸福生活而無畏地與黑暗斗爭。
活動結束時,隊員們紛紛立下誓言:傳承先輩的抗戰精神和鐵軍精神,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偉大事業中,篤學不倦、砥礪奮進,以熱血澆灌夢想之花,在新時代的歷史畫卷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奮斗篇章。
尋訪心得
作為一名學校大隊輔導員,帶著隊員們開展紅領巾校外實踐活動,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致敬英雄,銘記歷史,將深切的緬懷與崇高的敬意化作前行的動力,奮力書寫新時代少先隊的嶄新篇章。
大隊輔導員周霓
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銘記那段艱苦卓絕的光榮歷史。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要接過先輩們手中的接力棒,用實際行動踐行對他們的承諾。
隊員 周詩媛
青山埋忠骨,碧血鑄豐碑。革命先烈用生命譜寫了壯麗的詩篇,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努力前行,讓我們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努力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重任的棟梁之材。
隊員周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