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仍存在以下問題:其一,語篇研讀流于表面,教師未能深入挖掘文本的主題意義與文化價值;其二,教學過于聚焦語言知識的機械記憶,忽視真實語境中的遷移應用,導致學生語言實踐能力薄弱;其三,教學活動缺乏系統性,造成學生思維層次不足,難以培養其批判性思維與探究能力?;谟⒄Z學習活動觀,教師可從三方面優化閱讀教學。首先,聚焦主題意義探究,通過深度解讀語篇,闡釋其文化內涵與價值導向,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其次,構建語境化語言教學模式,將詞匯、語法等知識融入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實踐,同時開展系統閱讀訓練,增強語言運用的準確性與流暢性;最后,深化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的聯系,引導學生在文化對比與價值判斷中,實現知識的遷移應用與思維品質的進階,切實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內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踐行以“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為核心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學習語言、獲取新知、探意義、解決問題。英語學習活動觀作為一種統整性的教學理念,其核心在于以學習活動為載體,搭建完善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框架[1]。該理念強調教師通過主題引領的學習活動,將語言知識、文化內涵、思維發展與學習策略有機融合,促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理解一應用實踐一遷移創新”的進階式活動中實現多維度素養的發展。
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文本為依托,系統設計具有情境性、層次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教師應基于對主題意義的深度解讀,有機整合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六大課程要素,避免教學碎片化。在此過程中,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逐步形成對語言的深層理解,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作為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指引,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教師教學設計提供清晰路徑,并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構建理論支撐體系。英語學習活動觀通過將課程要素融入結構化的活動體系,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協同發展,為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提供科學指引。舉例而言,教師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鏈,依次開展“學習理解一應用實踐一遷移創新”三個層級的課堂活動(如表1所示)[2]。

學生先通過梳理與解析語篇獲取基本信息;隨后在復述、采訪等應用實踐類活動中初步輸出語言;最后圍繞主題展開批判性思考與創造性表達,實現從知識獲取到素養提升的進階,切實達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策略
(一)深化主題意義探究,突破語篇研讀難題
當前,語篇研讀存在表層化問題,導致學生難以準確把握文本核心內涵。為突破這一困境,教師可基于單元整體視角開展深度語篇分析。以外研社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3“Silentlove”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將該語篇的主題語境定為“人與社會”領域中的“社會與人際溝通”,聚焦“和諧家庭關系”子主題。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的敘事脈絡,通過剖析父子角色轉變、背父過河等關鍵情節,細致探究人物情感發展軌跡。這種教學方式從多維度引導學生挖掘文本深層意義,幫助學生理解親子間非語言表達的情感聯結,感悟親情的深刻價值,有效提升語篇研讀的深度與實際效果[3]。
(二)創設教學語境,強化語言知識運用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常陷入脫離語境機械記憶的語言知識學習困境,導致知識遷移與實際應用能力薄弱。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設計形式多樣且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真實語境任務。例如,在“Silentlove”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家庭情感的具體表現,同時結合自身經歷闡釋對“Silentlove”的理解。此外,教師可提供結構化語篇框架,幫助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講述父愛故事,促進語言知識向實際交流的自然遷移,從而顯著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4]。具體而言,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教師可分階段創設教學語境。
1.感知與注意
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師播放本班學生錄制的親子活動短視頻,以“Whatisthevideoabout?”作為引導性問題,自然引出“family”話題,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于家庭情感,激發學習興趣與表達動機。
在閱讀準備環節,教師展示三張與主題相關的圖片,以“Which picture reminds you of your father?”“Howwouldyoudescribeyourfather'slove?”等問題為引導,促使學生表達對父愛的理解。
2.獲取與梳理
在閱讀實踐環節,教師設計“readforstructure”活動,引導學生帶著“Whoarethemaincharacters?Whathappened?”等問題快速瀏覽文本,梳理主要人物與事件。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同步整理描述家庭情感的語句,學習新詞匯與短語,初步掌握語言知識。
3.概括與整合
教師運用分段閱讀策略,通過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細節。在細讀第一段時,以“What's thename of the film?”“Who are the characters?”“What'sthetheme?”等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后續段落教學中,借助電影片段創設情境,以“Whydoesthesonseldomseehis father?”“Whydoes thefathercry?”等問題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閱讀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語篇結構,擬定段落小標題并說明理由;借助思維導圖系統呈現內容框架,完成語段復述,有效培養文本概括與整合能力。
(三)構建層級活動,提升語篇意識與思維層次
當前,部分教學活動存在層次不夠清晰的問題,導致學生的語篇意識薄弱,思維訓練成效受限。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構建層級分明、循序漸進的活動體系,通過“學習理解一應用實踐一遷移創新”的三級活動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與思維品質,具體實施路徑如下。
1.應用實踐類活動
(1)描述與闡釋: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描述文本中家庭情感的表現(如“Thefatherworkedhardtosupportthefamilyandhealwayscaredabouthischildrenquietly.\"),并推選代表匯報。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闡釋“Silent love”(如“In my family,mymothermakesdeliciousfoodformeeveryday.That'sakindofsilentlove.\")。該活動旨在通過小組討論與分享,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建立文本與生活的聯系。
(2)分析與判斷:教師通過“Whydoyouthinkthefathershowedhisloveinasilentway?”等問題,引導學生從文本細節、人物性格角度展開分析;通過展示不同家庭情感表達方式,要求學生判斷這些文本是否體現“Silentlove”并說明理由,以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文化理解能力。
(3)內化與運用:教師以“Howcanyoudescribeyourfatherandhislove?”為引導,提供結構化語篇框架,鼓勵學生講述父愛故事,將文本語言結構與自身經歷相關聯,促進知識內化與語言技能的遷移應用。
2.遷移創新類活動
(1)推理與論證:教師選取文本關鍵句,通過“How does the father love his son?”“Why do tears quietlyrundownthefather'sface?”這樣層層遞進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剖析文本細節,探究人物情感關系,培養批判性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
(2)批判與評價:教師組織學生圍繞“Issilentlovealways good?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showloveinafamily?”展開辯論,鼓勵學生基于不同文化背景與情感需求,發表多元觀點,培養批判性思維。
(3)想象與創造:教師布置課后任務,要求學生觀看電影《那山那人那狗》并續寫故事,用英語描繪家庭未來的溫馨場景,以影視資源為媒介,培養學生的創新表達能力,深化其對主題的情感認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這種層級化活動設計,通過“理解一應用一創新”的進階路徑,既能增強學生的語篇意識,又能推動思維從分析到評價、創造的不斷發展,有效達成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
三、教學評價
在學習活動結束后,學生可依據教師提供的評價量表開展自我評價(如表2所示)。該評價過程有助于學生明確自身學習情況,診斷知識掌握與能力發展水平,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四、實踐應用與推廣
上述課例表明,多種教學方法協同作用可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以下教學策略在日常教學中具有推廣價值。
(一)情境導入法
教師可基于教學主題創設教學情境,如通過播放親子活動短視頻導入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與表達動機,快速構建主題語境,該方法適用于各類題材教學。
(二)問題鏈驅動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針對不同體裁文本設計梯度化問題鏈,如在“Silentlove”語篇教學中,通過分層設問引導學生剖析細節、梳理結構,深化對文本情感與邏輯的理解,有效發展批判性思維。
(三)生活關聯法
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文本與生活經驗的聯系,例如在探討家庭情感時,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闡釋主題。該方法尤其適用于情感類、生活類閱讀,可拉近文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與情感體悟的能力。
(四)分層活動進階法
教師應遵循“學習理解一應用實踐一遷移創新”的邏輯,設計遞進式活動。從知識積累到實踐運用,再到思維拓展,系統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該策略適用于初中英語各學段閱讀教學。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以“學習理解一應用實踐一遷移創新”的層級化活動體系為核心,聚焦三重目標的實現:深化語篇理解、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培育高階思維。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核心板塊,教師通過創設深度認知情境,不僅能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能培養其終身學習素養,契合現代教育“素養導向、能力本位”的育人理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薔,錢小芳,吳昊.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內涵、架構、優勢、學理基礎及實踐初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44(7):1-6.
[3」張先捷.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析:以一堂拓展閱讀課為例[J」.英語教師,2021,21(5):100-104.
[4」沈慧.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以Unit4Iusedtobeafraidofthedark為例[J].英語教師,2024,24(9):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