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作為重要課程目標,使學生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在此基礎上樹立國際視野,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良好品格。由此可見,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挖掘小學英語課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跨學科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意義
(一)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跨學科融合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接觸和了解傳統節日、民間藝術、歷史故事、經典詩詞等文化內容,從而學習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并將其用于交際中。這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交流中的廣泛傳播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在跨學科融合的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將在不同學科中得到多角度呈現和多層次解讀。這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他們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跨學科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使他們在跨文化交際中展現更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具體來說,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進行對比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敏銳地感知中西方在價值觀、風俗習慣及思維方式等層面的差異,同時可以理解和尊重這些差異,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因文化誤解而導致的交流障礙。與此同時,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之后,學生能使用英語自信、準確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跨學科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原則
(一)適度相關原則
在跨學科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時,教師要堅持適度相關原則,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與英語課程知識緊密相關,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多學科的角度探究、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在學習與顏色有關的英語詞匯時,教師可以引入我國傳統繪畫的色彩運用知識,促進美術學科與英語學科的有效融合,使學生在積累相關英語詞匯知識的同時,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中關于色彩的豐富內涵。
此外,教師還要合理把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占比,不能過度強調跨學科融合而削弱英語知識的傳授,也不能忽略文化教育。通常來說,每節英語課中文化內容的學習時間應占總課時的 15% ,使學生可以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適當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體驗生成原則
為了增強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促進其知識、技能及文化意識的生成,教師在跨學科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時要堅持體驗生成原則。一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且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在講解傳統的春節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掛燈籠、貼春聯,要求學生模擬拜年活動,或者用英語交流春節的習俗。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提高應用相關英語知識的能力[1]。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實踐活動,如制作中國結、體驗手工剪紙等。在活動中,學生要融合多學科知識,用英語介紹作品寓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生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感悟,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對比融合原則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教師可以將西方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在對比學習中感受文化差異,拓寬文化視野。例如,在將我國春節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比我國春節和西方圣誕節在慶祝方式、節日象征等方面的異同點,并要求他們使用英語闡述二者的差別。
此外,教師還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促進英語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例如,教師可以將美術學科與英語學科融合,引導學生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創作繪畫作品,并用英語介紹作品的創作理念。又如,教師可以將語文學科與英語學科融合,引導學生嘗試用英語翻譯古詩詞,讓學生在加深對傳統文化理解的同時提高英語表達能力。
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跨學科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方法
(一)優化課程設計
1.挖掘教材的跨學科融合點
教師要深入研究小學英語教材,在其中尋找跨學科融合點,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對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2]。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7“Chinesefestivals”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蘊含多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為跨學科融合教學創造了條件。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學生需要掌握我國傳統節日的英語表達,還要了解關于這些節日的時間、習俗等知識。教師可以融合語文學科的內容,鼓勵學生研究古詩詞中關于傳統節日的描寫,并將其與英語教材中的表述進行對比,體會不同語言形式下傳統節日文化的不同韻味,以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理解。教師可以融合歷史學科的內容,要求學生探究傳統節日的起源、學習傳統節日的發展歷程。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繪制美術作品,如繪制中秋節的月餅、嫦娥奔月的場景及端午節的龍舟等,通過藝術創作展現傳統節日的特色。在這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作品,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
2.開發跨學科教學資源
跨學科融合教學對教學資源的要求更高。因此,教師應該自主開發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跨學科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運用線上和線下的多樣化途徑收集有關的圖片、視頻及文字資料;圍繞跨學科融合主題自主編寫校本教材或者教學案例集;整合網絡、社區等外部資源。
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6“Aninterestingcountry”的教學為例。“Culturetime”這一模塊介紹了我國著名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展示了長城的圖片。基于此,教師可以圍繞“中國傳統建筑”這一主題開發跨學科教學資源,收集長城、故宮、蘇州園林等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建筑資料,并配合英語講解進行展示,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感受我國傳統建筑的魅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中國傳統建筑”為主題編寫校本教材,融合地理、歷史、美術等學科的知識,用英漢對照的方式展示我國傳統建筑的位置、歷史發展及外觀結構特點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相關網絡平臺,鼓勵學生先在課外收集關于我國傳統建筑的資料,再用英語進行整理和匯報。
(二)創新教學方法
1.項目式教學法
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真實的問題或項目作為驅動,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開展項目研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設置項目主題,要求學生從多學科的視角出發,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項目研究。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旅”項目,設定傳統節日、民間藝術、歷史古籍等多個項目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項目研究。各小組要選定項目主題,明確分工,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采訪調查等途徑收集與傳統文化有關的信息,并在對信息進行整理之后以英語手抄報、PPT或短視頻等形式展示項目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除了要運用歷史、地理及美術等學科知識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用英語進行展示交流。
2.情境教學法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為學生創設相關情境,要求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習與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8“ChineseNewYear”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室貼春聯、掛福字和燈籠。此外,教師還可以創設春節拜年的情境,組織學生分別扮演家庭成員和客人,模擬家中來客人拜年的場景。學生要圍繞春節的話題使用英語進行對話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還可以深刻理解與春節有關的文化內涵及語言知識。
2.注重過程性評價
教師要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第一,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的方式記錄學生在跨學科融合課程中的參與度和進步情況,如學生是否參與課堂討論、是否主動提問、是否主動與同伴合作完成學習任務[3]。第二,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學習檔案袋,收集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的成果,如手抄報、項目報告、繪畫作品等。這樣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成長軌跡,為個性化教學提供參考。第三,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定期反思,使學生回顧在階段性跨學科學習中的收獲與不足,幫助他們實現自我提升和自我發展。第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個月寫一篇學習反思日記,記錄自己跨學科學習的經歷、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考自己在知識、能力及情感態度等方面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完善評價體系
1.選擇多元評價指標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評價指標主要聚焦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跨學科教學的背景下,教師應選擇多重指標開展教學評價,從多維度出發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在知識維度,教師不僅要考查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相關學科知識的了解程度;在能力維度,教師要評價學生的跨學科交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維度,教師要評價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并評價學生在跨學科融合學習中的積極性。
例如,在“中華傳統文化之旅”跨學科項目教學評價中,在知識維度,教師除了要考查學生對傳統節日相關英語單詞及句型的掌握情況,還要評價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起源、習俗及文化內涵等知識的了解程度,關注他們對語文、歷史、美術等學科中相關知識的學習情況;在能力維度,教師要觀察學生能否運用多學科知識撰寫內容豐富、邏輯清晰的項目報告,在項目展示環節能否表現跨學科交際能力;在情感態度維度,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學生互評等方式評價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
結語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表現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追求。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占比逐漸增加,形式和難度也在不斷變化。這為跨學科融合教學創造了條件。教師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優化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方法及完善教學評價等途徑提升跨學科融合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史麗琴.指向學生文化品格提升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英語融合教學的實踐研究[J」.英語教師,2025,25(2):188-190.
[2」陳凌鴻.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4(10):58-60.
[3」李義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價值及路徑:評《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