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初中化學教學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新課標還建議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加強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化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基于證據診斷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實現‘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為此,化學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前,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想清楚如何教、為什么教、如何評,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一、“教一學—評”一體化理念的內涵
“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理念倡導將教學、學習和評價有機融合,強調教育要素的系統整合,即讓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三個環節形成閉環,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學與評割裂的狀態[1]。基于“教—學一評”一體化理念的課堂一般具備這樣的特征:教學活動緊扣既定目標展開,學習過程以達成目標為導向,而效果評估則貫穿始終,為教學調整提供依據。研究表明,基于“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理念,結合化學學科特點開展教學,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形成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核心素養,并且在培養學生基于事實與邏輯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鍛煉學生對不同信息、觀點和結論進行質疑與批判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對化學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認識等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2]。
二、基于“教一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思路
下面,文章基于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教學案例,分析基于“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理念設計教學活動的思路。
(一)確定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統領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三個環節,讓這三個環節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教學目標應當基于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既與化學知識、化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化學知識的價值等有關,又與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問題有關,指向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發展、品格塑造等多個方面[3]。
“金屬的化學性質”包含金屬氧化反應、置換反應等重要化學反應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等工具性知識。
通過學習這些知識,學生可以加深對此前學到的化學反應、金屬物理性質的理解,同時可以為此后即將學習的“常見的酸、堿、鹽”等內容打下基礎。總體而言,這部分知識不僅是學生構建化學知識體系的基石,也是其形成與發展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媒介[4]。基于上述認識,筆者確定了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在知識掌握層面,通過探究活動理解鐵、鎂等金屬與氧氣反應的特征,理解反應條件差異對于反應速率的影響,掌握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排列規律。
2.在能力發展維度,學會通過分析氣泡產生速率、溶液顏色變化等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掌握基于化學現象推導的科學思維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3.在品格塑造方面,通過“金屬回收方案”設計任務,認識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性;通過分析鋁制品耐腐蝕特性等任務,初步形成科學態度與責任素養。
(二)構建“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框架
根據“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的內涵,筆者設計了包含教學目標、關鍵問題、學習任務、評價指標四個重要元素的“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框架,如圖1所示。

基于“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框架,以及“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學情,筆者制作了“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設計表(如表1所示)。

三、“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視角下初中化學教學案例
(一)導入新知
教師先分享故事:“張阿姨準備購買黃金飾品,但是她不知道怎樣辨別真假黃金,擔心買到假貨。請問,你知道如何辨別真假黃金嗎?”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追問:“如果我們了解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不是就能鑒別黃金與其他金屬了呢?”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關注金屬的化學性質,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實際應用化學知識的生活場景,使化學學習更有意義。
(二)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節,學生需要認真觀察并分析鎂、鋁、鐵、銅、金在常溫或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的現象。由實驗現象,學生得出結論:鎂、鋁比較活躍,鐵、銅次之,金最不活潑。
(三)實驗探究
在這一環節,教師布置兩個遞進的學習任務,推動學生在具體的實驗中理解和掌握重難點知識,同時發展化學核心素養。
1.設計實驗探究金屬與酸或鹽溶液反應規律
實驗準備:學生組成4\~5人的學習小組,明確負責實驗操作、觀察記錄、數據整理等工作的成員。
實驗操作:教師給學生提供鎂、鋅、鐵、銅等金屬,以及稀鹽酸、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硝酸銀溶液。學生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步驟,將金屬分別放入特定酸或鹽溶液,仔細觀察和記錄反應現象,如是否有氣泡產生、溶液顏色的變化、金屬表面的附著情況等。
實驗分析:完成實驗操作后,小組成員共同分析實驗數據,比較不同金屬與酸或鹽溶液反應的劇烈程度和現象差異,初步總結金屬活動性規律。
2.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
小組討論:各小組學生根據實驗探究的結果,比較鎂、鋅、鐵、銅等金屬的活動性,嘗試給金屬的活
動性排序。
模型構建:學生結合實驗結論,構建符合實際情況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如何解釋金屬活動性順序與化學反應的關系。
交流展示: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到講臺上向全班學生展示本小組構建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并闡述構建思路和依據。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提出疑問和建議,一同完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在學生完成上述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實驗操作評價表(如表2所示)。該表旨在評估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實驗操作規范性、實驗數據記錄準確性以及實驗結論合理性等。通過填寫操作評價表,學生可以反思實驗過程中的得與失。得到學生的評價意見后,教師能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

(四)總結提升
根據學生的課堂討論和展示,教師帶領學生總結金屬化學性質的共同規律,繪制思維導圖。此后,教師展示分析案例“鐵制水管易生銹,鋁制門窗更耐用”,要求學生結合金屬化學性質解釋原因并提出保護金屬制品的建議。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發現身邊的化學現象,并嘗試用所學化學知識解釋這些現象、解決問題。
(五)拓展應用
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拓展教學資源,分析如何根據金屬的化學性質選擇材料,了解金屬在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重要作用。此后,教師鼓勵學生設計“金屬回收方案”: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實驗,嘗試從混合金屬廢料(含鐵、銅、鋁)中分離金屬物質。
在完成總結提升、拓展應用兩個環節的任務時,學生需要根據任務完成評價表(如表3所示)進行自評、互評。

除此之外,教師還引導學生完成課堂表現評價表(如表4所示),評價自己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同時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結語
基于“教一學一評”一體化理念的初中化學教學,應當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框架,以確保評價貫穿教學活動。在具體組織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觀察、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化學知識與技能,發展化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何春花.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5(1):66-68.
[2]張蘭翠.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策略探析[J].山東教育,2025
(3/4):72-74.
[3」馬曉瑋.初中化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以人教版“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J].新課程,2025(3):65-68.
[4]李苗苗.“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學苑教育,2024(3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