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成為制造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材料成本作為制造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控制效果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材料成本控制成為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內容,有效降低材料成本,能創造較佳的經濟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本文首先闡述了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概述,揭示了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問題,如采購環節成本控制不嚴格、庫存管理不規范導致成本升高、生產過程成本控制不到位等,最后制定了改進策略,包含了嚴格控制采購環節成本、做好庫存管理、嚴格控制生產成本費用等。
關鍵詞: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策略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1.001
近年來,由于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人工成本的升高及市場競爭的加劇等因素,制造企業的盈利空間正在不斷縮減。為了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和盈利能力,企業必須尋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徑。材料成本管理作為降低生產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優化采購、減少材料浪費,能擴大盈利空間。因此,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過程中,還應注重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嚴格控制材料成本費用,以便于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增強核心競爭力。
1 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概述
在制造企業中,材料成本是指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與材料相關的各項費用支出,包含但不局限于原材料、輔助材料、包裝材料的采購、存儲、使用過程中的費用。材料成本是構成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效果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材料成本控制的目標是確保材料成本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實現材料成本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協調發展。具體來說,控制目標包含以下幾方面:其一,降低材料成本。通過優化采購、生產等流程,降低材料采購價格、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等方式,實現材料成本的降低。其二,提高材料質量。在確保材料成本合理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質量,以滿足產品質量的要求,避免因材料質量問題導致的生產事故和質量損失[1]。其三,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材料浪費和損失,提高生產效率,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材料成本。其四,提升產品競爭力。通過控制材料成本,企業可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從而在價格上具備更大的競爭優勢。同時,穩定的材料供應和優質的原材料也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2 制造企業材料成本的控制問題分析
2.1 采購環節成本控制不嚴格
一些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中采購環節成本控制不嚴格,使采購管理活動不規范、不標準,難以降低采購成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采購計劃不嚴謹。有些制造企業缺少精確的采購需求預測,導致采購量與實際生產需求不匹配,可能出現過量采購或采購不足的情況。采購計劃未能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和成本效益分析,使采購決策缺少科學依據。其二,采購價格管理不到位。由于當前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但企業未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對供應商價格管理不嚴,易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增加了采購成本。在供應商選擇上缺少透明度和競爭力,沒有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評價和篩選機制,導致采購成本較高[2]。其三,采購流程不規范。采購流程中存在審批環節過多、流程煩瑣的問題,導致采購效率較低,增加了采購成本。采購過程中缺少有效的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易出現不合規操作,損害企業自身利益。其四,采購合同管理不嚴格。采購合同中條款不清晰、不明確,導致在合同履行中產生糾紛,增加了采購成本。合同執行過程中缺少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對供應商違約行為處理不力,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損失。其五,供應商管理不完善。供應商信息庫不完善,缺少對供應商的全面了解和評估,難以選擇到優質、價格合理的供應商。未能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缺少對供應商的持續評估和監督,導致供應商質量不穩定、交貨延期等問題。
2.2 庫存管理不規范導致成本升高
部分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中,對庫存管理不規范,導致庫存成本較高,使總成本費用較高。庫存管理不規范導致成本升高的具體表現如下:
(1)庫存信息不準確與滯后。部分制造企業庫存數據更新不及時,導致生產計劃與實際庫存量脫節,可能引發生產中斷或原材料過剩。信息系統不完善或人為操作錯誤,造成庫存信息失真,增加決策風險。
(2)庫存分類與布局不合理。部分制造企業原材料分類不明確,導致存儲條件不符合要求,降低材料使用壽命和質量。倉庫布局不合理,若未能按照貨物特性和流通規律進行合理劃分區域,造成存儲空間浪費和物流效率較低[3]。
(3)庫存周轉率較低。有些制造企業庫存積壓較為嚴重,占用大量的流動資金,增加了資金成本。貨物過期、損壞等風險增加,導致庫存成本升高。
(4)人力成本增加。為處理庫存管理不規范帶來的問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庫存盤點、調整和管理。員工在查找、搬運和存儲貨物時工作效率降低,導致人力成本升高。
2.3 生產過程成本控制不到位
在制造企業的材料成本管理中,生產過程成本控制尤為關鍵。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少企業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導致生產過程成本控制不到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以下是常見生產過程成本控制問題:其一,缺少有效的成本控制機制。一些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缺少明確的成本控制目標和指標體系,缺少完善、系統的成本控制機制。這導致成本控制工作缺少系統性和規范性,難以有效監督和管理生產過程中各項成本。其二,生產流程不合理。生產流程設計不合理是導致生產過程成本控制問題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生產流程可能包含過多的浪費環節和低效操作,導致生產效率和材料利用率較低,增加了生產成本。其三,缺少數據分析和技術手段。有些制造廠沒有使用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手段,對全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不能確定成本控制中的問題和不足,難以糾偏和調整,使成本控制不到位,其四,質量控制不嚴格。質量控制不嚴格可能導致產品不良率上升,需要進行額外的修復或返工,增加生產成本。
2.4 材料損耗大、浪費嚴重
部分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中,材料損耗較大、浪費嚴重,使成本顯著升高,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1)人為因素。一方面,操作不規范。員工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缺少標準操作程序或技能不足,可能導致材料使用不當,如配料錯誤、過量使用等,增加材料損耗。另一方面,責任心不強。部分員工對材料浪費現象不夠重視,導致在工作中浪費現象十分普遍。
(2)技術和管理因素。有些制造企業使用陳舊的設備或落后的生產工藝,可能導致生產效率較低,材料利用率不高,增加材料損耗。生產計劃與物料計劃不協調,可能導致物料過多或不足,造成材料浪費。
(3)原材料因素。質量不穩定的原材料,如含有雜質、尺寸不精確等,可能導致生產過程中損耗增加。生產原材料的耗用沒有依照標準,也是材料損耗較大的重要原因。
3 制造企業材料成本的控制策略和方法
3.1 嚴格控制采購環節成本
制造企業為了有效控制材料成本費用,最為關鍵的是嚴格控制采購環節成本,從而實現既定目標,支持制造企業穩定健康地發展。在日常操作過程中,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其一,加強采購計劃管理。制造企業應建立完善的采購需求預測機制,確保采購計劃與實際生產需求相匹配。加強市場調研和成本效益分析,為采購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其二,嚴格采購價格管理。制造企業應密切關注原材料價格市場動態,及時掌握價格信息,為采購決策提供參考。建立完善的供應商評價和篩選機制,通過競爭性談判、招標等方式降低采購成本。其三,規范采購流程。制造企業應簡化采購流程,提高采購效率。加強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建設,確保采購活動的規范性和公正性。其四,嚴格合同管理。制造企業應制定清晰的合同條款和履行規定,確保合同雙方的權益得到保障。加強合同執行過程中的監督和管理,對供應商違約行為及時進行處理。其五,完善供應商管理。制造企業應建立完善的供應商信息庫,對供應商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評估。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對供應商進行持續評估和監督,確保供應商質量穩定、交貨期準確[4]。
3.2 做好庫存管理工作
在制造企業材料成本管理中,庫存管理占據重要的地位。合理的庫存管理不僅有利于降低企業的材料成本,還能提高運營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其一,完善庫存信息系統。制造企業應引進先進的倉儲管理系統和物聯網技術,實現庫存數據的實時更新和準確記錄。定期對庫存數據進行核查和審計,確保庫存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其二,優化庫存分類與布局。制造企業應根據原材料性質、用途和保質期等因素進行合理分類和分區管理。根據貨物特性和流通規律進行合理布局規劃,提高倉儲空間利用率和物流效率。其三,提高庫存周轉率。制訂合理的采購計劃和銷售計劃,避免庫存積壓和缺貨現象。引進先進的庫存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如ABC分類法等,降低庫存持有成本。其四,加強員工培訓與管理。制造企業應提高員工對庫存管理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增強庫存管理意識。加強員工的培訓和管理,提高員工在庫存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能和操作能力。
例如,K制造企業材料成本控制中,庫存管理水平不高、庫存結構不合理、庫存周轉率較低等,為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建議采取以下庫存成本控制措施:第一,定期審查庫存水平。定期對企業庫存進行盤點和審查,確保庫存數據的準確性,為庫存管理提供可靠依據。第二,優化采購計劃。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和庫存狀況,制訂合理的采購計劃,確保庫存水平合理,避免庫存積壓。第三,嚴格執行庫存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庫存管理制度,確保庫存管理的各環節都得到有效執行,防止庫存損失和浪費。第四,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和及時性,降低庫存管理風險。
3.3 有效控制生產成本費用
制造企業生產過程成本控制問題,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保證成本可控化,減少成本耗費支出,具體措施和要點如下:其一,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企業應建立明確的成本控制目標和指標體系,制定具體的成本控制計劃和措施。通過建立成本控制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的成本控制職責和權限,形成全員參與、全方位控制、全過程跟蹤的成本控制體系。其二,優化生產流程。制造企業應對生產流程進行全面分析,確定浪費環節和低效操作,通過改進和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和材料利用率。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降低生產成本[5]。其三,嚴格質量控制。企業應構建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到最終產品檢驗等各環節都進行質量控制。加強員工質量意識培訓,提高員工對質量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對質量問題進行及時跟蹤和處理,降低不良品率,減少返工和修復成本。其四,利用數據分析和技術手段。使用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手段,對生產過程進行動態、實時監控和分析,發現成本控制中問題和瓶頸,提高生產過程的可視化和智能化水平,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H制造企業面臨著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雙重挑戰。尤其是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生產費用的有效控制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H制造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了有效控制生產成本費用,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第一,建立全面的材料管理制度。為了有效控制材料損耗和浪費,H企業建立了全面的材料管理制度,具體包含制定嚴格的材料采購、驗收、入庫等流程,確保材料的使用和管理規范化。引進先進的材料管理系統,對材料的數量、質量、成本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第二,優化生產計劃與物料計劃。為了降低物料過多或不足帶來的生產費用,H企業引進先進的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計劃與物料計劃的實時同步和協調。加強生產計劃和物料計劃的審核和調整,確保計劃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建立與供應商的長期合作關系,實現物料的及時供應和庫存管理[6]。第三,加強設備管理和維護。為了降低設備故障和維修成本,H企業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運營狀態。引進設備監控系統,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和預測,及時發現并解決設備故障。加強員工設備操作培訓,提高員工的設備操作技能和維護意識。
3.4 規避材料損耗和浪費
為了有效減少材料損耗和浪費現象,制造企業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增強員工素質和意識。制造企業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規范意識。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成本控制意識。
(2)優化生產技術和工藝。制造企業需要引進新的技術和新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材料使用率。定期對生產設備和工藝進行維護更新,確保設備正常運營和工藝優化。
(3)加強原材料管理。選擇質量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商,確保原材料質量生產要求。建立健全的原材料檢驗和驗收制度,確保原材料質量達標。
(4)實施精細化管理。制造企業應引進精益生產等管理方法,對生產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減少浪費和損耗。建立材料消耗數據庫和數據分析系統,對材料消耗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找出浪費根源并且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制造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為了在競爭中獲取優勢,企業需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優化生產流程,實現可持續發展。材料成本占據制造企業總成本較高的比重,只有有效控制材料成本,才能提升企業競爭力。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制造企業在材料成本控制中,還可能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足,使材料成本控制不到位,因此有必要制定解決策略和方法,實現成本可控化,幫助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紅瓊.超硬材料工具制造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研究[J].商業故事,2023(23):157-159.
[2]鄭綺珍.從財務管理視角,淺談制造企業的原材料運輸成本控制[J].財會學習,2020(20):113-114.
[3]薛小川.基于大數據的制造型企業原材料采購成本管理探析[J].環球市場,2021(36):90-92.
[4]陳艷麗.面向下料優化的鐵塔制造企業物料管理系統的提升[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3(05):117-119+159.
[5]胡靜雯.業財融合視角下集團制造業成本管理研究[J].品牌研究,2023(03):149-152.
[6]周倩倩.財務信息化建設對材料制造類企業成本控制的影響研究[J].財經界,2023(20):111-113.
作者簡介:劉建維(1988-),女,漢族,河北任丘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