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管理屬于現代化企業建設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做好戰略管理,能夠增強企業競爭力,為企業發展奠定基礎。一般來說,市場結構會影響企業的運營與管理,企業的戰略管理行為和市場業績關系密切,而價值取向又會左右戰略管理的水平。深入研究企業戰略管理的價值取向,能給企業發展提供理論上的指引和決策時的參考,讓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實現長久發展。
企業戰略管理價值取向的重要性
價值取向對企業戰略方向的引導作用。企業戰略管理中的價值取向可以說是企業發展的指南針,能夠為企業制定正確決策提供方向。價值取向往往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發展,企業所制定的價值取向不同,最終所做決策、發展方向都會有所不同。如果企業以獲取短期效益為基本價值取向,就會忽視長期的市場發展;企業若是以長期發展為價值取向,即會更加注重對市場的分析與了解,也會進一步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為后期建設奠定基礎。
價值取向對企業資源配置的影響。價值取向會影響企業各項資源的配置,而企業資源配置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可以帶動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如果企業將創新當作重要價值取向,在后期發展過程中就會將資源更多地傾向于創新研究,推動產品研發與技術升級;如果企業更看重當下的財務回報,以此為基本價值取向,就會減少在長期創新項目上的投入,將更多資源用于市場營銷層面。
大優勢的企業形象,贏得客戶口碑,獲取合作伙伴的信任。對于企業而言,打造自己獨特的企業形象對其后期發展具有重要優勢。
價值取向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塑造。企業價值取向不僅僅會關乎自身管理,其價值取向也會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傳遞給客戶、合作伙伴等。如果企業能夠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作為價值取向,則可以建立具有更
企業對“價值取向”的解構
經濟目標方面的價值取向。經濟目標是企業戰略管理的出發點,也是支撐企業長久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追求長久穩定的利潤增長,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取更多盈利以支撐企業發展。不過企業需要追求的是長久的經濟效益,而非是短期的利潤增長。在長久的經濟效益追求中,企業不僅需要考慮未來的市場變化,也要考慮自身的發展競爭力。企業只有發展理念盛行的當下,企業需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戰略管理工作中。企業要充分考慮當下各項資源的匱乏性,充分合理地調動各項資源,以此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分析自身發展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壓力,減少廢棄物排放,降低環境污染。企業要以綠色生產為主,并加強在環保設施上的投入與管理,以此提高企業發展的環境效益。
戰略管理中各個環節涉及的價值取向因素
戰略分析階段
從戰略分析階段分析,企業價值取向直接影響管理者對內部資源及外部環境的認知。如果企業以積極進取的價值導向為主,在后期發展中就會表現出更多積極主動的特性,即在發展中不斷挖掘潛在的機會,并抓住機會獲取更高收益。而如果企業以保守為基本價值取向,則在市場發展中,容易導致企業發展遲鈍,在面對未知的發展機遇時無法快速行動,也難以正確客觀地評估自身優勢,不利于后期長久發展。
企業價值取向直接決定了其市場定位,也決定了其所選擇的競爭方式。將差異化價值作為價值取向的企業,在戰略管理層面會更加關注市場中的細分領域,為客戶提供更具有獨特性與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以成本為價值取向的企業,在戰略管理層面會更加注重成本競爭優勢,也就是憑借自身價值優勢拓展市場。
不斷創新、優化成本,才可以推出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也才可以獲取更加長期的利潤效益。
社會目標方面的價值取向。企業發展中的社會目標指的是根據自身情況履行社會責任。從員工角度而言,企業需發揮自身引導力,為員工提供和諧良好的工作環境,并為員工提供更多職業發展機會;從消費者角度而言,企業需保證產品質量,保護好消費者的各項權益;從社區責任來講,企業要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帶動社區積極發展。企業社會價值目標往往直接關懷企業在社會及市場上的形象,而企業形象又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發展,所以要將社會價值目標作為基本價值取向,帶動企業不斷實現可持續發展。
環境目標方面的價值取向。在綠色發展、可持續
企業價值取向對企業戰略分析階段的影響是極大的,因此在后期發展中,企業需重視自身市場定位,找到適合于自身發展的價值取向,以此制定戰略管理方式,為企業發展奠定基礎。
戰略的施行及控制
戰略施行與控制是企業發展中的具體行動環節,其中最重要的是戰略施行模式的制定。一般來講戰略制定的模式分為指揮型、變革型、合作型以及文化型四種,不同的指揮及執行方式往往直接代表企業的價值取向。
從指揮型角度分析,該類型以領導為主,由領導驅動各項工作的開展,屬于自上而下的施行方式,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要求。
從變革型進行分析,該類型以環境變化為基本背景,同樣也是由上至下施行,在權力層面具有集中性。
從合作型模式分析,該類型由中層及高層管理者一同施行相應戰略,將由上而下與自中分別向上向下兩種模式結合,該戰略施行方式較為科學。
從文化型角度分析,該類型模式基于合作型,能夠驅動全體工作人員參與到戰略施行中,融合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兩種形式,將企業發展權益授權給每個工作人員。
總體而言,不同戰略施行模式與企業價值取向息息相關,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優勢。
多元價值取向下的企業戰略管理實踐
在經濟目標價值取向下,企業需要做好技術創新工作,并提高自身技術水平。一般來講,企業的創新與發展主體是人,而人只有在激勵的狀況下才可以更好地調動其積極性與潛能。所以,在經濟目標價值取向下,需要重點加強激勵機制的構建,以此提高戰略管理質量。從組織結構角度分析,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可以有效推進組織變革。不過在實際管理中,企業可以從基層班底,自下而上發起變革,該方式有助于降低變革阻力。在變革過程中,打破原有職位及分工,并大氛圍培養職工能力,推動企業發展。
以社會目標為基本價值取向,就要重視企業的凝聚力,關注企業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在該價值取向下,一方面要加強對員工的技能培訓,從意識、能力、素養等多個層面加強員工培養。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晉升機制,優化晉升路徑,為員工晉升提供條件。該方式有助于挖掘更多具有潛力的員工,也可以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此外,企業同樣要大力加強公益事業建設,參與到環保、教育等各項公益事業中,履行社會責任。該方式有助于提高企業形象,為企業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從環境目標價值取向進行分析,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產品廣度的拓寬。企業需要充分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加強技術創新,針對市場需求加強技術改造。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要進一步強調改造的環境效益,減少資源浪費。另外,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開展定制化生產,例如結合市場上用戶對產品的需求做好產品優化工作,為用戶提供針對性服務。
企業戰略管理價值取向的優化策略
企業需要了解,經濟、社會以及環境價值目標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互關聯和促進的。因此,在戰略管理過程中,要找到三者之間的平衡點,以此實現協同發展目標。例如,企業經濟效益的增加不僅僅與其產品生產、技術創新有關,也與其企業形象、市場份額具有重要關聯。企業自身形象的良好建立,可以吸引更多潛在用戶,也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此外,企業經濟效益同樣與其資源消耗有關。企業采用清潔能源,降低生產成本,其經濟效益也會有所提高,同時可以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企業經濟、社會以及環境三個價值取向之間具有重要關聯,在后期發展過程中,企業需要根據自身需求,做好價值取向的協調工作。
在當下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社會需求、技術創新等均在不斷變化,這也使得企業價值取向、戰略管理方式要與時俱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等撲面而來,企業如果因循守舊,沿用傳統戰略管理模式及價值取向,則會導致企業發展落后,無法提升自身競爭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把握戰略管理與價值取向之間的關系,同時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規范自身管理行為,并與 外界環境建立共生效應。只有與時俱進地發展,企業才可以更好地提高競爭力,實現長足發展目標。
以價值取向為主制定合理的戰略管理目標,有助于企業穩定發展。而如果僅有管理者樹立價值取向意識,則無法真正帶動企業發展。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需重視價值取向意識的傳播,讓員工能夠深入認識價值取向的含義與重要性。具體來說,企業可以通過培訓、文化建設等形式加強價值觀宣傳;制定員工行為準則,以此規范員工行為,讓員工潛移默化間慢慢對企業價值觀產生認同感,并遵循價值導向行事。此外,企業需要保證價值取向與自身戰略管理目標之間的一致性,將價值取向作為重要的決策依據,推動企業發展。
企業戰略管理的價值取向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所在,貫穿于企業的各個環節。在今后的發展中,企業要制定并協調好符合自身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以此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管理方式,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