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22.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813(2025)21-0093-04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Urban Marathons Race Services in China -Taking the BeijingMarathonasan Example
PAN Yuanchen QIN Guidu*
Competitive Sports Center, Chongqing Colege Mobile Communication (Qijiang), Chongqing, 401429 China [Abstract] The popularityof marathon sports in China continues to rise,becoming a landmark sports event that combines competitivenessand public participation.According to statistics,thereareovera hundred related events held every year,with participation exceeding tenmillon.Among them,the number of registrations forlarge-scale events has repeatedly reached new highs.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Beijing Marathon event.MethodByreadingliteratureandconsultingrelevant materials,itanalyzes theshortcomingsofBeijingMarathon event services and provides optimization paths.ResultResearch found thatthere are problems with the profesionalism of volunteers and the lack of experi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Beijing Marathon event.In response,targeted solutions wereproposed tostrengthenthevolunteer trainingsystem,dynamicalladjustpolicies,nd introducedigital technology. ConclusionThe Beijing Marathon is one of the highest level marathon events in China.Optimizing its event service level canhelp meet the needsof participants while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 theBeijing Marathon event,provid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athon sports and the sports industry.
[Keywords] Beijing Marathon;Marathons events;Quality of service; Optimization path
作者簡介:潘元晨(1998一),女,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通信作者:覃桂都(1992—),男,本科,研究方向為戶外運動,E-mail:19127441221@163.com。
“十三五\"時期,我國全民健身事業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取得了顯著成就。人民群眾參與健身、追求健康的熱情持續高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場地設施建設逐步增多,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作為一項由奧運競技項目轉型而來的大眾化運動,城市馬拉松已成為廣受歡迎且極具挑戰的運動項目,促進了戶外運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近幾年來,我國舉辦的各類馬拉松賽事在全社會掀起了田徑健身熱潮,各地城市馬拉松比賽吸引了眾多跑步愛好者參與,與此同時帶來了一系列交通、住宿、餐飲、購物消費以及景區游覽等巨大的經濟效益[1]。
其中,北京馬拉松是國內歷史最悠久、最具影響力的馬拉松賽事之一,有“國馬”之稱。該賽事創辦于1981年,比賽路線以天安門廣場為起點,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景觀大道為終點,途經長安街、金融街、昆玉河、國家體育場(鳥巢)等,沿途可欣賞北京古今交融的城市風貌,吸引全國各地的跑友前往。2025北京馬拉松擬于2025年10月19日(周日)開跑,參賽規模為30000人。而保障新老參賽者良好的比賽體驗、提升賽事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該研究以北京馬拉松賽事服務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對策,促進北京馬拉松賽事服務質量的提高與改進。
1馬拉松賽事服務的重要性
1.1保障跑者安全,提升賽事體驗
《2025一2031年中國馬拉松賽事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分析了2024年中國馬拉松賽事行業現狀。據統計,2023年中國馬拉松賽事達245場,半程馬拉松賽事達377場;中國田徑協會認證馬拉松賽事達175場,半程馬拉松賽事達127場[2]。賽事的增加帶來了參賽人數的增長,全國男女老少皆被吸引。雖然馬拉松賽屬于中等強度運動,但其賽程過長,對于缺乏系統專業訓練和賽事經驗的非專業運動員而言,容易在比賽中受傷。尤其在后半程比賽中,環境溫度逐漸升高以及體力消耗過大,極易導致運動員出現脫水、低血糖等問題,嚴重則易引起中暑、休克等。此外,人數眾多極易發生踩踏事件。因此,提高馬拉松賽事服務水平是確保參賽者安全、提升賽事體驗的首要手段。
1.2促進城市形象,推動經濟發展
城市馬拉松是城市形象的“立體名片”, 42.195km 的賽道能夠全方位體現城市的獨特風貌與人文底蘊。馬拉松賽事服務則是城市形象以及綜合實力的動態展示窗口,合理規劃賽道減少對城市正常運轉的干擾、賽場上工作人員的高效工作、賽后的環保措施等無不透露著該城市的軟硬實力。對于舉辦城市而言,賽事服務還起著促進旅游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高質量的賽事服務可吸引大量跑者與游客,同時帶動酒店、餐飲、旅游等行業發展。根據波士頓旅游局的統計數據,僅2016年波士頓馬拉松賽事活動就為大波士頓地區帶來約18.88億美元的經濟收入[3];據日本媒體數據報道,2023年東京馬拉松帶動的經濟連鎖效益為309.47億日元(約合14.8億元人民幣)[4]
1.3傳播體育文化,吸引大眾參與
馬拉松賽事服務扮演著促進和推動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角色。志愿者的服務、觀眾的加油助威體現著馬拉松運動的人文關懷,激發著大眾的運動熱情。近年來,中國馬拉松賽事服務發展迅速,參與馬拉松賽事的愛好者逐漸增加。據《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統計,2023年的賽事總參賽規模達到605.19萬人次,參與馬拉松賽事的人次達到106.78萬,半程馬拉松的規模則是237.72萬人次。據中國田徑協會測算,2025年大眾馬拉松參賽人次將增加至1000萬[5]。上海馬拉松、蘭州馬拉松、無錫馬拉松等已成為優質賽事服務代表,其賽事質量和影響力也顯著提升。由此可看出,優質的賽事服務是推動體育文化繁榮的重要力量。
2北京馬拉松賽事服務不足之處
2.1志愿者缺乏專業化培訓
北京馬拉松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路跑賽事之一,其志愿者服務水平與賽事規格之間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落差。北京馬拉松志愿者的主力軍主要來自北京高校學生,據統計,2014年北京馬拉松共有3600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2024年北京馬拉松志愿者中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學生就有288名。他們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便于集中管理,但大部分學生缺乏專業的運動知識、技能以及社會實踐能力。加上賽前 1~2h 的簡單培訓流于形式、走過場,他們往往忽視了馬拉松作為極限運動對專業知識的嚴苛要求,導致補給混亂、無法妥善處理突發事件、無法高效溝通協調等問題,給參賽者帶來了不良體驗,同時還消解了賽事本身傳遞的體育精神[6。除此之外,研究發現北京馬拉松賽事志愿者在管理過程中工作懈怠現象較為嚴重,還存在部門職責不清晰、脫崗、離崗等問題。
2.2賽道與環境爭議較大
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已對人類活動產生了深遠影響,競技體育領域受影響尤為嚴重。作為戶外運動項目,馬拉松比賽與溫度、濕度、風力、降水等氣象要素密切相關,這些要素不僅會影響運動員的競技狀態,還可能對其安全構成威脅[8]。北京馬拉松曾因霧霾問題遭到批評。2014年,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了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然而,第34屆北京馬拉松賽仍在天安門廣場鳴槍開跑。由此可見,賽事組委會缺乏明確的空氣質量應急預案。北京霧霾高發時段為秋冬季,冬季最為嚴重,可一直延續至次年3月(即11月到次年3月霧霾情況均較嚴重)。盡管近幾年北京氣候有所好轉,但2024年北京馬拉松仍受霧霾影響。
北京馬拉松賽事在服務參賽運動員的同時,也應為北京市居民提供便利。其中,北京馬拉松舉辦時的封路政策是爭議較大的問題之一。賽事期間對部分道路的分時、分段管理改變了原有的通勤節奏,使比賽路線周邊交通承受超負荷壓力。封路時間過長影響市民出行,部分路段開放延遲導致跑者被車輛干擾(如2019年有跑者反映某路口未完全封閉)。并且,隨著賽事規模的擴大和機動車數量的增長,臨時性交通管制帶來的社會成本逐漸增加。因此,急需尋找平衡點,優化賽事服務。
2.3賽前賽后服務體驗感較差
近年來,隨著國內馬拉松賽事蓬勃發展,跑友們對賽事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北京馬拉松在細節管理和服務體驗方面的不足也逐漸顯現。常見問題包括:存包、檢錄區域人流擁擠,引導標識不足,尤其是業余跑者分區(C、D區)排隊時間過長;廁所數量不足,起點和賽道前段排隊現象嚴重;比賽后半程(尤其是 30km 后)補給站物資短缺;領物流程繁瑣,完賽包內容單薄;官方攝影覆蓋不全,部分跑者無法找到自己的賽道照片,且付費下載價格偏高等。這些問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2024年北京馬拉松更是出現嚴重工作失誤,組委會將2024北京馬拉松完賽獎牌背面的世界田聯金標賽事標志錯印成了精英標牌賽事標志[9]。此外,早在2017年,北京馬拉松就曾發生過拱門事故,當時未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未引起組委會足夠重視,也未對拱門的安全問題進行深人反思和改進。直到2024年北京馬拉松,氣象部門早在賽前幾天發布了大風預警,然而組委會卻未因此取消或調整拱門設置,導致比賽當天拱門廣告牌被刮倒,造成多位跑友跌倒和受傷。
3北京馬拉松賽事服務優化路徑
賽事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活動,其成功舉辦離不開公共安全、交通管理、衛生服務等多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馬拉松賽事可為城市和社會創造多重價值,提高馬拉松賽事服務水平是推動城市發展、經濟提升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10]。
3.1構建科學志愿者服務體系,完善服務細節
提升北京馬拉松志愿者服務質量,應在保持志愿服務熱情的基礎上,構建完整的志愿者現代化管理體系。首先,在志愿者招募機制上,可適當擴大招募范圍,不應局限于北京各大高校,應面向社會。例如,對于配速員、急救跑者、醫生跑者等專業性較強的崗位,應進行相關資質審核后再予以錄用;或給落選參賽者,尤其是具備良好馬拉松參賽經驗的選手提供志愿服務崗位。招募時間可適當延長,且在招募時需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各個志愿者的崗位意愿,靈活分配志愿崗位。其次,在志愿者培訓機制上,針對不同崗位的志愿者應采取針對性培訓,提高志愿者的專業能力和應變能力,并且構建一套系統、科學的評估體系,便于志愿者以及工作人員了解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最后,在志愿者監督和獎勵機制上,除頒發紀念品、證書外,還應根據服務完成度、服務質量、服務難易程度等給予不同獎勵,同時對表現不合格者取消獎勵[11]。
增強志愿者團隊的整體效能,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各個志愿者崗位之間的協作與配合作用。賽事組委會還應加強賽事服務相關細節監督,確保各個崗位高效溝通,杜絕移動廁所不足、補給供應不足、志愿者專業水平不足等問題的再次發生,為運動員提供良好的參賽體驗。
3.2做好賽事相關準備,動態調整賽事政策
北京馬拉松賽事組織方應在吸取過往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服務細節,保障運動員的參賽體驗和賽事安全。在賽事報名方面,可增加抽簽透明度,借鑒倫敦馬拉松抽簽模式,推出“未中簽積分累計\"制。
在賽前準備方面,應以科學引導為主,優化賽道服務布局,如增設更多的移動廁所,合理設置補給站物資供給。同時,可通過賽前宣傳提醒廣大參賽者注意保暖以免拉傷、不宜吃得太飽、飲水需適量、賽前盡可能解決如廁問題等。
在醫療急救方面,應加強賽事監督,合理設置醫療點,每個醫療點都應配備AED設備以及專業急救員,確保突發情況時能夠快速響應。
在賽后服務方面,可結合科技提升賽事服務水平,例如簡化賽后領物流程,提供科學高效的康復理療服務,賽后及時做好賽道清理工作等。
做好賽事準備,更重要的是賽事組織方要具備靈活應變能力。馬拉松運動受戶外條件影響,具有不穩定性。因此,為保障賽事成功舉辦,應根據當日狀況動態調整政策:賽前需明確霧霾、極端天氣的應對方案,以便應對突發情況;根據參賽人數調整起點位置;根據天氣狀況增設智能噴淋點和霧炮車等。
3.3數字化技術賦能賽事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
科技賦能已成為推動新時代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馬拉松賽事服務應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提高服務水平、服務效率和服務意識。對此,可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
一是聯合高德地圖軟件構建智慧賽事導航系統,為參賽選手進行實時路況分析,規劃最優參賽通道,最大程度增強參賽體驗。二是聯合AI智能影像技術,自動識別參賽選手號碼牌,多機位捕捉參賽者的精彩瞬間,定制個人專屬的賽事紀錄片。三是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實時采集分析心率、配速、運動軌跡等數據,動態評估身體狀況,同時內設風險預警機制,能夠及時通報醫療團隊,保障參賽者安全。通過數字科技賦能,促進北京馬拉松賽事服務由標準化向個性化轉變[12]。
4結語
跑步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活動形式,其功能和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進,從原始社會的狩獵到近代社會的健身娛樂項目,這一運動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北京馬拉松運動發展至今,無論是賽事規模還是參賽人數都在逐年增加。作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路跑比賽,它不僅是改革開放后中國體育發展的見證者,更是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引擎。因此,不斷提高北京馬拉松賽事服務的質量,是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推動北京馬拉松賽事持續發展的關鍵,對于傳遞體育精神、激發更多人參與跑步、推動全民健身都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J].現代城市研究,2021(9):131.
[2]閆建華,呂延安,王聰帥.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協同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及優化策略設計[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4,41(6):743-753.
[3]觀研報告網.中國馬拉松賽事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未來前景分析報告(2024-2031年)[EB/OL].(2024-12-23)[2025-05-10]. htps://www. sohu. com/a/840755802_121222943.
[4] 彭德倩.一場馬拉松,能給城市掙多少錢[EB/OL].上觀新聞.(2023-04-16)[2025-05-10].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603192.
[5]馬蓮紅.50萬人跑過的東京馬拉松,“買腳大戰\"誰主沉浮?[EB/OL]. (2024-03-05)[2025-05-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650621917828714amp;wfr=spideramp;for=pc.
[6]曾珍,呂萬剛,孫毅.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馬拉松賽事風險敏捷治理的構建路徑一一基于杭州馬拉松賽事的個案研究[J].體育學研究,2025,39(1):13-22.
[7]時廣彬.我國馬拉松志愿者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出路[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12):127-130.
[8]蔚丹丹,石勇,陳淑曼,等.氣候變暖背景下中國馬拉松賽事高溫暴露預警與評估[J].熱帶地理,2025,45(4):575-588.
[9]光明網.北京馬拉松組委會致歉[EB/OL].(2024-11-05) [2025-05-10].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 id=1814877958382031598amp;wfr=spideramp;for=pc.
[10] 蘇士琛.淺談馬拉松賽事服務質量的優化[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190-192,195.
[11]楊香玉,周煊,馮加付.我國馬拉松賽事志愿者服務的現實困境與優化策略研究[C]/陜西省體育科學學會,陜西省學生體育協會.第二屆陜西省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墻報).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西安體育學院,2024:73-74.
[12]陰繼業,郭井雙.數字時代下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高質量發展研究[C]//國際班迪聯合會,國際體能協會,中國班迪協會.2024年第一屆國際數字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上).佳木斯大學體育學院,2024:5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