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3-0125-04
An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Ice and Snow Sports Events
Zhou Zishun1Song Gujiong2Tang Chen3Zhang Huiling4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nzhou 121013; 2.Cangzhou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Cangzhou 062150;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ege,Lianyungang 222000;4.Beijing Dacheng (Shenyang)Law Firm,Shenyang 110013]
Abstract:AsakeyregionforiceandsnowresourcesinNortheast China,Liaoning Province hasuniqueadvantagesinpolicysupport, public participation,andeventdevelopmentetc.,andalsoplaysanimportantoleinChina’swintersportsdevelopment.Tispapertakes thedevelopmentoficendsowsportseventsinLiaoningProvinceastheresearchobect.Troughtecombinationofiteratureaalysis andfeldreseachitstematicallsortsouitsdevelopntstatusandpolicvolutioidentifstenalancedlaoutoficedow venues,insusupplyofprofesaltlnts,weakpolicimpemtatiofive,dsingeetsucuddeeply analyzesitscausesandinfluencing mechanisms.Onthisbasis,thispaperproposeshighqualitydevelopmenttrategiessuchasotiiing theiceandsotaltringstempromotngteostructioofveusadfciacodngtaloditiosmprovieolicyimplementationanddepartmentalcoordinatiomechanism,andenrichingthetypesandhierachicalstructureofevents,iingtopro videpracticalreferencefor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iceandsowsportseventsinLiaoning Provinceandeventhewholecoutry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country strong on sports.
Keywords:Liaoning ice and snow sports events;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alysis
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時明確指出,北京冬奧會不僅成為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重大契機,也在社會效應和經濟價值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三億人次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推進,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冰雪運動的普及,也為我國冰雪賽事體系的制度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1]早在2016年,遼寧省體育局便發布《遼寧省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借助北京冬奧契機,積極籌備申辦2024年全國冬季運動會,力求實現“夏季與冬季綜合運動會雙輪驅動”的戰略目標[2]盡管由于場館資源、賽事基礎與綜合保障能力等因素,該申辦計劃未能如期實現,但遼寧省始終堅持推進相關籌備工作,并持續優化區域冰雪賽事發展環境。2020年,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冰雪運動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備戰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構建多層級冰雪賽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部署[3]。2021年12月31日,遼寧省體育局正式向國家體育總局遞交申辦第十五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的申請函,標志著遼寧省冰雪賽事發展由“冬奧高峰”邁向“區域提升高峰”的新階段。在國家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與區域發展訴求日益迫切的雙重驅動下,遼寧省冰雪賽事發展迎來了關鍵的轉型窗口。
一、遼寧冰雪賽事發展的現狀
(一)政策體系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日益完善
自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成功舉辦以來,遼寧省冰雪運動員取得的優異成績受到了全國范圍內的廣泛關注。為進一步推動冰雪賽事體系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國家體育總局及遼寧省相關主管部門陸續頒布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遼寧省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冰雪運動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冰雪賽事發展的實施意見》等。這些政策從場館設施建設、人才引育、賽事籌辦、產業結合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持,為遼寧省打造區域冰雪賽事高地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有效激發了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參與冰雪賽事發展的積極性,為遼寧冰雪賽事的提質擴容營造了良好環境[4]
(二)品牌賽事初具雛形,有效塑造城市形象
冰雪賽事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備較強的競技屬性與較高的觀賞價值,同時承載著傳播城市文化,提升區域影響力的重要功能。近些年來,遼寧省積極推動賽事品牌化建設,并且依托核心城市沈陽形成了以點帶面、區域聯動的冰雪賽事布局。2025年,遼寧省相繼舉辦了“省體彩杯”青少年高山滑雪錦標賽、全國青少年滑雪系列賽(沈陽站)、第三屆“振興杯”青少年冰球邀請賽等多項專業賽事,涵蓋冰龍舟大賽、全民趣味冰雪運動挑戰賽、冰雪嘉年華等具有群眾參與性的品牌活動。此類賽事在城市傳播、品牌塑造與群眾基礎等維度均取得顯著成效,呈現出“專業 + 大眾”“競技 + 休閑”的融合發展態勢,逐步構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賽事體系[5]。賽事的成功舉辦不僅增強了遼寧冰雪體育的外部吸引力,也對城市文化形象塑造與旅游資源開發產生了聯動效應。
(三)參與規模持續擴大,群眾基礎不斷夯實
隨著賽事體系的逐步健全和活動組織形式的日益豐富,遼寧省冰雪賽事的社會參與度呈顯著上升趨勢。盡管部分賽事起步較晚,但在遼寧省體育局的主導下,各地政府與文化旅游等部門形成協同推進機制,賽事組織逐步規范,參與群體不斷拓展[6。近年來,在政策引導與社會廣泛參與的共同驅動下,遼寧省冰雪賽事呈現出參賽規模持續擴大的良好態勢,賽事體系逐步由“專業導向”向“全民參與”轉型升級。2025年舉辦的“中國體育彩票杯”遼寧省大眾滑雪挑戰賽吸引400余名選手參賽,年齡覆蓋6至60歲,青少年選手占比約七成,單板項目報名人數亦占多數,展現出滑雪運動在青年群體中的廣泛吸引力。這些賽事的成功舉辦,不僅增強了遼寧冰雪體育的社會影響力,也在提升城市形象、帶動冰雪旅游、推動全民健身與冰雪經濟融合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二、遼寧冰雪賽事發展的制約因素
盡管近些年來遼寧省政府大力推動冰雪運動的發展,但是冰雪賽事的整體發展水平與國家體育強國戰略的有關要求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通過文獻分析與實地調研發現,遼寧冰雪賽事在場館設施、人才供給、政策落實與賽事體系構建等方面仍面臨多重制約因素,影響著賽事的規范化、品牌化和可持續發展[7]
(一)冰雪場館建設與資源利用存在結構性短板
冰雪場館是冰雪賽事承辦和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基礎條件,目前遼寧省冰雪場館的數量雖然在持續性增長,但是在總體布局、服務功能以及復合利用方面仍然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短板。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供的數據,全國滑冰館數量超過650座,滑雪場超過800座,但是其分布區域存在失衡情況。遼寧省滑冰與滑雪場館整體分布呈現“東多西少、城多鄉少”格局,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
此外,部分場館建設存在“重建設、輕運營”情況,冰雪場館的投入使用率較低,缺乏多功能復合型利用模式,導致難以滿足賽事組織、訓練備戰及群眾冰雪參與的多樣化需求。以沈陽體育學院的冰上場館為例,雖然具備滑冰場館資源,但是在配套設施、賽事轉播能力及觀眾接待能力方面無法達到國家A級賽事標準。場館設施在功能配置與空間布局上的短板,已成為制約遼寧冰雪賽事規模拓展與質量提升的關鍵障礙。
(二)專業人才儲備不足,難以滿足賽事運行高質量需求
冰雪賽事的組織、裁判、運營、轉播等環節對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依賴度較高。當前遼寧省冰雪運動的相關人才供給不足,尤其是技術官員、裁判員、賽事管理人員等關鍵崗位存在著明顯短缺。根據調研,2023年遼寧省高山滑雪大眾錦標賽共配備高山滑雪裁判員50人,其中具備國家級執裁資格的僅占 24% ,具有冬奧會或國際賽事執裁經驗者不足 10% ,在賽事公平性與專業性保障方面面臨現實挑戰。
此外,遼寧省開設冰雪專業院校的數量有限,冰雪項目設置覆蓋面較為狹窄,難以系統性輸出復合型賽事人才。社會體育指導、體育經紀與賽事策劃等新型人才的培養體系尚未完善,與冰雪賽事對多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錯配。
(三)政策落地效果有限,缺乏系統統籌與基層配套機制
當前遼寧省雖已出臺多項冰雪運動及冰雪經濟相關政策,如《遼寧省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等,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存在政策層級傳導不足、執行機制不健全、基層響應滯緩等問題。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對冰雪賽事不夠重視,財政以及人力的投入有限,缺乏對冰雪賽事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另一方面,政策的內容停留在宏觀階段,缺乏具體的執行路徑以及可操作性指導,導致“政策在紙上,落地難見效”[8]
此外,現有政策間缺乏協同聯動機制,體育、文旅、教育等部門之間未能形成高效的資源整合機制特別是信息共享平臺。在實際操作中,“放權、監管與服務”尚未實現有機結合,導致賽事審批效率低、資源配置碎片化,削弱了政策驅動賽事發展的效能。提升政策落地的有效性,亟須建立健全跨部門協調機制與績效考核體系。
(四)賽事體系結構單一,類型與層級覆蓋不全
當前遼寧省冰雪賽事項目以競技類滑冰、滑雪為主,缺乏系統的賽事結構設計,尚未構建起從青少年到職業選手、從基層群眾到專業競技的多層級賽事體系。以全國冰雪賽事地圖為參考,黑龍江、吉林等省份已初步形成“校際聯賽一業余賽事—國家級比賽”多元融合格局,而遼寧在賽事供給數量、賽事品牌建設及群眾性賽事策劃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距。在項自類型上,遼寧冰雪賽事以短道速滑、高山滑雪等傳統優勢項目為主,越野滑雪、冬季兩項等奧運大項覆蓋率較低;在賽事對象上,青少年冰雪賽事發展初具規模,但面向大學生、成人愛好者與老年人群體的賽事活動明顯不足,影響著“全齡覆蓋、多層聯動”目標的實現。在賽事級別上,高水平品牌賽事稀缺,尚未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冰雪賽事IP,影響著遼寧冰雪賽事的外部傳播力與經濟轉化能力[9]
三、遼寧冰雪賽事發展策略
當前,遼寧冰雪賽事在場館設施、人才供給、政策體系與賽事結構等方面均存在瓶頸。破解上述制約因素,構建完善的冰雪賽事發展生態體系,是實現遼寧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體育強省目標的關鍵。
(一)培養復合型人才,增加遼寧冰雪賽事人才儲備
遼寧冰雪賽事的發展離不開“人和”這一重要條件,冰雪賽事未來在遼寧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特別滿足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所謂冰雪賽事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在專業方面有著突出的技能優勢,這樣可以確保在雪場、冰場等復雜運動環境中完成自身的任務,具備突出的經驗和能夠應急處理突發性事件的專業知識。這其中需要對場地建設布置、執裁、救援運輸等多個方面進行融會貫通,在冬運會準備階段,遼寧省對冰雪賽事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在對現有后備人才進行培養的基礎之上,也要注重選拔和培養新人加入從而壯大隊伍。建議通過對省內的高等師范院校、體育學院、體校、滑雪協會和俱樂部等平臺進行人才的深度挖掘,組織專題培訓班加以培養[10]。專業體育院校如沈陽體育學院,需要開設冰雪的綜合課程,也可適當擴大招生規模。為了推動冰雪賽事在遼寧省的長遠發展,應該支持各專業體育高校加強對冰雪人才的培養,鼓勵跨界選拔潛力人才。
(二)因地制宜推進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與升級
冰雪場地設施作為賽事舉辦與冰雪運動推廣的重要物質基礎,其數量、質量與功能布局直接關系到冰雪賽事體系建設水平和大眾參與度、活躍度。建議遼寧省依據各市冰雪資源稟賦、賽事發展需求和群眾參與基礎,科學制定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與改造升級規劃,統籌配置業余休閑型與專業競賽型場館,滿足全民健身與高水平競技賽事的雙重需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綜合考慮區域自然環境條件、經濟承載能力及交通便利性,合理布局冰上、雪上場地設施。對于業余群眾參與型場地,應注重安全性、趣味性與開放性,提升冰雪運動的體驗感與普及率。對于專業競賽型場館,應嚴格依據國家《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范》《賽事組織實施標準》等相關規定,確定長度、坡度、落差、坡面角度等核心技術參數,確保場館設施達到國家級及省級重要賽事承辦標準。此外,地方政府應全面摸排現有冰雪場館資源狀況,依托翔實、權威的數據資料,動態掌握設施數量、分布、使用率及設施等級情況,將其作為設施建設與升級改造決策的重要依據。通過數據化、標準化手段,提升冰雪場地建設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切實增強遼寧冰雪賽事高質量發展的硬件保障能力,為冰雪運動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1]
(三)實施重點推進,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首先,完善政策制定的體制機制。制定政策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具體情況,深人群眾征求意見與建議,根據實際需要遴選專業性人員,在聽取專家建議的基礎上制定、優化政策并按照規定的程序審批實施。其次,構建靈活高效的政策執行體系。完善群眾參與、競賽結構、獎懲激勵、運動員選拔及教練員考核等機制,提升政策實施效率。同時,適度下放管理權力,賦予企業、協會、學校等社會主體更多自主權,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協同”的多元治理格局,保障冰雪賽事高質量發展。最后,加大政策宣傳的力度。著眼充分保障奧運遺產有效傳承和利用,多措并舉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宣傳,使冰雪運動成為消費新時尚,形成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模式。
(四)增強群眾冰雪意識,夯實賽事發展群眾基礎
建議在學校、社區及企事業單位積極推動冰雪運動的普及與推廣,鼓勵各級政府尤其是文化旅游部門和體育管理機構,聯合地方冰雪運動協會、冰雪賽事公司、有關景區,組織開展冰雪文化節、群眾滑雪比賽、冰雪體驗營等多樣化交流與展示活動,營造良好的冰雪運動氛圍。通過系統開展宣傳教育,傳播冰雪運動文化,增強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對冬季運動的認知和興趣,從而擴大冰雪運動的覆蓋人群與受眾基礎。應從興趣激發與文化培育兩個維度入手,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冰雪運動,適度擴大賽事參與規模,提升冰雪賽事的群眾基礎與社會影響力,為遼寧冰雪賽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參考文獻:
[1]王兆紅,李靜.新時代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實基礎、問題
挑戰與推進策略[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5(3):114-121.
[2]遼寧省體育局.遼寧省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EB/0L].(2016-12-22)[2025-02-13].https://tyj.ln. gov. cn/tyj/zfxxgk/fdzdgknr/lzyj/szfgfxwj/DCD3B4C0A8DC48CC8B27A2DD6CE2B3FF/index.shtml.
[3]遼寧省人民政府.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冰雪運動發展的實施意見[EB/OL].(2020-01-28)[2025-02-13].https://www. ln. gov. cn/web/zwgkx/zfxxgk1/zc/xzgfxwj/szf/szfbgtwj/2023010516572570011/index.shtml.
[4]武瀟航,王芳.后冬奧時代我國冰雪賽事大眾觀賽意向的影響因素[J].湖北體育科技,2022(10):876-880,902.
[5]李冰,劉義峰,宋宇虹,等.“打造國際賽事之都”背景下哈爾濱大型冰雪賽事營銷推廣路徑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2(14):54-56.
[6]姬晨毓.哈爾濱打造國際冰雪體育賽事之都的現實條件及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體育學院,2022
[7]陳良.以2022冬奧會為契機提升北京市冰雪運動軟實力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體育學院,2022
[8]杜放,王鋼.我國學校冰雪賽事文化建設的理論蘊意、時代審視與多維路徑[J].冰雪運動,2022(3):93-96.
[9]武瀟航.北京冬奧會冰雪運動現場觀賽意向的形成機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墻報交流(體育新聞傳播分會),2022:14-16.
[10]孫曉波.北方地區高校冰雪運動賽事協同發展研究[J].冰雪運動,2022(2):66-70.
[11]李克良,王紫娟,李創,等.大學生冰雪體育賽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蘊與路徑[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2(1) :36-41.
作者簡介:周子順(1995—),男,滿族,遼寧清原人,博士,單位為體育學院,研究方向為體育管理。宋堈炯(1993—),男,漢族,河北行唐人,單位為滄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唐晨(1996一),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單位為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張會羚(1996—),女,滿族,遼寧沈陽人,單位為北京大成(沈陽)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為體育管理。
(責任編輯:馮小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