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164(2025)19-0054-04
教育事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和規范普通本科高校實習管理工作的意見》,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1實習作為高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和大學生必修的實踐課程,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主要內容之一。2]旨在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鍛煉實踐能力,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應用型人才。[3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做好學生的實習管理工作是其職責所在。實習過程管理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的實習過程管理不僅能提升學校管理工作的便利性,減輕工作人員負擔,還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實習的多樣化需求。[4實現實習過程管理的高效化,必然需要向數字化轉型,通過引入智能化技術,構建全過程的實習管理體系。[5]文章以高校實習全過程管理的優化路徑為研究對象,結合前端、后端、數據庫等技術,探索實習全過程管理的數字化轉型路徑,旨在為教學管理提供更高效的服務、更便捷的操作和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一、高校實習過程管理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在高校實習全過程管理中,主要可分為三個階段:前期的實習計劃制訂、實習單位需求對接、學生安排;中期的學生到崗跟蹤、專業指導和心理輔導等實習過程監控;后期的實習考核、總結、數據匯總分析等實習成果評價。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高校實習管理正逐步向數字化轉型。[然而,當前許多高校的實習管理平臺功能較為單一,僅覆蓋實習過程的部分環節,如中期的實習過程監控和后期的實習成果評價,而前期的實習計劃制訂和單位對接仍依賴傳統模式,或僅提供簡單的數據統計功能,難以滿足實習單位、學生、高校之間的線上聯動需求,導致信息傳遞效率低,溝通成本高。[此外,現有平臺的數據統計與分析能力相對薄弱,無法跟蹤學生到崗情況,對實習過程監控不足,難以保障實習質量,學生安全問題存在潛在隱患。[8隨著大數據、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功能單一的管理系統已無法滿足當前多方角色的需求。面對這些問題,構建一個覆蓋實習全過程的智能化管理平臺,實現實習安排、過程監控、成果評價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已成為迫切需求。[9這不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加強學生實習質量監控,還能為高校實習工作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學校和實習單位的多方需求。
二、智能化實習管理平臺的構建
(一)平臺設計原則
構建覆蓋實習全過程的智能化管理平臺,需遵循用戶友好性、數據安全性、功能模塊化和可擴展性等設計原則。8確保平臺界面簡潔、操作便捷,滿足學生、教師、實習單位和管理人員等多種角色的使用需求,采用先進的數據加密和權限管理技術,保障數據安全。[9通過模塊化設計和靈活架構,平臺將實習安排、過程監控、成果評價等功能整合為一體,結合移動端和電腦端,[10全面實現實習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操作體驗,顯著提升管理效率。
(二)平臺功能模塊設計
智能實習管理平臺主要由五大模塊組成,賬號管理模塊、實習安排模塊、實習過程監控模塊、實習成果評價模塊、數據匯總分析模塊。
1.賬號管理模塊
賬號管理模塊作為智能實習管理平臺的核心基礎模塊,采用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實現對四類用戶(系統管理員、學院管理員、實習單位、教師和學生)的精細化權限管理。系統管理員擁有最高權限,擁有對系統中所有用戶賬號的管理權限,包括賬號創建、權限分配、信息修改等操作,負責校級層面的審核工作、系統數據備份與下載等關鍵功能。學院管理員則具有院級管理權限,僅可對本學院范圍內的用戶賬號進行管理,包括院級審核、教師賬號分配、學生賬號管理以及院級數據下載等操作。實習單位賬號具備完善的實習管理功能,包括實習崗位需求申報、實習崗位信息發布、管理本單位實習指導教師賬號等功能,可以對分配到本單位的實習生進行日常監管和評價。教師賬號細分為校外實習指導教師、校內實習指導教師、輔導員和心理教師,但主要面向校內外實習指導教師,提供對分管實習生的全過程管理功能,包括實習指導記錄、過程評價、成績評定等核心教學功能。學生賬號設計以實習過程管理為核心,集成實習崗位申報、日常簽到打卡、實習疑問咨詢、實習手冊撰寫、實習總結提交以及成績查詢等全流程功能。賬號管理模塊通過權限隔離、批量操作、日志審計等機制,在保障系統安全性的同時,為各類用戶提供精準高效的操作體驗。其完善的權限體系和功能設計不僅滿足了常規管理需求,還支持特殊場景的個性化配置,為實習工作的規范化、智能化管理奠定堅實基礎,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數據安全性。
2.實習安排模塊
實習安排模塊是實習管理系統的核心功能模塊,采用流程化設計理念,包含實習計劃制訂、實習單位對接和實習生安排三大功能子模塊,實現從計劃制訂到崗位匹配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實習計劃制訂子模塊支持多級管理員協同制訂功能,系統管理員負責校級實習總體規劃,學院管理員制訂院系具體實施方案。管理員可通過可視化編輯界面實現文本編輯、附件上傳和版本管理,配合分級審核與智能提醒,確保計劃發布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實習單位對接子模塊,創新性采用雙通道注冊和結構化表單機制,支持管理員添加實習單位信息和單位資質證明上傳,以及實習崗位信息模板導入功能,并通過三級審核流程(形式審查一專業匹配—最終發布)嚴控崗位質量,實現校外導師的智能分配。實習生安排子模塊依托智能匹配引擎,基于專業代碼和培養方案精準推送崗位,學生可直接查看適合自己專業的實習崗位并進行申報,支持多志愿申報與崗位狀態實時追蹤,結合特殊通道處理機制(服從分配/自主實習),配合雙導師協同監管體系(校內導師分配 + 校外導師指導),確保崗位匹配精準度與指導全覆蓋,保障實習質量。模塊通過全流程數字化、智能算法匹配、多重質量審核、特殊情況處理和實時進度追蹤五大創新點,實現縮短安排周期、提升匹配準確率、增長師生滿意度的顯著成效,為全過程實習管理奠定智能化基礎。
3.實習過程監控模塊
實習過程監控模塊采用智能化管理手段,通過簽到打卡、問題指導、任務提交三大核心功能,實現對實習過程的全程監管與全方位支持。該模塊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支持PC端和移動端雙平臺無縫切換,確保師生隨時隨地便捷使用。在簽到打卡方面,實時記錄實習生的打卡時間、位置信息,并自動上報未簽到情況,既保障了實習生的安全,又便于校級管理部門和實習單位監督到崗情況,從而有效提升實習質量。問題指導模塊為實習生提供了實際問題與專業問題的解答渠道,實習生可根據問題類型選擇相應通道提交問題,實際問題由校外指導教師解答,專業問題由校內指導教師解答。針對部分實習生因實習任務繁重或環境陌生而產生的焦慮和心理壓力,模塊還特別設置了心理咨詢通道,學生提交的簡單心理問題由輔導員直接解決,復雜心理問題則轉交心理教師進行專業干預,確保實習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得到充分關注。此外,任務提交功能支持實習生按要求提交實習日志、教案、報告等材料,幫助實習生規范完成實習任務,并為學校提供全面的實習過程數據,便于后續評估和改進實習管理工作。
4.實習成果評價模塊
實習成果評價模塊構建了“三維一體\"的智能化評價體系,通過實習生自評、實習單位評價和高校評價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實現對學生實習成果的全面、客觀評估。模塊采用標準化評價流程。首先,實習生需通過系統提供的結構化自評表,對自身實習表現進行量化評分和文字總結,系統設置自評誠信度檢測機制。其次,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基于工作場景表現,從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和團隊協作三個維度進行評價,系統自動關聯實習過程中的考勤記錄、任務完成情況等過程性數據作為佐證。最后,校內指導教師側重評價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成長進步度。系統將三個維度的評分按預設權重進行綜合計算,最終生成實習生的科學評價分數,為實習成果的客觀評估和后續改進提供有力依據。此外,模塊還支持評價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幫助高校和實習單位更好地了解實習生的整體表現及實習效果,為優化實習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5.數據匯總分析模塊
數據匯總分析模塊是實習管理系統的智能決策中樞,采用大數據技術和可視化分析手段,對實習全流程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智能分析。該模塊通過“抽取—轉換一加載\"技術,整合來自實習安排、過程監控、成果評價等子系統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構建多個關鍵指標的實習數據倉庫。在空間維度分析方面,系統運用地理信息技術,精準繪制實習生地域分布熱力圖,可細化分析到省、市、區三級行政區域,并智能識別實習崗位集聚區,為實習基地布局提供數據支撐。在崗位偏好分析方面,通過關聯規則挖掘算法,發現不同專業學生在崗位選擇上的傾向性規律,識別最受歡迎的實習崗位。模塊內置的智能報表引擎,可自動生成包含實習參與度、過程達標率、成果優良率等核心指標的月度/年度報告,提升報表生成效率。這些分析成果支持PC端和移動端實時查看,不僅大幅減輕了管理人員的數據處理工作量,更為實習政策制定、實習基地建設、培養方案優化等重大決策提供了數據智能支持,推動實習管理工作從經驗型向數據驅動型轉變。
6.拓展模塊
智能實習管理平臺采用模塊化架構設計,預留了標準化的功能拓展接口,支持后續功能的靈活擴展與無縫集成。當前重點開發的就業指導拓展模塊包含就業招聘和就業指導兩大核心功能,旨在構建“實習一就業”一體化服務平臺。就業招聘功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就業崗位選擇,實習單位可在此發布招聘信息,學生也可填寫基本信息并投遞簡歷。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嚴峻、部分學生面臨就業壓力大或迷茫的情況,就業指導功能為學生提供咨詢渠道。學生可提交就業相關問題,問題將流轉至輔導員,輔導員將根據學生需求提供針對性解答與指導,幫助學生明確職業方向,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實現從實習管理到職業發展的全流程服務。
(三)技術支持與實現路徑
智能化實習管理平臺基于微服務架構構建,整合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打造高效、智能的實習管理解決方案。平臺通過與現有教務系統的對接,確保學生數據的同步與共享,避免信息孤島問題出現。平臺支持多終端訪問(如PC端和移動端),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操作體驗。通過技術賦能,平臺能夠實現實習單位對接、實習安排、過程監控、成果評價等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安全體系方面,平臺建立四層防護機制(網絡層、主機層、應用層、數據層)。實施路徑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完成基礎平臺搭建和核心功能開發;第二階段實現與校內系統對接和壓力測試;第三階段進行試點運行和功能優化。平臺為高校實習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全面助力實習管理效率和質量的雙重提升。
三、智能化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實踐
為全面測試平臺功能的準確性和實用性,選擇實習類型多樣(包括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且具有代表性的南京XX師范學院作為試點,開展智能化實習管理平臺的應用實踐。本屆實習安排共涉及2234名實習生(其中1571名師范生和663名非師范生)200位指導教師和12位管理員。根據學生類型的不同,實習生在平臺中選擇申報崗位的方式也有所差異。師范生以集中實習為主、分散實習為輔,平臺為其提供分配崗位、申報崗位和自填崗位三種方式;非師范生則以分散實習為主、集中實習為輔,平臺為其提供申報崗位和自填崗位兩種方式。
一輪使用結束后,通過對各類用戶的問卷調查發現,管理平臺的應用效果總體較好。管理員端顯著提高了管理效率,大幅減少了人工統計和數據處理的工作量;學生和教師端界面友好,功能使用體驗良好,基本實現了實習全過程管理的優化。然而,平臺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因使用培訓不足,部分師生對平臺界面不熟悉,影響使用體驗。此外,部分功能仍需優化。未來,平臺將持續改進,加強用戶培訓、優化功能設計、逐步提升學生滿意度,以提供更便捷的實習管理工具,進一步改善實習體驗,推動實習管理向更高水平的數字化轉型。
四、實習過程管理的優化路徑
提升實習過程管理效率的關鍵在于管理理念的轉變,即從傳統管理模式向智能化、數據驅動管理模式轉型,從部分數字化向全過程智能化升級。需創新管理機制,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明確各方職責分工,共同為學生的教育質量、安全保障等提供支持。完善實習質量評價體系,強化實習過程監控,是提高實習質量的關鍵一步,只有嚴格把控過程管理,實習質量才能穩步提升。此外,管理平臺將根據用戶反饋和技術發展持續優化功能,確保平臺能更好地服務師生,滿足實習管理的多樣化需求,最終實現實習質量的全面提升,并助力學生成長與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春霞.完善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以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18):36-37
[2]侯偉偉,王文君,翟子慧,等.基于生產全過程的實踐育人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0):139-140.
[3]鄧勤.基于協同管理的地方本科院校高質量頂崗實習運行研究[J].肇慶學院學報,2024,45(04):57-62.
[4]王瑤華,喻妍,張慧珊,高校畢業實習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辦公自動化,2023,28(21):54-57.
[5」胡亞梅,王昕.大數據時代高校實習信息化平臺構建與實踐探索[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1(03):195-198.
[6]馬元元,劉艷飛,郝海濤.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信息化改革案例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6):59-66.
[7]朱木清,文謐.高校畢業生頂崗實習及就業管理系統的設計研究[J].科技視界,2021(20):171-172.
[8]龔壘,范真.基于過程管理的實習系統對醫學生實習效果提升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35):82-83.
[9]歐志亮,劉鵬: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高校畢業生實習管理應用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4,36(03):225-228+238.
[10]李麗,許先果,侯光明.基于微信的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平臺開發[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1(12):63-66.
(薦稿人:魏強,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責任編輯:牛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