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理念向核心素養導向的深度轉型,以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戰略目標的持續推進,體育教學在落實“五育融合\"中的價值進一步凸顯,為游戲化教學在中學體育課堂的實踐提供了時代契機。中學體育教師應主動順應趨勢,以游戲化教學理念重構傳統課堂范式,通過構建“寓教于樂\"的教學場域,促進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的協同發展。
一、中學體育游戲教學的價值重構
(一)重構課堂生態: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
當前中學體育課堂呈現“游戲化轉型\"趨勢,其核心價值在于突破傳統技能訓練的單一模式。具體表現為:
教學理念革新:教師通過\"動作技能游戲化重構”,將田徑、球類等項目轉化為闖關任務、情景模擬等游戲形式,使課堂成為“動態生成\"的探究空間。例如,將耐力跑設計為“城市定向越野”主題游戲,通過地圖解密、團隊協作等環節,將體能訓練轉化為沉浸式體驗。
教法范式升級:游戲化教學推動“講授一示范一練習\"的傳統鏈條向\"問題驅動一自主探究一協作創新\"轉型。例如,在籃球教學中引入“戰術策略卡牌\"游戲,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分析戰局、制定戰術,能實現從“機械模仿”到\"策略思維\"的躍遷。
(二)激發學習內驅:從“任務驅動\"到“興趣導向”
中學階段學生心理發展呈現“高認知需求與低持續專注\"的矛盾特征,游戲化教學通過三重機制實現學習動機的深層激活:
認知負荷優化:將抽象規則具象化為游戲規則(如將體操動作分解為“超級瑪麗闖關動作庫\"),通過符號編碼降低學習門檻。
情感體驗升級:創設“積分晉級”“成就勛章\"等激勵機制,將運動表現轉化為可視化成長軌跡,滿足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社會互動強化:通過“小組競技\"“跨班聯賽\"等游戲化組織形式,構建“學習共同體”,在協作競爭中培養集體榮譽感與規則意識。
二、中學體育游戲教學的應用現狀
(一)游戲類型創新不足
游戲教學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然而,從當前中學體育游戲教學的應用情況來看,部分體育教師受多種因素影響,在游戲教學實施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其中游戲類型缺乏創新尤為突出。具體表現為,部分教師對游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設計游戲時類型單一,未能結合不同教學內容設計多元化的游戲,難以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成為制約游戲教學積極作用有效發揮的關鍵因素。
(二)游戲教學成果評價體系不完善
在中學體育游戲教學中,成果評價是基礎且關鍵的環節。完善的成果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師明確教學中的不足,為后續教學計劃的改進提供重要依據。但部分教師在構建成果評價體系時存在明顯問題。一方面,部分教師因缺乏對游戲教學的系統認知,未能開展成果評價工作;另一方面,部分教師雖進行了成果評價,但評價內容局限于學生對運動知識的掌握情況,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態度及素養提升情況的評價,無法全面反映游戲教學的實施效果,偏離了教學成果評價的初衷。
(三)游戲實施規則制定缺失
體育學科具有較強的規則性,游戲教學也應遵循一定規則,以確保實施效果。但目前中學體育游戲教學中,部分教師存在游戲教學規則制定缺失的問題。具體而言,部分教師未針對游戲教學制定規則;部分教師雖制定了規則,但規則較為籠統,未根據不同類型游戲設計針對性規則。此外,規則制定過程中學生參與度低,主要由教師主導,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不利于提高學生在游戲規則遵守方面的配合度。
(四)教師游戲教學能力欠缺
教師作為中學體育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在游戲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體育教學能力,還應擁有游戲設計能力與游戲教學實施能力,才能順利開展游戲教學。然而,部分教師對游戲教學重視程度不足,同時學校在教師培訓中缺乏相關內容,導致教師的體育游戲設計能力與實施能力難以提升,進而影響了中學體育教學質量。
(五)游戲設備設施支持不足
鑒于體育游戲教學的特殊性,其對設備設施有較高要求,加強設備設施建設是提高游戲教學質量的關鍵。但部分學校受發展理念和發展水平限制,對體育游戲設備設施建設的投人不足,導致在實際開展游戲教學時,存在設備設施數量不足、類型單一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戲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中學體育游戲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引入多元化游戲類型
1.基礎性游戲
部分中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時,存在游戲類型缺乏創新的問題,難以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的積極作用。為此,教師需結合學生實際學情與體育教學內容,引入多元化游戲類型,以長期保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基礎性游戲是教師可選用的一種游戲類型,這類游戲圍繞基礎運動知識設計,旨在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鞏固運動基礎。例如,在乒乓球教學中,針對長距離傳球,教師可設計障礙傳球游戲:在距離發球點0.5米、1米及1.5米處設置障礙物,要求學生在避開障礙物的同時完成發球動作。相較傳統教師直接要求學生進行發球訓練的方式,障礙傳球游戲能讓學生更高效地完成傳球練習,有效提升學生的傳球能力。
2.互動式游戲
相較于中學階段其他學科,體育學科在靈活性與開放性方面優勢明顯,這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時,可融人互動式游戲元素,引導學生在互動中加強溝通與協作,進而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與團結合作意識。
以拔河游戲為例,教師可依據學生身體素質差異,將全班學生合理分成兩隊,且確保每隊學生能力水平分布均衡。分隊完成后,教師需向學生詳細講解拔河比賽規則:兩隊隊員分別緊握拔河繩兩端,聽到口令后同時用力拉繩,將對方拉過規定界限即為獲勝。正式開展拔河游戲前,教師可預留一定時間,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拔河技巧,如站位方法、發力技巧以及口號節奏等,促使學生充分發揮團隊優勢,通過集思廣益與策略運用贏得比賽,從而深刻領悟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3.探究式游戲
體育游戲具有高度的靈活性與開放性,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教師在創新體育游戲類型時,可設計探究式游戲,助力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
以短跑教學為例,教師可設計抱團游戲。游戲開始前,為每位學生分配一個數字。游戲過程中,教師隨機喊出數字,學生需迅速自由抱團,組合出教師所喊數字。為增加游戲難度與挑戰性,教師還可喊出2的倍數、3的倍數等,使學生在應對不同指令的過程中,全面提升反應能力、短跑速度以及計算能力。
4.分層游戲
中學階段,學生在身心發育方面呈現出顯著差異,這導致他們在體育運動項目中的完成度參差不齊。在以往的體育游戲教學中,部分教師設計的游戲存在“一刀切”現象,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影響了體育游戲的實施效果。鑒于此,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分層游戲,即依據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定制差異化的游戲類型,以降低游戲完成難度。具體而言,對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設計具有對抗性與挑戰性的競賽類游戲,助力其實現全方位鍛煉;而對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則應以基礎性游戲和趣味性游戲為主,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此外,教師還需兼顧男女生身心差異,制訂針對性的游戲方案。例如,針對男生,可適當增加游戲強度;針對女生,則可設計文藝性游戲,適當降低游戲的強度與對抗性。如此一來,全體學生都能在游戲教學中實現能力的提升。
(二)完善游戲教學成果評價
部分教師忽視游戲教學成果評價的問題,在后續的教學中需加以改進。在具體實施中,教師應調整評價指標,將學生運動知識掌握程度、運動技能提升情況、在游戲教學中的表現以及與他人合作能力等,均納入學生考評體系,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不開展教學評價或僅關注學生運動技能提升的局限。在評價方法上,鑒于游戲教學增強了體育教學的靈活性,且新課標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除教師主導教學評價外,還應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教師為學生制定評價標準,組織學生依據標準開展自我評價與小組互評。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對游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教師結合反饋調整后續游戲設計,確保游戲教學契合學生學習需求。
(三)制定游戲實施規則
為保障中學體育游戲教學順利推進,教師不僅要創新游戲類型與成果評價方式,還需制定合理的游戲實施規則,充分發揮游戲的積極作用。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設計某一游戲后,可先不告知學生規則,讓學生在無限制條件下進行游戲。游戲結束后,鼓勵學生分享對無規則游戲的看法,使其深刻理解游戲規則的重要性,提高在游戲教學中的配合度。在規則制定環節,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提出自身認為游戲所需的規則,如秩序規則、安全規則和操作規則等,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此外,教師還需制定的配套獎懲機制,強化規則實施效果,端正學生學習態度,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約束。
(四)提高教師游戲教學能力
游戲教學對中學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部分教師游戲教學能力不足的情況,后續教學應予以改進。學校需調整教師培訓內容,將專業中學體育教學內容、新課標以及游戲教學等納入培訓范疇,助力教師找準游戲教學與中學體育教學的結合點,提升游戲設計與教學能力。教師自身也應更新教學理念,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學習借鑒他人成功的游戲教學經驗,提升專業能力,以滿足游戲教學的需求。
(五)完善游戲設備設施支持
中學體育游戲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完善的設備設施支持。中學學校應認識到游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設備設施層面加大對體育游戲教學的支持力度。在具體實施中,學校需加大資金投入,結合體育教學內容和游戲要求,優化場地設施與布局,如對田徑場、籃球場、足球場、體育館等教學空間進行升級改造,確保游戲教學有充足、開闊且安全的場地。在設備設施建設方面,學校應為體育游戲教學配備先進、充足的器材,如籃球、足球、跳繩、接力棒、標志桿、拔河繩等,并保證器材的數量與質量能滿足教學需求,為中學體育游戲教學的實施提供更多可能性。
四、結語
將游戲融入中學體育教學,不僅顯著提升了教學的趣味性,還有效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然而,當前部分中學體育教師在游戲教學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短板。為充分釋放游戲教學在中學體育領域的正向效能,教師需積極引入多樣化游戲類型,豐富教學形式;并從教學評價體系重構、教師教學能力進階、設備設施資源保障等多維度著手推進改革,以構建高質量、高效率的體育課堂,推動中學體育教學邁向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李旺,張月.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嘗試:基于運動教育模式視角[J].拳擊與格斗,2022(05):47-49.
[2]曹彤.玩中學學中樂:融合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學體育游戲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49):7-11.
[3]梁錫鋒,楊菊蘭,王兵.游戲教學法對中學生體育課堂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J].體育畫報,2023(16):247-248.
[4]許金金,王安,崔相忠,等.沿黃河民間游戲與中學體育教學的融合研究[J].中文信息,2023(02):217-219.
[5]曾貽育.初中體育教學中民間游戲的運用[J].文理導航:中旬,2023(10):79-81.
[6]宋振.合理運用游戲,促進全面發展: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游戲運用的實踐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11):37-39.
[7]潘功勛,潘雪峰.“快樂體育課堂\"的表征及其實現:關于體育課堂游戲教學的探討[J].體育教學,2023,43(0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