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6:我國市場容量大、產業體系完整,需求側和供給側都具備做強國內大循環的條件。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只要我們堅定發展信心,構建強大的國內大循環,中國經濟強大韌性就會體現出來。
@月月鳥:在今年上半年這一輪不確定性情緒傳導中,中國經濟的韌性面臨考驗。半年過去了,我們看到一個頂住壓力、實現穩定增長的中國。可見,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里,穩住自己的節奏,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是被世界認可的最佳應對方式。
@爾又:中國經濟的韌性體現在有效抵御外部沖擊,經濟潛力源于龐大的國內市場和產業升級空間。創新成果和活躍的市場主體不斷涌現,是活力四射的最好體現。
@808:今年上半年,我國投資韌性和內生增長動力不斷提升,助力擴大內需,發揮了經濟增長“穩定器”的關鍵作用。消費市場呈現強勁復蘇態勢。
@曉月軒:今年以來,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始終較高,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成長,以運動健身產品、綠色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升級類商品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
@喜力熊:文化旅游、醫療健康、養老育幼等需求旺盛,居民對高品質產品和服務追求日益迫切,為消費市場開辟了廣闊發展空間。隨著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城鄉市場將更加融合發展,進一步釋放出強勁消費增長動能。
2025年上半年,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經濟交出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高于去年同期和全年增速,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同時實現。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下,我國通過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推動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面臨外部沖擊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為何能實現質量與規模的雙重提升?
《中國經濟周刊》2025年第14期刊發《中國經濟顯韌性》特別報道后,網友紛紛熱議。
責編:孫庭陽" suntingyang@ceweekly.cn" "美編: 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