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依托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具體項目來驅動學習過程。它不僅注重知識的獲取,更強調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等核心素養的提升。在項目化學習模式下的名著教學,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并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創作的經典名著,主要描寫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革命和戰爭中成長為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的過程。本文基于項目化學習模式,探討了該名著的閱讀教學策略。
一、明確閱讀目標,提煉名著核心
項目化學習既關注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項目化學習背景下,教師首先需要根據這部小說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內涵,明確學習目標,進而確定核心知識點,幫助學生在對作品深度閱讀的同時,掌握和理解小說的關鍵內容與思想
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閱讀目標可以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深人理解小說的主題與核心思想。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對保爾·柯察金這一革命英雄人物的學習,理解小說蘊含的革命理想與堅韌精神。保爾不僅是時代的見證者,也是革命理想的踐行者,他的一生充滿了自我犧牲與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這一過程不僅是保爾個人的成長史,更是那個時代無數革命者心靈與命運的真實寫照。第二,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命運的相互關系。小說中的人物不僅是個體生命的縮影,也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社會環境與個人奮斗之間深刻關系的體現。保爾與其他人物,如喀秋莎、費多爾等人的互動不僅是情節發展的動力,也是小說反映社會變遷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人物關系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清晰展示人物性格與命運之間的聯系。每個小組根據指定的人物,通過討論其性格特點、行為動機及其在故事中的命運走向,最后將這些分析內容以圖示或表格的形式進行總結。第三,剖析小說的文學藝術表現。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小說中如何通過人物描寫、情節安排、環境渲染等手法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強化學生對文學作品語言與藝術表現的感知與分析能力。教師可以選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經典片段,組織學生逐段分析,使學生逐步掌握如何在文本中捕捉隱含的情感色彩及人物內心的波動的方法。第四,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社會現實進行對比分析,探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體現。比如教師可以設計思辨性問題,引導學生探討“在當今社會,保爾的革命精神是否仍有意義?\"等具有較高思維挑戰性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批判性思維的視角,鼓勵他們進行創新性的思想碰撞。明確的學習目標和閱讀核心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深人挖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思想精髓,從而幫助學生超越文本表層,進入更深層的哲理探討與思維碰撞。
二、設計項目任務,激發學生探究
在項目化學習框架下,教師的任務是設計一系列探究性任務引導學生主動理解作品的核心價值與思想內涵。項目化學習不僅強調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及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通過任務驅動,學生能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逐漸構建出對小說的深刻理解。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閱讀目標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任務。一是分析人物性格與命運的關系。教師可以提問:“保爾·柯察金的命運如何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小說中的哪些人物對保爾的成長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人物的行為和決策又是如何推動保爾命運變化的?\"學生帶著任務閱讀,并從以上問題出發對保爾成長歷程深入分析,進而認識到保爾的命運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時代、歷史和社會變革的產物。在分析過程中,學生能探討社會背景如何塑造個人命運,揭示革命時期個體成長與社會環境的密切聯系。在課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小說中的人物關系。在小組內,學生可以根據保爾與其他主要人物的互動,討論每個關鍵人物對保爾命運的影響。
二是探討小說中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提問:“小說中理想主義與現實生活的沖突是如何表現的?保爾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境,他是如何擺脫這些困境的?\"以便幫助學生探討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通過對理想與現實沖突的分析,學生能夠理解理想主義的力量及其對個體精神的塑造。同時學生將思考保爾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如何憑借堅定的信念與堅韌的意志擺脫困境,并反思這一過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組討論活動,每個小組選擇小說中的一場關鍵沖突,分析保爾如何擺脫這些困境,是否實現理想目標,提出理想與現實的平衡點。在總結時,教師可以提出聯系社會實際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將經典作品與當下相結合:“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能像保爾一樣堅持自己的理想?在面對現實壓力時,我們該如何做出選擇?”
三是分析小說的文學藝術技巧。教師先提出問題:“小說中的哪些寫作技巧與藝術手法特別引人注自?如何通過象征手法展現保爾的精神追求?如何通過環境描寫強化人物的內心沖突?\"接著教師通過對小說文學藝術技巧的細致分析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從文本中提取文學技巧,提升他們對文學作品語言和結構的鑒賞能力,并增強學生分析小說藝術魅力的敏感度。教師可以選取小說中的幾個經典片段,如保爾與喀秋莎的對話、保爾在戰場上的表現等,引導學生分析其中使用的象征、比喻、環境描寫等藝術手法。每個小組根據不同的藝術手法,討論這些技巧如何傳達人物內心的矛盾、情感和精神追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文本細讀\"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逐段解讀小說中的藝術技巧。例如,分析小說開頭描述“嚴酷的冬季”是否象征著保爾的困境和他所面臨的挑戰。
四是激發創新思維,跨文化對比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保爾的革命理想和奮斗精神,呈現出其與西方文學中英雄人物的相似之處。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想與命運的關系,進而培養全球視野,使他們學會如何從文化差異的角度解讀文學作品。學生可以選擇一位西方文學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如《悲慘世界》中的再阿讓或《百年孤獨》中的何塞·阿爾卡迪奧),并與保爾進行對比分析。小組成員可以
GuidanceforLiberal Artsand Science從“革命精神”“理想與現實的關系\"等維度進行深入討論。在項目化學習的推動下,通過這些層次分明且富有互動性的任務,學生不僅能在細節層面加深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理解,還能從宏觀上把握小說蘊含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
三、展示閱讀成果,提升學習深度
項目化學習的精髓在于通過團隊合作激發學生的集體智慧,促進知識的共享與協同發展。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展示閱讀成果,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互相啟發、共同成長,最終形成具有創意與深度的閱讀展示。
例如,在\"解析小說核心思想主題分析報告\"這一任務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負責分析小說中的一個核心主題,例如革命理想、犧牲精神、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等。每個小組成員將從不同的視角或子主題人手,結合文本中的具體情節與人物深人挖掘小說傳達的深層思想。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小組討論會,讓學生初步探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題,并共同決定各自小組的研究方向。小組成員可以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分別從保爾的成長歷程、革命理想與個人命運、犧牲精神對社會的影響等角度分析小說主題。每個小組成員可以負責收集文本中的相關證據,并對其進行分析。在報告整合階段,學生通過PPT、海報或文檔等形式,將各自的研究成果匯總成一份完整的主題分析報告。這一報告不僅展示了小組成員的個性化理解,還體現了團隊合作的成果。
再如,在進行“人物性格與命運分析\"這一任務的展示環節中,成員間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理解。例如學生可以重現保爾與喀秋莎的對話,通過對話探討保爾心中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以及他在社會變革中的奮斗目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展示他們制作的人物關系圖或情感波動曲線圖,每個小組成員可以從保爾、費多利、喀秋莎等人物的內心沖突、性格變化、情感糾葛等方面進行分析,運用文本中的關鍵細節支持自己的觀點,并討論人物性格與革命環境、歷史事件的關系,分析社會背景如何塑造了人物命運。
當一個項自學習任務的展示完成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收獲與不足,并鼓勵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進行自我評估和思維的自我突破。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全班進行集體反思,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是否能夠在項自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領會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傳達的理想主義精神及其對個人命運的塑造?是否能全面理解保爾與其他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這些性格特征如何在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下發展\"這些反思性的問題有助于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四、結束語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非常適合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方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會經歷信息收集、問題分析、方案設計、任務分配、成果展示等環節,這些環節本身就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任務驅動、合作探討與成果展示的形式,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經典名著,還能有效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及團隊協作精神,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廖莉.“雙減\"背景下微主題教學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中的實踐:以《西游記》為例J求知導刊,2024(19):101-103.
[2]瞿重律.基于項目化教學的初中語文教學“減負增效\"路徑[J].新課程研究,2024,(16):28-31.
[3]龔龍華.基于漸進學習的初中語文名著項目化閱讀實踐:以《儒林外史》名著導讀為例[』語文教學與研究,2024(2):30-33.
[4]焦志紅.以“項目化學習\"推進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24(2):44-46.
(本文系2024福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普通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生名著項目化學習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FZ2024GH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