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某市生態環境局發現在某質檢技術服務公司出具的檢測報告中,檢測數據與實際數據不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遂向該市市場監管局移交違法線索。該市市場監管局認為,檢測報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該案的執法主體應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該生態環境局則認為,造成檢測數據與實際數據不符的原因是數據計算錯誤,沒有充分證據證明該質檢技術服務公司存在檢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由市生態環境局處理沒有法律依據,遂向該市司法局提出協調解決行政執法管轄爭議的申請。
爭議處理
某市司法局收到申請后,進行了調查和研究論證。經研究,該質檢技術服務公司數據計算錯誤,屬于《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三條第二款第三項“違反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的檢驗檢測規程或者方法的”情形,根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三款“地(市)、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檢查工作”的規定,該市市場監管局作為質檢技術服務公司的行業主管部門,應依法對相關違法行為予以查處。因此,該市司法局提出了監督意見,報請該市政府作出《行政執法監督決定書》,明確由該市市場監管局負責查處該質檢技術服務公司出具不實檢驗檢測報告的違法行為。同時,該市司法局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報請市政府制發文件,對行政執法權限爭議的情形,爭議協調的申請、審查、處理等進行了細化規定。
律師點評
在檢驗檢測領域,區分“不實檢驗檢測報告”和“虛假檢驗檢測報告”至關重要,這直接關系到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處罰力度。現行《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四條和第十五條對此進行了清晰界定,其核心區別在于報告的真實性基礎和主觀故意性。首先,從檢驗檢測報告存在質量問題的輕重程度來區分,“不實檢驗檢測報告”一般是指檢驗檢測報告的數據、結果存在錯誤或無法復核,但報告是基于實際檢驗檢測活動產生的,問題源于檢驗檢測過程中的技術失誤、程序違規或管理缺陷,而非故意欺騙。一種情況,報告是真實檢驗檢測的產物,但存在客觀錯誤。例如,因樣品管理不當(如樣品污染、混淆)、儀器設備未校準、違反強制性檢驗規程或數據傳輸保存錯誤,導致結果失準。另一種情況,主觀上可能非故意,而是由疏忽或能力不足所致。
其次,“虛假檢驗檢測報告”則是檢驗檢測活動及報告的數據、結果都是偽造或篡改的,一般主觀上亦具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等以及監測技術規范的直接或間接故意。在環境監測領域,原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分別明確了篡改監測數據的14種及偽造監測數據的8種具體情形,執法人員可依據上述規范予以逐一甄別。
環境監測機構出具不實檢測報告,應該如何查處?
環境監測機構涉及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法律規范已明確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作為執法主體進行查處。而涉及出具不實檢驗檢測報告違法行為的,依照《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法律、法規、規章對行政處罰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法律、法規、規章未作規定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查處。《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以及《廣東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地方性法規已作出具體規定,如環境監測機構未按照環境監測規范從事環境監測活動,造成監測數據失實的違法行為的,應當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予以依法查處。
綜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為檢驗檢測機構的統一監督管理部門,在法律、法規、規章未作特別規定的情形下,檢測機構出具不實檢測報告與虛假檢測報告的違法行為,一般應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查處;如法律規范已作出特別規定的,則應由承擔相應職能的執法部門依法查處。(作者章利兵系廣東卓凡(仲愷)律師事務所主任;曾智群系廣東卓凡(仲愷)律師事務所律師;梁文靜系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政策法規科干部)
相關法條
《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2022修正)》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環境監測機構未按照環境監測規范從事環境監測活動,造成監測數據失實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隱瞞、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相關主管部門依法予以處罰;環境監測機構弄虛作假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還應當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
《廣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2021修正)》
第六十三條 環境監測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未按照環境監測規范從事環境監測活動,造成監測數據失實的,由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隱瞞、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的,由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廣東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2022修正)》
第三十三條 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至第六項規定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并可以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資質認定部門取消其檢驗資質,并向社會公告。
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2025修訂)》
第二十七條 第二十七條 檢驗檢測機構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法律、法規、規章對行政處罰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法律、法規、規章未作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對出具不實檢驗檢測報告的檢驗檢測機構處五萬元以下罰款,對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的檢驗檢測機構處十萬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