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高等院校等公共機構普遍存在人均用水量偏高的問題,部分高校用水指標甚至遠超地方定額標準。而管網漏損率高、供水設備老化、節水設施配套不足等頑疾長期存在,不僅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也制約了綠色校園建設深入推進。
在此背景下,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廣輕大”)將節水節能工作置于學校綠色發展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進行統籌規劃,將其列為學校年度重點工作目標,并在廣東省高校中率先探索并引入“合同節水管理”模式,以“零投入”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節水改造,實現了政策落地與技術創新的有機融合。經過幾年實踐,“廣輕模式”效果頗佳,該校也因此先后榮獲“廣東省節水型高?!薄肮矙C構水效領跑者”“2025廣東節水十大典型案例(集約利用類)”等榮譽稱號,同時也為全國高校探索出一條極具推廣性的節水管理新路徑。
直面節水痛點 校企合作破局
“2019年,我們南海校區在校師生約1.3萬人,年用水量高達123萬立方米,人均用水量遠超合理水平。同時,使用超過20年的老舊管網也存在滲漏爆管等安全隱患?!睋撔:笄诓肯嚓P負責人介紹,傳統碎片化改造的節水模式已無法解決該校面臨的水資源管理挑戰,因此,亟需一場系統性節水革命,來解決該校面臨的水資源浪費、管網漏損和水資源管理粗放等問題。
2020年,廣輕大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引入節水企業,在南海校區北區按照“結果導向、利益共享”原則,實施合同節水項目。
所謂合同節水管理,是一種創新型的市場化節水機制。具體而言,是由專業節水服務公司出資進行節水改造,并通過后期節水效益分成來回收投資成本的合作模式。
在廣輕大的實踐中,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展現出三大創新特色:
首先,開創了“零投入”的校企共贏格局。前期校方無需大量資金投入,由服務企業全額承擔管網改造、智能監控系統建設等費用,減輕了學校的財政壓力。
其次,該模式構建了長效節水機制。通過安裝智能水表、壓力調節閥等物聯網設備,建立了“監測—診斷—優化”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體系,使節水工作從階段性整治轉變為常態化精細管理。
最重要的是,該模式建立起校企長期合作模式,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企業通過節水效益分成獲得合理回報,會持續關注和優化節水系統、做好設備技術維護,學校在“零投入”前提下實現節水降耗、不斷提升節水管理水平,創造了雙方共贏局面。
數據顯示,2021年與2019年對比,該校用水總量減少58.74萬立方米,下降47.61%;標準人數人均用水量減至47.01立方米/(人·年),下降55.03%。2023年標準人數人均用水量減至38.65立方米/(人·年),達到國家高校用水定額(南方地區)先進值。合同實施三年來,該校累計節水已達146.5萬噸。
6F科技賦能 “管”“控”同步發力
步入廣輕大南海校區,綠蔭如蓋的校園小徑蜿蜒伸展,道路兩側樹木交織成天然的綠色穹頂。誰能想到,看似尋常的校園景觀背后,竟隱藏著一套精妙的節水系統,默默演繹著“大音希聲”的節水智慧。
節水公司技術負責人介紹,廣輕大南海校區全面采用了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慧節水6F交互系統”。這套技術體系包含六大核心模塊:F1物聯云大數據平臺實現用水實時監測與分析,F2管網精準定位技術快速識別漏損點位,F3智能穩壓系統動態調節供水壓力,F4節水終端器具升級改造,F5中水回收環保利用系統,以及F6人機互聯互動管理平臺。通過六大技術協同運作,形成了從水源到終端、從硬件到軟件的立體化節水解決方案,不僅顯著提升了校園節水效率,更構建起智能化、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體系。
該技術負責人也坦言,在實施地下管網數字化重構時,由于校園啟用年限已久導致原有管網數據缺失、設備兼容性差,他們也遇到了一些技術挑戰。
“我們采用物探技術對地下管網進行全面探測,獲取詳細的管網布局和漏損情況數據,又通過后期運營維護查漏補缺,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管網供水運行CAD圖和系統計量網絡圖?!?/p>
2022年2月20日夜間10點左右,實時監測系統忽然自動報警,提示某學生宿舍區域用水流量忽然大幅度增加。節水公司運維人員手機上接到工單后,迅速前往現場排查,發現一處地下水管破裂導致漏水。維修人員立即按照學校管理流程組織搶修,在2小時內完成破損管道更換修復工作,避免了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如果沒有這套系統,可能要等滲漏發展到爆管才能發現問題,那不知道要白白流走多少水?!痹摷夹g負責人有感而發:“爆管維修起來可比補漏麻煩多了!”
如今,管網地圖與手機端監控平臺實時交互,實現“異常用水-自動報警-工單派發”2小時快速反應閉環管理?!氨O”與“控”同時進行,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用水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
三方協同賦能 節水標桿示范
廣輕大學校食堂門口有一排專供餐前洗手的水管,前來用餐的學生們把水管一一打開同時洗手,可以看到水流幾乎沒有任何水壓的波動,連貫而穩定地流出。平時,大家在家里同時打開兩個水龍頭用水,都會感到水流變小。而廣輕大校內有超過6000個用水終端,卻能保證水壓穩定,真是細節之處顯真功!
這場“節水革命”不僅需要學校、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系統優化,更離不開在校師生的自覺踐行和共同努力。學校通過智能水壓調節系統和循環用水設施,大幅提升了水資源利用效率;而師生們則從點滴做起,養成隨手關緊水龍頭、合理控制水流大小的習慣。正是這種技術與人文的雙重發力,讓節水不再是口號,而成為校園里觸手可及的日常實踐。
在節水管理工作中,學校將節水工作與黨建緊密結合,開展節水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同志帶頭參與宣傳及巡查工作等。此外,還通過多種方式動員師生一起加入到節水實踐中來。如,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校園網等渠道進行廣泛宣傳,讓師生們清楚知道學校正在為節水做出的努力;開展節水知識競賽、主題征文等活動,激發師生參與熱情。
位于校園深處的節水宣教中心,將校園“隱形”的節水智慧娓娓道來。在這里,師生們得以窺見那些日常看不見的節水細節:電子屏幕上跳動的數字顯示著實時用水情況,墻壁上懸掛的互動展板生動傳遞著節水理念,展柜里的專利證書無聲訴說著學校在節水領域的創新歷程,學生干部們每學期都會在這里開展節水講座……這里不僅是節水技術的展示窗口,更是一處將節水意識“潤”入人心的精神家園。
在全校師生和節水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廣輕大節水實踐成效顯著,不僅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節水管理模式,更以其創新性和示范性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成為省內高校節水工作的標桿典范。除各級媒體爭相報道外,還吸引了各省教育部門、高校等前來考察學習。
未來,廣輕大將通過建立動態績效評估體系、探索節水收益分成機制、深化智慧水務技術應用等方式,進一步鞏固節水成效,為公共機構節水工作提供更成熟的借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