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浪潮下,人工智能(AI)技術呈燎原之勢蓬勃發展。證券行業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場技術革命帶來的智能化轉型中贏得發展機遇。積極擁抱AI科技浪潮,對于實現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探討AI在證券行業應用的重要戰略、實踐路徑,并對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浪潮下,AI技術呈燎原之勢蓬勃發展。DeepSeek開源模型憑借低訓練成本實現世界頂尖級的推理能力,極大提升了各行業對國產化智能模型的信心,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顛覆式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深刻地影響著下一階段各個行業的發展方向與競爭格局。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通用目的技術,AI正在快速融入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國民經濟各行各業。證券行業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場技術革命帶來的智能化轉型中贏得發展機遇。積極擁抱AI科技浪潮,對于實現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AI與證券行業的深度融合,既是落實頂層戰略部署、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選擇。
AI在證券行業應用的重要戰略意義
人工智能在證券行業的廣泛應用有助于更好服務于國家戰略,實現科技創新、民營企業發展和居民財富增長三重目標。通過深度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證券機構不僅可以提升自身運營效率和市場服務能力,更可以反哺科技企業融資與發展,進而在資源配置端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長期面臨“融資難”問題,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在缺乏傳統財務數據的情況下,從多維度發現和評估科創企業,拓展融資渠道,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此外,通過切實將科技力量深度融入業務機理,以實際行動踐行“金融為民”初心,金融機構能夠更好服務居民日益增長且“千人千面”的財富管理需求。
人工智能有助于增強金融國家競爭力,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當前,傳統業務模式面臨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傭金率持續下行、投資者對個性化服務的期待升級、市場波動加劇對風險防控提出更高要求,倒逼行業尋找破局之道。人工智能在智能客服、投研、風控等多個核心環節的廣泛應用,能夠顯著降低運營成本、釋放人力資源,同時加速業務模式創新,重塑行業核心競爭力。特別地,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投行業務各環節,助力打造“有定價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國際一流投資銀行。推動人工智能與金融深度融合,有助于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體系,提升我國金融業在全球金融科技競爭中的地位與影響力。
人工智能服務于高水平治理,筑牢科技主權與金融安全雙重防線。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治理,人工智能技術在風控與監管方面的應用,為構建穩健透明的市場環境提供了新支撐。證券機構能夠實現從事后監管向實時監管、從規則驅動向數據驅動的深刻轉變,大幅提高市場監管的透明度與覆蓋面,壓實合規底線。在外部金融沖擊和技術脫鉤風險日益上升的背景下,推動人工智能深度嵌入金融核心基礎設施,不僅是提升我國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選擇,更是捍衛國家科技主權、保障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重要戰略舉措。
人工智能賦能證券行業發展的實踐路徑
伴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和國產化程度的日益提升,人工智能技術實際上已經逐步在諸如財富管理、量化交易、智能客服、合規風控等眾多應用場景落地見效,實現了業務模式創新,提高了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財富管理:實現人工智能全流程賦能
人工智能可以在全流程上對財富管理進行賦能,實現智能投顧、投研、營銷一體化,協助證券機構構建多層次、智能化的財富管理體系。在智能投顧領域,AIAgent配合投顧人員為投資者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投資建議和財富管理服務,推動財富管理從“高觸達”向“高效率、高質量”轉型。在智能投研領域,人工智能使研究員和銷售人員能夠迅速獲取所需關鍵信息,自動化生成分析報告,顯著提高研究效率和客戶服務質量,為投資決策提供更加精準的數據支持。在智能營銷領域,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對客戶消費行為模式進行精準畫像,為不同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營銷方式,實現差異化競爭。
目前,人工智能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應用已逐步從概念驗證走向深度實踐,頭部券商紛紛布局大模型技術,打造智能化服務體系。例如中信證券推出大模型財富助手WealthCopilot,為投顧人員提供高水平的展業輔助,滿足客戶復雜多樣的財富管理需求。中國銀河證券也于2022年正式推出自研投顧平臺“問TA”,并于近期全面上線DeepSeek-R1全尺寸版本,實現“微調-部署-推理-應用”的全棧國產化與雙模型支持,構建覆蓋投顧服務全鏈條的智能中樞,致力于打造“更懂投資者”的買方投顧新生態。整體來看,人工智能正加速重塑財富管理業務流程,推動行業向智能化、規模化、訂制化方向持續演進。
量化交易:打造智能化決策引擎
量化交易是人工智能與金融最早融合的場景之一,極大提升了交易策略的精度與反應速度。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正加速推動量化投資邁人深度融合階段,其應用場景涵蓋智能選股、信號預測、自動下單、路徑優化等關鍵模塊,使得交易決策更加智能化、執行流程更高效,推動證券市場向更加精細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例如2023年,止于至善投資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獨立管理基金,該基金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市場分析和交易決策,通過機器學習算法挖掘市場規律、優化投資組合,截至2024年收益率高達 276.07% 。2024年,幻方量化推出的MoE大模型DeepSeek-V2被廣泛應用于交易策略建模,標志著量化投資進人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階段。中國銀河證券也基于大模型和智能體技術,在FICC業務及場外衍生品領域升級了詢報價及交易機器人服務,目前該機器人已為70家機構提供詢報價服務,日均處理詢價超過4000筆,節省交易費用超1300萬元。
智能風控與合規:構建可解釋、可追溯的風控體系
風險管理作為證券行業的“生命線”,其智能化轉型不僅關乎運營效率的提升,更直接關系到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與國家金融安全的保障。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行業的快速滲透,傳統風控模式面臨深刻變革,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數據安全、模型可解釋性、合規適應性及底層依賴風險等一系列挑戰。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的規范化、負責任使用顯得尤為關鍵。在風險監管層面,人工智能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與實時處理能力,可以評估企業財務狀況,通過機器學習檢測異常交易行為,實現風險點的自動識別與預警。在合規操作層面,人工智能還能承擔大量日常流程任務,大大提升處理效率,降低了人工操作風險。例如中國銀河證券依托大模型設置審批機器人,負責對營銷內容、投顧建議等進行初步審批,再由合規人員進行最終的審核監督,實現合規監督初步自動化,從而提高審核和內容輸出的精準度,更好地保護投資者。
智能客服:打造“有溫度”的數字金融服務
智能客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為企業提供自動化客戶服務,實時響應客戶咨詢,解答常見問題,處理簡單事務,并在必要時引導客戶轉接人工客服。證券行業應用智能客服,不僅能提升客戶咨詢的響應速度和解答質量,還能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從而增強客戶體驗和滿意度。
目前,各家證券從業機構已廣泛部署智能客服系統,推動客戶服務從“響應式”向“洞察式”升級。例如廣發證券“智能犇犇助手”基于深度學習模型,能夠快速識別客戶意圖,實現高頻咨詢場景的自動響應,大幅提升服務響應速度與準確率。中信證券打造的人工智能數字員工“信小智”,不僅能完成文檔翻譯、代碼生成、智能搜索等任務,還可根據客戶需求精準推送相關服務信息,增強服務的個性化與針對性。中國銀河證券也面向全渠道終端客戶上線了大模型客服系統,自引入以來公司客服機器人回答滿意度提升 25% ,座席排班人數節省44% ,日均轉人工需求減少1500人次,大幅提升了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發展前景展望:金融與科技良性循環,構建支持人工智能證券生態的“三力”體系
擁抱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選擇,更是時代選擇,是每一家證券機構實現轉型升級、引領行業未來的必由之路。在金融與科技形成良性循環,人工智能重構證券行業發展模式的過程中,相應的技術、人才和服務機制亦有較大革新的空間,我們倡導證券機構從技術、人才、金融服務三個維度積極構建“三力”體系,促進金融與科技良性循環,構筑系統性變革下人工智能證券業的新生態。
增強技術“供給力”,要求證券行業夯實人工智能底座能力,拓展技術應用邊界。為確保人工智能在證券領域的穩定運行與長期發展,證券機構應加大算法研發、數據治理與算力基礎設施方面的戰略投人,推動構建具備行業適應性的本地化大模型與行業專用模型,加快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技術基礎體系。此外,還應當推動人工智能與多源數據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將人工智能與衛星遙感圖像、區塊鏈數據、實時社交信息等新型數據源融合,提升投資策略的預測力與反應速度,拓展證券行業技術應用邊界與前沿能力。
提升人才“融合力”,要求證券機構培育AI+金融復合型人才梯隊。行業機構應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天力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機制,通過設立“金融AI創新實驗室”“AI+證券研究院”等平臺,推動科研成果向業務一線落地轉化。除了引進與培養“外部人才”,證券機構還應重視“內部轉化”,提升現有員工的科技素養和AI應用能力,推動跨部門協作與內部賦能,培養復合型專業團隊。通過構建跨部門協作機制與智能辦公體系,證券機構不僅能夠提升AI技術在內部的落地速度,也可以為“人機協同”的組織模式探索出可行路徑,推動行業邁向高效、融合、智能的新階段。
拓寬金融“支持力”,要求證券行業完善服務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機制。一方面,證券機構應當構建全鏈條、全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積極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設立和運營,加強對AI中小企業登陸北交所、科創板的綜合服務能力,推動形成“早期孵化一中期融資一后期上市”的成長路徑。另一方面,證券機構須拓展多元資金渠道,積極引導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進入科技金融領域,發展創業投資、天使投資、政府引導基金等多樣化投資機制。打造“投早、投小、投長期”的耐心資本體系。此外,還應強化金融工具創新,建立重大技術攻關保險機制與失敗容忍機制,在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為關鍵技術突破營造良好的資本生態環境,助力形成“金融支持科技一科技賦能金融”的良性互動閉環。
(羅黎明為中國銀河證券黨委委員、副總裁、首席信息官。責任編輯/王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