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生態的主導權正在發生歷史性轉移。
曾經,品牌商靠著深度分銷把弱小經銷商和分散零售商編織成一張巨網,如今這張網正被“去中間化”的浪潮撕開裂縫。在胖東來的調改店里,跨國品牌的直供SKU(最小存貨單位)被壓縮到極致;在山姆的貨架上,自有品牌與國民大單品分庭抗禮;在盒馬的供應鏈中,代工企業正從“隱形工廠”變身“品牌合伙人”。零售商不再是簡單的貨架出租者,而是帶著品牌基因的生態構建者,這場供應鏈革命,本質上是商業話語權的重新分配。
經銷商群體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電商分流、直供替代、B2b (經銷商對零售商)滲透,多重壓力下,曾經靠搬箱子賺差價的生存模式難以為繼。但危機中亦有新機:從分銷商轉型為品牌運營商,以用戶運營能力換取直供資格;或加盟區域B2b平臺,從單點配送升級為供應鏈服務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一次渠道革命的陣痛里,都藏著角色重塑的機遇。
品牌商的未來版圖則在本土與全球的張力中展開。工業文明成熟期的到來,讓國民大單品迎來定型的黃金時代一那些能跨越收入層級、穿透文化邊界的產品,將成為穿越周期的硬通貨。而中國經濟的全球滲透力,正為品牌商打開出海的新航道:對發展中國家輸出深度分銷能力,對發達國家輸出品牌自信,從產品出口到營銷出海的躍遷,或許將誕生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跨國快消品品牌。
當行業告別“向內看”的路徑依賴與“向后看”的增長懷念時,我們更需要這樣一套新坐標系:看清工業文明成熟期的確定性軌跡,讀懂信息文明浪潮中的變量邏輯,在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的角色重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朵N售與市場》供應鏈革命系列文章關于快消品商業生態的深度觀察,正是為了在商業地殼運動中,幫你找到那塊堅實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