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25)08-0048-08
為優化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配性,相關政策體系歷經多階段調整完善。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職業教育納人國家戰略布局,明確要求專業設置需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協調,為職業教育發展奠定政策基調。此后,2020年啟動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進一步細化要求,通過就業質量評估與產業需求分析,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推動職業教育向更貼合實際需求的方向發展。
隨著產業升級的加速,2021年國家明確提出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戰略方向,強調構建現代職教體系以支撐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理念。這一理念在202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得到法律層面的保障,明確賦予職業院校根據產業需求自主設置專業的權限,從制度上增強職業教育的靈活性。到2023年,《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出臺,形成精準化調整路徑:不僅鼓勵發展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還要求對傳統專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并建立過剩專業退出機制,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與產業的適配度。
天津市作為國家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和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其產業結構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加速轉型。在這一進程中,中職教育承擔著為生產、服務、技術、管理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其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匹配程度,直接關系到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因此,研究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結構的適應性,對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天津市產業結構分析
天津市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點,也是聯通東北亞的國際門戶。依托渤海灣的區位優勢,天津形成了港口物流、高端制造、商貿服務協同發展的格局。本文從產值結構和勞動力就業結構兩個重要指標,對天津市產業結構展開分析。
(一)產值結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天津市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3.1:36.4:40.5。隨著工業化建設推進,第二產業比重迅速攀升并占據主導地位,第一產業相對薄弱,形成“二三一\"的產業結構模式。這表明天津的經濟發展并非依賴傳統農業,而是依靠第二、第三產業。從2014—2023年天津市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比例來看,第二產業比重呈遞減趨勢,從2014年的 43.38% 降至2023年的 35.74% ,反映出天津已從傳統工業城市邁向新階段;同期,第三產業的占比從2014年的 55.13% 上升至2023年的62.66% 。至此,天津市產值結構呈現“三二一”的特征,第三產業成為主導,第二產業次之,第一產業占比最低,詳見表1。
表12014—2023年天津市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比例

數據來源:天津統計年鑒 2024. □
“十四五\"時期,天津市確立“智能科技引領、優勢產業支撐、新興領域突破\"的三層發展架構。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重點培育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創新集群,同時鞏固航空航天、精密裝備、汽車制造、綠色化工四大支柱產業。這種“ 1+3+ 4\"的產業組合模式,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加速向數字化、服務化轉型。[]
(二)勞動力就業結構分析
天津三大產業的人力資本配置與產業產值構成呈現動態耦合關系。農業技術進步促使勞動力需求顯著減少,大量從業人員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由表2可知,2014年至2023年間,第一產業從業人員的占比持續下降,從2014年的 7.80% 降至2023年的 5.04% ;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占比從2014年的39.00% 下降至2023年的 34.33% ;而第三產業的從業人數快速增長,占比從2014年的 53.20% 上升至2023年的 60.63% ,成為解決民眾就業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見,2014年至2023年天津市的產值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變化趨勢一致。
表22014—2023年天津市三次產業的就業人員占比

數據來源:天津統計年鑒2024。
具體到各行業,天津市制造業對高技術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信創、集成電路、車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汽車、新能源汽車、綠色石化、輕工等12條產業鏈,涵蓋工業機器人工程師、智能制造工程師等高技術崗位,對從業者學歷和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建筑業同樣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突出,在土木工程建筑、建筑安裝、建筑裝飾等領域,隨著天津在建筑領域的持續投入,相關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批發和零售業目前雖以中低端技能人才的需求為主,但伴隨現代服務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金融業對高端管理及技術人才的需求巨大,特別是金融科技、資本市場服務等領域,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走高。高新技術產業急需復合型技能人才,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前沿領域,天津通過政策扶持與人才培養計劃,加速相關產業的發展。
從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情況來看,其堅持升學與就業并重。2023年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當年中職畢業生25615人,其中 86.42%(22 137 人)選擇升學;面向三次產業就業的1991人中,面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分別為100人 468 人、1423人,再次印證第三產業是中職生的主要就業方向。[2]
二、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狀況
(一)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發展歷程
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發軔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以培養產業技術人才為核心辦學定位,構建起以工業技能訓練為主的早期教育體系。歷經數十年發展,天津市職業教育專業覆蓋領域不斷拓展,逐步形成覆蓋工程技術、人文社科及藝術設計等多元領域的專業體系。
20世紀80年代,在政府專項政策驅動下,天津市職業教育進人提質增效階段。通過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學設施配置等舉措,教育規模實現顯著增長?!督逃聵I快速發展—天津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八》中的數據顯示,1978年至1998年間,中專學校數量從56所增加至85所,在校生規模擴大至8.7萬人,累計為各行業輸送19.4萬名畢業生。[3這一時期,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緊密貼合區域經濟需求,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持。
進入21世紀,天津市以建設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為契機,實施“五業聯動”發展戰略,積極推動產教融合機制創新。在“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三項結構性改革:一是完成中等職業學校布局調整,通過合并重組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集約化發展。從表3可以看出,近十年全市中等職業學??倲担ㄎ春脊W校)保持在51~63所之間。二是建立“示范校引領\"機制,重點打造一批示范校,部分學校已達到國際先進辦學水平。三是深化培養模式創新,構建“工學交替\"教學體系,持續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并積極拓展企業實習基地,有效提升實踐教學課時占比。[4]
表3中等職業學校機構數(2014—2023)(單位:所)

注:中等職業學校數未含技工學校。數據來源:天津市統計年鑒(2015—2024)。
(二)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情況
1.專業大類覆蓋率高
教育部對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進行多次修訂。2010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年修訂)》將專業劃分為19個大類;為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加強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建設,落實專業動態更新要求,推動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教育部全面修(制)訂后形成《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以下簡稱《目錄》),仍劃分為19個專業大類,但名稱有所調整。2024年12月,教育部再次更新了《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對2021版部分專業設置進行完善,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增設3個專業。
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2014年至2023年新生分科類招生數據顯示,其專業大類覆蓋面較廣。如表4和表5所示,2014年至2017年,專業實現19個大類全覆蓋,覆蓋率達 100% ;2018年和2019年,覆蓋18個大類,覆蓋率達 94.74% ;2020年和2021年,覆蓋17個大類,覆蓋率降至 89.47% ;2022年和2023年,覆蓋16個大類,覆蓋率為 84.21% 。
然而,專業設置存在明顯結構性問題。新興領域專業設置滯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覆蓋率不足,傳統機械加工、會計等專業卻仍占據較高招生規模,導致人才供給與產業升級需求出現脫節。同時,通過調研發現,資源環境與安全大類、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生物與化工大類、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招生比例相對較低;2022年、2023年,水利大類、輕工紡織大類、公安與司法大類甚至無學校開設相關專業。
表4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學生分科類招生比例情況(2014—2020)(單位:%)

數據來源:天津市統計年鑒(2015—2021)。
2.部分專業的專業集中度低
專業集中度反映某一專業在不同學校的分布狀況。通常,某專業在越多的學校開設,其專業集中度越低,意味著專業趨同性高、特色不鮮明;反之,某專業開設的學校越少,專業集中度越高,表明學校的專業特色越顯著。5通過調研分析2023年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情況發現,會計事務、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機電技術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幼兒保育等7個專業的集中度較低。不過,大部分專業的集中度較高,學校專業特色較為明顯。
表5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學生分科類招生情況(2021—2023)(單位) :% )

數據來源:天津市統計年鑒(2022—2024)。
3.專業聚集度有待提高
專業聚集度是指同一所學校的專業設置傾向于集中在一兩個專業大類,此類專業設置使各專業間具備一定的共性,便于建設共用的實訓基地,提升教學資源利用效率與辦學效益。[6]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初期,專業設置存在多而散的問題,導致專業建設特色不突出。經過多年發展與改進,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間的關聯性逐漸增強,專業聚集度得以提升,有效提高了教育資源利用率。例如,有的中等職業學校開設15個專業,涵蓋財經商貿大類、文化藝術大類、裝備制造大類、電子與信息大類、新聞傳播大類、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等6大類;有的中等職業學校開設8個專業,涉及電子與信息大類、裝備制造大類、交通運輸大類等3大類;還有學校開設6個專業,聚焦資源環境與安全大類、土木建筑大類2大類,同一大類內各專業高度關聯,利于資源共享。但總體而言,大部分學校專業間的關聯性仍需加強,專業聚集度仍有提升空間,如部分學校開設7個專業,卻分屬7個不同大類。
三、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適應性分析
近年來,隨著天津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中等職業學校也在積極調整專業設置。判斷其調整是否科學、合理,需深入分析二者之間的適應性。本研究通過搜集并分析三次產業對應專業的招生數據,運用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匹配度公式,對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發展的適應性展開計算與分析。
(一)中等職業學校形成了與區域產業走勢一致的“三二一\"專業結構
自1980年起,天津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重持續遞減,第三產業逐步成為主導產業,目前已形成穩定的“三二一\"產值結構和勞動力就業結構。通過梳理2014年至2023年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分產業招生數據發現,天津市中等職業學??傮w形成了與區域產業走勢一致的“三二一\"專業招生規模,詳見表6。
第一產業方面,天津市第一產業產值較第二、第三產業較低,2014年至2023年間的占比始終在1.31%~1.70% 之間,從業人口比例也從 7.80% 下降至 5.04% 。如表6所示,2014年至2023年間第一產業的專業招生人數比例從 6.19% 降至 1.91% ,該比例走勢與產值比例、從業人口比例基本吻合,顯示出一定適應性。
但深入調查2023年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第一產業類專業發現,其專業主要涵蓋作物生產技術、園林綠化、園林技術等。與《目錄》中的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對比,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第一產業的專業設置面較窄?!赌夸洝分械闹械嚷殬I教育專業包含農業類、林業類、畜牧業類、漁業類的31個專業,而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僅設置了3個專業,這或許與家長和學生對此類專業選擇意愿較低有關。
表6中等職業學校(機構)學生分產業招生比例(2014—2023)(單位: % )

數據來源:天津市統計年鑒(2015—2024)。
第二產業領域,2014年至2023年天津市第二產業產值比例和從業人員比例均有升有降,產值比例從 43.38% 降至 35.74% ,從業人員比例從39.00% 降至 34.33% 。相應地,第二產業的專業招生人數比例在十年間同樣有波動,從2014年的24.79% 微升至2023年的 25.13% ,雖與產值結構、就業結構走勢存在些許偏差,但整體可見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產值結構和就業結構。以裝備制造大類為例,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在該大類的專業設置主要集中于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機械制造技術、智能設備運行與維護等專業,這些專業面向機械設計、制造、操作和維修等通用性強的崗位,契合行業需求。
第三產業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呈跳躍式發展,金融保險、商貿物流、旅游業、交通郵電等行業成為拉動就業、提升經濟的重要力量。2014年至2023年,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占比從 55.13% 提升至 62.66% ,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從 53.20% 提升到 60.63% 。不過,從表6數據來看,十年中有八年第三產業的專業招生人數比例超 70% ,高于第三產業的產值比例和從業人員比例。這主要是因為第三產業多為勞動密集型行業,辦學條件要求較低,且相比第二產業,其工資待遇、職業聲望更高,工作環境更優,從而吸引大量學生報考。[7]
(二)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發展匹配性較高
本研究采用崔曉迪、辛夏夏等使用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匹配度公式,對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發展的匹配度進行量化分析??紤]到統計年鑒數據的時效性,本部分三次產業的產值比例采用2024年統計年鑒數據。具體公式為:

在公式中,TM表示專業與產業的總匹配度,i表示產業級次(取值范圍為1、2和3,分別對應第一、第二、第三產業); Mi 表示第i次產業結構的匹配度,通過對比“人才供給增長”與“產業需求增長”的同步性進行測算,等于某次產業對應專業畢業生比例年增長率與某次產業產值權重年增長率之差的絕對值;Gi表示2014年至2023年間第i次產業生產總值比重。[8-9]
該公式邏輯在于匹配度絕對值越大,表明產業與對應專業的匹配程度越低。
計算結果顯示(見表7、表8),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三次產業結構的總匹配度為0.0063,這表明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結構匹配性良好。從分項數據看,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第二產業的匹配度為0.0040、與第三產業的匹配度均為0.0076,與第一產業的匹配度為0.0123,可見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匹配性相對更佳,與第一產業的匹配性則有待提升。
(三)裝備制造大類、電子與信息大類、財經商貿大類專業三足鼎立
通過統計分析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2014級至2023級學生招生數據發現,裝備制造大類(原加工制造類)電子與信息大類(原信息技術類)財經商貿大類(原財經商貿類)專業招生人數比例合計超過 50% ,形成了三大主導專業群。這一專業布局與天津市“一基地三區”(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和改革開放先行區)的戰略定位高度契合。
表7中職教育結構指標與經濟結構指標的年均增長率(2014—2023)

表8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大類與產業(行業)對接及匹配度分析

注:權重( % 為該產業產值占三次產業產值的比例,為2014—2023年平均數。
其中,電子與信息大類專業表現尤為突出。從表4、表5數據可見,該大類專業招生人數比例長期位居首位且保持相對穩定。2014年至2020年,招生比例基本維持在 25% 以上,2018年更是達到32.76% 的峰值;2021年至2023年,招生比例穩定在25% 左右。這一趨勢既順應了信息時代的發展潮流,也契合國家推進數智化建設的戰略要求,反映出天津市中職教育對新興技術領域人才培養的重視。
四、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優化專業設置適配性的措施
通過調研分析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布局與區域產業適配性,發現制約產教協同發展的瓶頸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專業迭代速度滯后于技術變革,全市中等職業學校開設“工業互聯網技術”新專業的比例較低,遠不及企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增速;二是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多停留在實習層面,缺乏技術研發、人才共育及課程體系共建等實質性合作機制;三是辦學趨同化問題加劇,受經費限制,學校傾向于擴招設備投入低的傳統專業,導致專業重復建設。針對上述問題,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應以“動態適配”為核心,通過政策創新、校企協同和技術賦能,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的精準匹配,推動職業教育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優先\"轉型。
(一)構建產業需求導向的動態調適機制
社會調研是科學設置專業的基礎。中等職業學校應緊密圍繞天津市“一區一特色\"產業布局,建立“雙鏈耦合\"預警系統,將12條重點產業鏈的人才需求圖譜與專業設置數據庫進行實時聯動。實施“三階響應\"機制:短期利用職教園區共享平臺,快速增設緊缺專業;中期對傳統專業進行“嫁接改造”,如在機械制造專業中融入工業互聯網課程模塊,提升專業適配性;長期建立專業生命周期評估模型,對連續三年就業對口率相對較低的專業進行清退。
隨著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社會對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服務業專門人才需求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3年第三產業的專業招生人數比例高于其產值比例和從業比例。因此,在鞏固第三產業類專業主體地位的同時,需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增速,防止專業招生比例結構失衡。政府應結合現實需要與未來趨勢,為不同專業設置招生規模上限,提高人才供需匹配度。
(二)深化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金字塔型\"專業集群化發展
構建“金字塔型\"專業集群體系:頂層聚焦智能科技、生物醫藥等“ 1+3+4,? 產業體系核心領域,每個行政區重點培育1~2個特色專業群;中層強化現代服務業專業內涵建設,采用“課程包 + 證書群\"模式,細化專業方向,破解三產專業重復設置問題,例如將旅游類專業細分為智慧文旅、濱海旅游等方向,或在機械制造專業基礎上,側重發展模具設計與制造方向;基層設立傳統專業轉型基金,推行“設備更新補貼 + 師資培訓券\"政策,引導加工制造類專業向智能制造方向升級。
在專業設置過程中,需充分考量學校的教學條件,包括教學設施是否達標、教學資源是否齊全適用、師資隊伍是否與專業相匹配、經費能否保障教學工作正常運行等。只有當學校自身條件具備,或通過短期努力能夠滿足要求時,才可開設相應的專業。為此,中等職業學??梢劳刑旖蚴新殬I教育園區,建立跨校師資庫與實訓基地共享平臺,降低新興專業建設成本。
(三)完善“四維驅動”保障體系
由市教委協同相關部門,健全涵蓋“資源整合維度、質量監控維度、動力激發維度、服務延伸維度\"的保障體系。建立“政行企?!彼姆铰搫淤Y源池,整合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企業生產設備、行業培訓中心等硬件資源,搭建區域性專業資源共享平臺,提升設備利用率。構建“數據驅動型專業健康診斷系統”,動態監測專業集中度、招生報到率、對口就業率、企業滿意率等核心指標,啟動“黃橙紅”三級預警機制,并將專業調整成效納入學校年度績效考核體系。遵循適度超前原則,及時發布專業招生、就業、人才需求及專業發展等信息,為學校專業設置提供可行性論證,從宏觀層面保障專業設置的科學性。此外,由市教委組織行業、企業、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科研單位的專家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定期對各區學?,F有專業及申報專業進行論證分析,推動專業調整從被動適應向主動引領轉變。
參考文獻:
[1]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EB/OL].(2021-02-08)[2025-01-25].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202102/t20210208_5353467.html.
[2]天津市教育委員會.2023年度天津市中等職業學校質量年度報告[R/OL].(2024-03-15)[2025-01-25].https://jy.tj.gov.cn/ZTZL_52246/ZLHG/ZDZYJYZLNDBG3237/202403/t20240315_6562457.html.
[3]天津市統計局.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天津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八[R/OL].(2018-12-12)[2025-01-25].https://stats.tj.gov.cn/zwgk_51965/jdhy1/202009/t20200928_3940183.html.
[4]天津市中等職業教育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規劃建議報告[R/OL].(2024-12-28)[2025-01-25].https:
//max.book118.c0m/html/2024/1227/81120710100070 13.shtm.
[5]盧金燕,曹曄.江西省公辦與民辦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抽樣調查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9(18):29-31.
[6]曹曄.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現狀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2):41-46.
[7]鄭君梅.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結構適應性研究:以河北省為例[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2:33-34.
[8]崔曉迪,翟希東,張曉鳳.京津冀中職教育與地區經濟發展的匹配度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7(2):27-32.
[9]辛夏夏,曾姍,閆志利.北京市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的適應性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12):19-25.
(責任編輯:張宇平)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Specialty Settings in Tianj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ZHENGJunmei (TianjinJinghaiAdultVocationalEducationCenter,Tianjin3Ol6Oo,China)
Abstract:AsanimporantindustrialbaseandmodesericeindustryenterinorteChina,Tanjin’sindustrialstructureso tinuedtotransforandupgade,andtedmandfortechnicalandskiledtalentshasincreasedsignificantlySecondaryvocatioalducationisthemainchannelforregional alentscultivation.Thedynamicadaptationrelationshipbetweenschoolspecialtyseingand regionalindustrialstructurdirectlyectstequalityoftechicalandskiledtalentsultivatioandteprocessoflocal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Thisstudyconstructsaresearchframework includingliteraturereview,mpiricalresearchandojective analysis,andevaluatestheharacteristicsofspeialtydistributoninTianjn'ssecondaryvocatioalhoolsthoughspeialtyncen trationdegre,spialtylusteingdge,matchgdegreeandso.Itrevealsdaptabilitissswihgioalindustralioing andproposesprofessoalotiationcoutermeasure.Thepuposeistostrenghenthesynchozationofprofessoalcostuction andindustrialupgrading,andrealize the preciseconnectionbetweentalentscultivationand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Tianjin;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specialtyseting;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adapt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