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爺爺今年78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和骨關節炎等多種慢性病,需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來控制病情。最近,他總覺得晚上睡不好,每晚要起床排尿四五次,每次都要扶著墻慢慢挪到衛生間。即使白天盡量少喝水,夜里仍然尿急尿頻。兒子見狀,立即帶他就醫檢查。經診斷,張爺爺患有前列腺增生,醫生開具了多沙唑嗪緩釋片以改善排尿癥狀。
起初,張爺爺覺得新藥挺管用,夜尿次數少了,排尿也順暢了一些。然而,幾天后的深夜,他起夜后剛站起來,突然覺得天旋地轉,眼前一黑,身體一軟就靠在了洗手池上,險些摔倒在地。幸好,聽到動靜的兒子立刻趕來扶住了他,把他攙回了床上。
第二天早晨,家人發現爺爺的藥盒快滿了,各種顏色的藥片已堆積得像個“百寶箱”,于是決定帶他去醫院檢查,看看暈倒是否與用藥有關。醫生詳細詢問了爺爺的病史和最近的癥狀,并梳理了他的用藥清單,發現問題出在新服用的多沙唑嗪緩釋片上。原來,這種藥屬于α受體阻滯劑,既能放松前列腺平滑肌改善排尿癥狀,又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老年患者使用時需警惕直立性低血壓(即站立時血壓驟降,可引發頭暈、跌倒)。而張爺爺本身已經在服用降壓藥,兩者協同降壓,導致夜間起身時血壓過低,從而出現暈倒的情況。
一、多重用藥:老年人常見但容易忽視的問題
張爺爺的故事并非個例。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人共病及多重用藥問題日益突出。醫學上將長期同時使用五種及以上藥物的情況稱為“多重用藥”。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共病患者,合理的聯合用藥是必要的。當用藥方案由醫生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訂且用藥指征明確時,這種情況被稱為“適當多重用藥”。但是,若存在重復用藥、過度用藥或藥物相互作用等情況,則屬于“不適當多重用藥”,而這種情況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視。研究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患者多重用藥率高達 70.8% ,每日平均服用8.6種藥物,而且年齡越大,多重用藥的比例越高。多重用藥的主要原因包括:

1.慢性病增多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長期服藥,而且一種疾病可能涉及多種藥物聯合治療。
2.多學科就診
老年人往往因不同疾病分別就診于多個科室,而不同專科醫生可能會開具不同的藥物,導致藥物種類疊加。
3.保健品與中成藥的加入
許多老年人除服用處方藥外,還會自行服用保健品、中成藥或購買非處方藥,進一步增加了多重用藥的風險。
二、多重用藥的危害
很多人認為“醫生開的藥肯定是有必要的”,但實際上,藥物越多,用藥風險越大。多重用藥可能帶來以下危害:
1.藥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應
張爺爺的案例就是典型的藥物協同作用:多沙唑嗪緩釋片通過擴張血管降低血壓,若與其他降壓藥合用,可能導致血壓過度下降,增加跌倒風險。此外,許多老年人因為睡眠障礙應用鎮靜催眠藥(如苯二氮蕈類),但多重用藥可能增加用藥風險。例如,紅霉素、克拉霉素等藥物會抑制肝臟代謝酶,若與苯二氮罩類藥物合用,可能導致后者在體內蓄積,延長催眠作用,而老年人肝腎功能下降,藥物代謝減慢,藥效可能延長,進一步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2.服藥錯誤
老年人用藥種類多且用藥時間復雜,容易出現漏服、重復服用、誤服等問題。例如,誤服相似外觀的降糖藥可能引發嚴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
3.增加跌倒、住院和死亡風險
長期多重用藥可能影響老年人的血壓調節、認知功能和平衡能力,增加跌倒風險,而跌倒可能導致髖部骨折、顱腦損傷等嚴重后果。研究表明,在歐美國家,多重用藥已成為老年人緊急住院的重要原因,并通過多種途徑增加死亡風險。
4.生活質量下降
服藥過多可能導致胃腸不適及食欲下降,甚至引發焦慮,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負擔,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三、如何合理應對多重用藥
既然老年人確實需要多種藥物來管理慢性病,那么如何才能在確保療效的同時,減少藥物帶來的風險呢?
1.建立家庭藥物清單,規范用藥管理
記錄所有服用的藥物(包括處方藥、非處方藥、保健品等),并標注劑量、服用時間。定期更新清單,確保用藥信息準確。
2.就診時主動告知用藥情況,避免重復開藥
老年人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含保健品)。醫生在新增藥物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整體用藥情況,避免重復開藥或不必要的藥物疊加。
3.定期評估用藥,進行“處方精簡”
處方精簡是在醫生指導下,減少或停用不必要的藥物,從而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如果存在多重用藥的情況,建議盡早咨詢醫生(如老年醫學科醫生、社區全科醫生等),評估不適當用藥帶來的潛在風險,保證多重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盡量減少用藥種類,優先選擇具有多重療效的藥物(如兼具心腎保護作用的降壓藥)。
4.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及時就醫
使用新藥時應咨詢醫生常見的不良反應,或閱讀藥品說明書。若服藥后出現頭暈、乏力、胃腸道不適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根據病情調整藥物種類或劑量,避免因處理藥物不良反應而開具新藥,形成惡性循環(如用安眠藥治療其他藥物導致的失眠)。
5.使用分裝藥盒或服藥提醒工具
家人可協助老年人定期歸類并整理藥品,使用分裝藥盒、智能藥盒或用藥提醒App,避免漏服或誤服。
經過醫生的調整,張爺爺的用藥方案得到了優化:多沙唑嗪緩釋片改為白天服用,并減少了一種降壓藥。同時,醫生還建議他起床時緩慢起身,避免突然站立,并讓家人協助監測立位血壓變化。一個月后,張爺爺再也沒有夜間頭暈的情況了,排尿癥狀也得到了改善,血壓水平仍然保持平穩。他高興地說:“醫生幫我調整后,藥少了,感覺好多了,起夜也不怕暈了!”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關注老年人的用藥安全,幫助他們合理地用藥,讓晚年生活少一些藥片負擔,多一份健康安心。如果您的家人正在服用多種藥物,不妨讓醫生或藥師幫他們檢查一下用藥方案,看看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溫馨提示
多重用藥在老年群體中十分普遍,但并非藥物越多越好。科學合理的用藥管理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藥物還能提高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