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明明,甘肅天水人,四川大學博士,南京大學博士后,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西北大學宋遼金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韓國東國大學交換教授,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骨干成員。
主要從事宋代館閣制度、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和唐宋文學研究,探索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古代智庫建設和傳統民俗文化與精英文化的互滲融合。在館閣制度方面,深入探討了兩宋館閣制度的發展演變、繼承因革,認為其與整個宋代社會文學生態、文化生態、政治生態密切關涉。在民俗文化領域,主要研究宋代歲時節俗與文學、文化、社會秩序的互動關聯,認為民俗與文學經典相互促進東亞漢文化圈的認同與個性,揭示了文學經典對塑造民族個性與文化自信、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價值與貢獻。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歲時節俗與宋詩研究”“南宋館閣與文學研究”2項,參與國家重大項目1項。在權威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南宋館閣與文學研究》(中華書局,2024年)、《北宋館閣與文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2部;參編研究生教材《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法導論》1部、本科教材《大學語文》2部,多年在重點高校使用。
在《文學遺產》《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江海學刊》《人文雜志》等權威、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科學文摘》、中國歷史研究院、宋史研究資訊等全文轉載推送多篇。赴韓國東國大學從事中華傳統文化的交流和研究,赴我國臺灣地區參加海峽兩岸民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榮獲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項,陜西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西安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等。
在教學方面,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8年,參與),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015年,參與),陜西首屆高校課堂創新大賽二等獎(2019年,個人),西北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023年、2019年,負責人),西北大學“課堂教學能手”(2018年,個人),西北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比賽一等獎(2024年,個人),西部聯盟第一屆課程思政案例大賽特等獎(2024年,個人)等獎勵、稱號。主持省級一流本科課程《民俗學概論》(2021年),參與國家一流本科課程《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教學與建設工作,積極將科研、教學與社會學校公益服務相結合,取得了明顯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