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價值。然而,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理解困難、學習興趣不足等問題。情境教育法以其直觀性、生動性和情感性的特點,能夠有效改善這些問題。通過創設與古詩詞內容相關的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文化氛圍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和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因此,研究情境教育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教學方式傳統單一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仍采用“講解 + 背誦”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內涵和韻味 。
(二)學生理解存在困難
古詩詞產生于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與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古詩詞中的典故、意象和情感理解困難,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如在學習李商隱的《錦瑟》時,詩中大量的典故和朦朧的情感表達,讓小學生難以把握詩歌的主旨。
二、情境教育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習興趣
情境教育法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將抽象的古詩詞轉化為直觀形象的畫面、故事或場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古詩詞,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
(二)促進理解感悟
情境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跨越時空的障礙,更好地理解古詩詞所描繪的場景和表達的情感。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詩人的心境,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從而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
(三)傳承文化內涵
通過情境教育法,將古詩詞所蘊含的文化背景、歷史故事等融入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情境教育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多媒體創設情境
利用圖片、視頻展現詩詞畫面:教師可以收集與古詩詞內容相關的高清圖片、動畫或影視片段,在課堂上展示。
借助音頻營造氛圍:配樂朗誦是常用的音頻情境創設方式。選擇與古詩詞情感基調相符的音樂,如學習悲壯豪邁的詩詞時,搭配激昂的古典樂曲;學習思鄉懷人之作時,選用舒緩低沉的音樂。在音樂的烘托下,使學生沉浸在詩詞的情感氛圍中,增強對詩詞情感的體會。
(二)角色扮演還原情境
角色扮演:根據古詩詞的內容,讓學生扮演詩人或詩中的人物角色。例如,在學習《清平樂·村居》時,安排學生分別扮演老翁、老婦、大兒子、二兒子和小兒子,通過模仿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再現詞中描繪的鄉村生活場景,體會詞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再現詩歌:對敘事性較強的古詩詞,組織學生將其改編成小劇本并進行表演。通過排練和表演,深入理解詩詞內容,同時也鍛煉了語言表達和表演能力。
(三)生活體驗聯結情境
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將古詩詞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如在學習賀知章的《詠柳》時,讓學生觀察春天柳樹的形態,描述自己看到的柳樹的樣子,然后再對比詩中對柳樹的描寫,從而更好地理解“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生動形象,感受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開展實踐活動:組織與古詩詞相關的實踐活動,如在學習描寫傳統節日的詩詞后,開展節日主題活動。學習《元日》后,讓學生參與寫春聯、剪窗花、制作節日手抄報等活動,在實踐中加深對詩詞中節日文化的理解。
(四)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設置懸念性問題:在教學開始時,提出具有懸念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在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前,提問學生:“你們見過瀑布嗎?如果讓你描寫瀑布,你會怎么寫?大詩人李白又是如何描繪廬山瀑布的呢?”帶著這些問題,學生更有興趣去學習和探索詩詞內容。
設計開放性問題:提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討論。如在學習《楓橋夜泊》后,問學生:“詩人張繼在楓橋夜泊時,除了詩中描寫的景象,還可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他當時的心情除了孤寂,還有可能是怎樣的?”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情境教育法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情境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學習古詩詞,提高學習能力。
(二)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
情境教育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應與講授法、討論法、誦讀法等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相互補充,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結論
情境教育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角色扮演還原情境、生活體驗聯結情境和問題情境引導探究等策略的實施,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詩詞的內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恰當運用情境教育法,并注意相關事項,不斷探索和創新,以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讓古詩詞這一文化瑰寶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綻放光彩。
(作者單位:東平縣彭集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