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5)09—182—03
引言
中國古詩詞歌唱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是詩歌歌唱的成果之一。中國古詩詞歌唱發展到唐宋時期,歌唱形式發生變化,成為古詩詞歌唱的最高峰。但是隨著多元因素影響,我們已經無法還原中國古詩詞的正確歌唱。基于立德樹人教學理念,以中國古詩詞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活動中得到應用,為古詩詞聲樂學習提供土壤。本文在該背景下深入論述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策略。
一、古詩詞聲樂作品的藝術美
(一)音韻美
漢字是字形、字音、字義的協調統一,而字音是學習、認識、理解和應用漢字的基礎。據可查閱資料,詩最早記錄于《詩經》,詩是歌唱的組成部分,與當今歌曲中的歌詞相同。詩在古風歌唱中極為注重音韻和諧,指向“有韻為文,無韻為筆”。唐宋是中國古詩詞發展最高峰時期,歌唱音樂方式豐富多樣、活潑靈動,如一韻到底、逐句押韻和隔句押韻等。押韻集中體現在古詩詞相同的位置,特別是詩,具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押韻的說法,使詩具有獨特的循環反復的音韻美感。詞的寫作方式多樣靈活,影響音韻配置,相較于詩韻,詞韻根據靈活性和靈動性,表現出極強的音韻美。
(二)詩詞美
歌詞是聲樂作品的核心,古代詩詞歌唱中以歌詞配置相應的曲,從而實現詞曲的深度融合,可見歌詞在聲樂作品中的重要性。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人們對以古詩詞為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深入的認識,形成我們熟知的中國風。通常我們所說的中國風是運用西方音樂歌唱元素,對古詩詞進行二次翻唱,最大程度上呈現古風歌唱的韻味。古詩詞是漢字蘊藉性的集中體現,通過與現代音樂元素的融合,能夠直觀化呈現古詩詞聲樂作品的歌詞美。
(三)意境美
意境是內心情感與自然景觀的完美融合,古詩詞中詩人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讓人與自然統一,哲學上實現“天人和諧”,抒發出最真摯、最樸素、最真實的內心情感。詩人在創作古詩詞時通常將人生命運與自然景象深度融合,借助情景交融和借景抒情等寫作方式,呈現不同情感元素的意境,而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的產物,因此意境美是古詩詞最深層次的美,突出詩人的情感世界。客觀上保證讀者或歌唱者的內心情感與古詩詞意境融匯,感知、發現、體會和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
二、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意義
(一)有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古詩詞歌唱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歌唱技巧,還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通過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歌唱,既提高學生歌唱能力,還能舒緩學生心理壓力,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古詩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語言應用不僅巧奪天工,情感抒發同樣淋漓盡致,每一首古詩詞蘊含特定的情感。古詩詞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古詩詞寫作背景,詩人生活經歷,通過朗讀和歌唱加強學生深入理解詩人創作古詩詞時的情感,促進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以古人的情感和毅力鼓舞自身,形成堅定信念和正確樂觀的心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有助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學習古詩詞聲樂作品,不僅培育學生審美感知,還促進學生人文素養提高。古詩詞聲樂教學注重歌唱技巧之外,還注重古詩詞的理解。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學生能力,選擇、組織和呈現對應的古詩詞聲樂作品,將古詩詞聲樂作品作為重要教學內容,適當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古詩詞聲樂作品的詞曲表現出獨特美學原則和藝術品質,古樸深邃、意境悠遠。借助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開展多樣化的古詩詞聲樂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在歌唱中深入了解詩人的人文情懷,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三、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困境
(一)古詩詞聲樂作品教學資源缺乏
教學資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是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核心動力。古詩詞聲樂教學是一門系統的教學課程,需要借助大量的古詩詞聲樂作品,才能保證古詩詞聲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然而我國古詩詞聲樂教學課堂,主要以古詩詞曲調作品硬度為主要內容,可是優秀的古詩詞聲樂作品不足以滿足教學需求。并未近一兩年才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創作者,其作品雖然符合大眾的審美、朗朗上口,但是傳唱范圍有限,大眾難以學會傳唱方法。整體上呈現聲樂教學缺乏現象。
(二)多維立體的學科交叉意識 不強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協調統一,既要注重發揮教師的引導性,還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實踐活動。從實踐教學視域分析,大部分學生對古詩詞聲樂作品演唱具有極高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古詩詞流行闡發的學習作品較少,開發古詩詞傳唱作品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所以在教學課程構建逐漸注重多學科交叉,古詩詞文學內涵與音樂藝術的有效融合。現階段學生的學科交叉意識不強,所具備的文學知識不能很自然的與音樂知識融合,讓古詩詞聲樂作品的演唱,僅表面淺層的演唱完成。
四、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思考
(一)擴充教學資源庫
教學資源作為有效古詩詞聲樂教學開展的重要材料,在聲樂教學資源缺乏的情況下,要注重運用院校教學資源,深度挖掘探索古詩詞聲樂作品教學資源,豐富聲樂教學資源庫,為開展高質量的古詩詞聲樂教學提供資源。教師要注重數字化平臺應用,搜集高質量古詩詞聲樂教學資源,并與現在教古詩詞聲樂作品演唱教學內容進行比對。與音樂教師進行合作,運行現代音樂歌唱古詩詞,以豐富教學資源。通過兩種路徑豐富教學資源庫內容。
(二)多媒體信息化教學
古詩詞聲樂教學注重情感與技巧的融合,大部分古詩詞內容難懂、情感較深,并且表達方式多樣,不利于學生直接理解詩歌情感,影響學生進行有效歌唱。教師在古詩詞聲樂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數字化學習情境,使學生直觀化學習直接理解古詩詞內容,為學生有效歌唱鋪墊基礎。同時,教師還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組織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E教學平臺等技術手段進行學習,促進學生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密切交流、互動,讓學生在會唱所學古詩詞的基礎上,獲取更多的古詩詞知識,做到豐富教學課堂,以及促進學生理解古詩詞內容、情感和歌唱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五、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研究
(一)整合古詩詞聲樂教學資源
為開展有效的古詩詞聲樂教學活動,教師要明確聲樂教學資源的重要性,通過聲樂教學資源的靈活應用,以構建高效的聲樂教學課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美育素養發展[2]。教師整合古詩詞聲樂教學資源,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深入開展。第一,數字化平臺應用。教師在實踐活動中登錄多樣化數字化平臺,搜集古詩詞聲樂教學資源,根據詩歌所屬種類對聲樂資源進行分類。隨后對古詩詞聲樂資源進行遴選和甄別,留存與古詩詞聲樂教學關聯性較大的資源,構建古詩詞聲樂教學資源庫。在古詩詞聲樂教學環節根據教學需求,適當地選擇和應用相關教學資源,保證聲樂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第二,現代音樂資源融入。教師充分運用院校現有教學資源,與音樂教師進行密切合作,共同開發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資源。通過數字化平臺和音樂教學資源的融合應用,打造符合學生學習和獨具特色的聲樂教學資源,為有效開展古詩詞聲樂教學提供保障。
(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1.科學歌唱及合理的技巧運用
中國古詩詞經過唐宋以后,古詩詞藝術歌曲種類較多,需要借助特定的歌唱方法,才能完美地呈現古詩詞的意境美、音韻美和歌詞美。為保證開展高效的古詩詞聲樂教學活動,教師要根據古詩詞的特點與特征,選擇和應用預制對應的歌唱方法。在古詩詞聲樂教學過程中,根據古詩詞的詞和韻,融入現代流行音樂唱法、古典美聲唱法、民族唱法等元素融入其中,用歌唱演繹為古詩詞作品塑像,將古詩詞作品多元化呈現。
2.詩詞作品深度解析
古詩詞聲樂教學主要包括詞和曲兩個部分,詞教學主要使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和情感,通過以情帶聲提高學生歌唱效果。基于此,教師在古詩詞聲樂教學活動中,關注古詩詞文本解讀,明確古詩詞內容,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深層含義,以提高古詩詞聲樂教學質量[3]。《紅豆詞》取自《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是賈寶玉所唱小曲的歌詞。欣賞與歌唱感受《紅豆詞》的抒情、婉轉、規則、整齊、平和與傷感,體會痛苦與傷感的呈訴,以促進學生有感情的歌唱。
3.課程價值的多維度體現
在古詩詞聲樂作品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征和思維能力,有目標的選擇一些古詩詞聲樂作品。例如,《虞美人》周家聲作曲,南唐后主李煜詞。這首歌是一曲生命的哀歌,自然永恒與人生無常的矛盾,抒發亡國后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融合與古詩詞的語句對應的歌唱技巧和樂曲區段,集中闡釋古詩詞中的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增強愛國意識,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
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要注重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賦能作用,通過創設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學習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情感認知,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直接理解古詩詞內容和掌握歌唱技巧、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要深入分析古詩詞的內容和韻腳,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收集與詩歌對應的歌唱資料,通過圖文講解和視頻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情境學習,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鋪墊基礎[4。
例如,以《越人歌》教學為例。《越人歌》出自《楚辭》,講述不同民族人民和諧共處的狀況,表達了對跨越階級的愛情的抒歌。教師在導課環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播放欣賞歌唱家演唱的相關作品,并且模仿歌唱作品進行分步教學。此外,教師組織學生運用收集app或小程序伴奏曲庫,進行古詩詞歌唱伴奏,促進學生學會歌唱和有效歌唱。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古詩詞聲樂教學的融合,實現教學數字化、信息化,提高教學質量。
(四)開展多元主體的教學評價
學生古詩詞聲樂學習質量好壞,需要借助相應的教學評價進行評估,真實反映學生學習問題,幫助學生改正問題,促進學生學會運用教學評價改進學習[。為開展高效的教學評價,教師要注重以下幾點。第一,注重多元主體和方式多樣。多元主體強調學生要成為教學評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引導學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模式進行有意義的評價。在同學學習成果展示環節,根據教學評價的內容和標準,提出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并結合自己的觀點和學習經歷給出相應的改進意見。方式多樣強調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包括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等,從多維角度幫助學生改進學習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第二,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深入融合。強調教學評價與學生學習過程緊密融合,從學生的學習視角對學生進行評價,實現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保證學生的詩歌解讀和歌唱技巧練習等。
第三,學校為學生創造搭建展現平臺,鼓勵學生參加校園藝術活動,社區文藝志愿服務,讓課堂走出教室等在實踐活動中展示學習成果。以學生實踐活動成果作為教學評價指標之一,促進學生高質量古詩詞歌曲,以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六、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有效的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古詩詞歌唱質量,以及提高古詩詞聲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開展符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深人理解古詩詞內容和歌唱技巧,從而提高中國古詩詞聲樂教學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穆巴拉克·伊米提.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藝術評鑒,2022(14).
[2]應秋昱.試論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聲樂教學價值[J].當代音樂,2022(2).
[3]李帆.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與高校聲樂教學的融合思考[J].藝術評鑒,2023(8).
[4]桑文佳.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J].三角洲,2023(16).
[5]寧馨銳.中國古詩詞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藝術評鑒,2022(4).
作者簡介:喬詩琪(1991—),女,漢族,山西運城人,博士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為聲樂演唱與教學、傳統音樂藝術美育浸潤、中外藝術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