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20.048
Research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ary Core Competencies
WU Yanqing
(Lushan Middle School, Weining Yi, Hui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Bijie, Guizhou 553100)
AbstractAs a treasure of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ncient poetry carriesathousand years of wisdom and emotion,and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current middle school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ontent.The article clarifies the value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elaborate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and explor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from two aspects: optimizing teaching design and enhanci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ies: by consolidating language foundation, stimulating thinking vitality, strengthening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enhancing students'cultural confidence,language application,thinkingability,aesthetic creationand other core competencies;Emphasizethat teachers must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and teaching literacy to betteradapt to the needs of teaching Chinese ancient poetry in the new era.
Keywordsdisciplinarycorecompetencies; juniorhighschoolChinese;ancientChinese poetryteaching;teaching strategies
古詩詞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審美情趣及文化傳承能力的關鍵資源。然而,在當今信息爆炸、流行文化繁盛的時代,初中生群體因其特定的心理發展特征一一青春期盲目沖動與追求標新立異,往往對古詩詞這一經典文化形態表現出淡漠的態度,難以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長期以來,傳統古詩詞教學側重于知識灌輸與機械記憶,教學效果不佳。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教育理念不斷進步,教學模式持續革新,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探索既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又能有效提升古詩詞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成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研究的教學實踐課題。
1學科核心素養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價值
古詩詞是語言藝術的瑰寶,其精練而富有韻律的語句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知識資源。通過學習古詩詞,學生不僅能掌握大量詞匯和語法結構,還能在語言的運用中感受中華語言的獨特韻味和表現力,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自身的語言知識體系。古詩詞蘊含深邃意境和豐富情感,需要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去解讀和領悟。學生通過鑒賞古詩詞,提高自己的思維敏銳度和批判思維能力,學會從多維度解析問題,提出獨特的見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古詩詞所展現的自然美、人文美和情感美,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懂得欣賞美、創造美,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古詩詞教學能夠增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促進文化的代際傳遞與發展,為塑造兼具豐富文化內涵和堅定文化自信的新一代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2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教師教學現存問題
2.1.1教師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理解欠缺深度
部分教師雖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概念有一定認識,但了解普遍淺顯。部分教師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存在偏差,誤以為它僅限于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部分教師僅依賴個人的教學經驗,從字面上淺顯地解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持。甚至個別教師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仍認識不清。
這種認知上的欠缺影響了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的目標設定。部分教師在制定古詩詞教學目標時,未能充分考慮語文課程標準提及的四個關鍵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而是主要依據學生的普遍學習情況來設定目標,忽視了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這樣的教學目標缺乏針對性,難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以及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部分教師在設計古詩詞教學目標時,沿用傳統的教學目標,整體上缺乏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注,這無疑給學生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2.1.2古詩詞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不足
在學科核心素養的框架下審視當前古詩詞教學,不難發現部分教師的教學內容往往局限于創作背景、作者生平的簡述,以及詩文基本字詞的翻譯和文意的直接解讀。這種教學方式雖有助于學生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但忽略了古詩詞教學內容應有的深度和廣度,對于古詩詞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深邃的思想情感以及獨特的藝術審美,缺乏挖掘和拓展。學生在掌握基礎字詞、文義后,難以進一步領略古詩詞的“美”,更難以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價值。
2.2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學習現存問題
2.2.1學生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有待加強
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表現出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部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缺乏興趣,不夠重視,他們往往因畏難而避免深入接觸和學習古詩詞經典名篇。這種消極態度阻礙了他們對古詩詞語言魅力的感知,限制了他們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的提升。學生普遍認為古詩詞學習難度大,語法知識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們學習古詩詞的心理負擔。由于古詩詞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相對較小,且成績提升速度較慢,學生往往認為即使投入大量精力,也難以獲得顯著回報,從而削弱了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2.2學生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性思考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講解仍是主導方式,學生較為被動。在授課過程中,筆者發現課堂能積極回應教師提問的學生寥寥無幾,即使在小組討論后總結時,主動分享自己觀點的學生也極為罕見。部分學生不愿意深入思考,只被動等待教師給出所謂“標準答案”,機械記錄講解內容,以便于備考時查閱。這種學習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拓展和深度理解,使得他們難以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習慣接受教師的“標準答案”,不愿或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思維因此受到束縛。長此以往,學生學習古詩詞將陷入被動和僵化的境地,難以真正領略古詩詞的魅力和內涵。
3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3.1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優化初中古詩詞教學設計
3.1.1強化古詩詞語言文字基礎,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大
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古詩詞的語言更為精練且富有韻律,這要求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字詞含義,還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意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重視古詩詞中語言文字基礎知識的教學,但并非要求對每一篇古詩詞的字詞都進行精講詳解。教師應有選擇性地講解那些較為復雜或理解難度較大的字詞,通過重點講解和有效串聯,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網絡4。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并積累古詩詞中的常見字詞,掌握其最基本的含義、適用范圍以及引申義。教師還可以設計語言實踐活動,如仿寫詩句、創作詩詞等,以促進學生對字詞和詩句進行消化與吸收。古詩詞的語言運用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押韻、平仄、對仗等。教師應透徹講解這些規律,并指導學生逐步掌握鑒賞古詩詞語言的方法。教師還應注重創設與詩詞內容相符的情景,并引導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和運用字詞。通過情景模擬和語境分析,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詞的語言運用,從而培養語感和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
3.1.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激發思維素養活力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迅速成長的關鍵階段,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并能在課堂上進行合作探究。在古詩詞的教學設計中,推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至關重要。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況和能力,結合古詩詞的獨特風格,優化教學方案,鼓勵學生積極投身于自主學習與小組探究之中。以下是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望岳》(杜甫)為例,展示如何在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在課前,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查閱《望岳》的相關資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望岳》的創作背景。同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與古詩詞相關的思考題,如“杜甫在《望岳》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詩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何深刻含義?\"等,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究。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如解讀詩句、分析意象、探討主題等。小組成員可以相互討論、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任務。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引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并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例如,在解讀“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兩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造化\"“神秀\"“陰陽\"等詞匯的含義,以及它們所營造的意境。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這首詩的深刻內涵,從而培養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擴展小結,回顧和總結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點和思維方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拓展學習,如閱讀杜甫的其他詩作,了解他的創作風格和思想情感。通過課后擴展小結和課外閱讀,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思維素養活力。
3.1.3隨文巧妙拓展,強化文化傳承與理解教育
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詩詞的文學技巧和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詩詞背后的文化意義和價值觀念。隨文拓展的核心就在于將古詩詞的學習置于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例,在拓展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天凈沙·秋思》中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讓學生探討“斷腸人在天涯”所表達的羈旅之情和思鄉之苦,了解古代文人的漂泊生涯和家國情懷。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和創造性思考。例如,可以向學生提出“為什么馬致遠會選擇這些景物來描繪秋日景象?”“‘斷腸人’的形象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問題,引導學生對詞句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同時,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對詩詞進行再創作或改編,如將《天凈沙·秋思》改寫為現代詩或散文,以表達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和感悟。通過這種延伸拓展學習,學生在研讀詩詞的過程中能夠深刻體會到文化的吸引力,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2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提升教師的古詩詞教學能力
3.2.1理論素養的提升
理論素養是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教師應通過參加培訓、閱讀專業書籍、參與學術研討等方式,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教師還應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不斷檢驗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論。在提升理論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與同事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分享經驗和互相學習,共同提升教學能力。
3.2.2教學素養的提升
教師對古詩詞的熱愛是提升古詩詞教學素養的基石。教師只有對古詩詞充滿熱愛之情,才能深入挖掘其內涵,更好地傳承詩詞文化。在授課時,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和真摯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感受古詩詞的獨特魅力。教師需要廣泛閱讀并熟記大量的古詩詞,以豐富自己的語言庫和知識儲備。通過熟讀成誦,教師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詩詞的用詞造句、意境營造以及修辭手法,從而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地運用這些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古詩詞。教師的豐富知識儲備還能為課堂帶來更多的靈活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以更直觀、更具吸引力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古詩詞,增強教學成效。此外,教師還需持續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將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切實落實到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古詩詞教學方式,提高教學實效。
4結語
古詩詞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更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審美創造及文化自信等核心素養的關鍵資源。在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應當優化教學設計、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隨文巧妙拓展以及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等,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古詩詞教學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楊延波.詩情畫意談教學——初中語文詩詞教學鑒賞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37-38,43.
[2]耿紅衛,姬璐晴.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35):54-57.
[3]甄宏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教學研究——評《探尋初中語文教學之路》[J].語文建設,2023(1):85.
[4]蔣保華.言語思維: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關鍵指向[J].語文建設,2024(19):27-31.
[5]劉冰亞.基于詩論開展初中古詩詞教學——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價值探尋與實施路徑[J].語文建設,2024(1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