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前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線上心理咨詢,有些人不夠專業卻給別人提供心理咨詢,針對這種現象,你怎么看?
隨著互聯網深度融入生活的每個場景,線上心理咨詢因低門檻、便捷性,成為許多人緩解心理壓力的“指尖出口”。在此背景下,保障消費者權益不僅是維護市場秩序的基石,更是守護社會心理健康防線的重要一環。
縱容不專業的線上心理咨詢會帶來諸多危害。其一,“偽專業”咨詢可能延誤病情,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期;其二,“情感綁架”式營銷誘導非理性消費,讓消費者陷入“越買越焦慮”的惡性循環;其三,“隱私泄露”風險加劇心理負擔,部分平臺違規收集用戶聊天記錄、個人信息,甚至用于商業販賣,讓消費者在“傾訴”中反遭二次傷害。
要守護消費者權益,需構建“規范-供給-信任”的三維體系。一要“嚴準入”,建立線上心理咨詢師分級認證制度,由行業協會聯合高校、醫療機構制定專業能力標準,嚴禁“無證上崗”;二要“強供給”,推動優質資源下沉,鼓勵公立精神衛生機構開通線上門診,支持高校增設“互聯網心理咨詢”專業,培養“線上+線下”復合型人才;三要“樹信任”,監管部門需建立“黑名單”制度,對虛假宣傳、違規操作的平臺和咨詢師依法懲戒。同時,通過公益廣告、社區講座普及心理咨詢常識,引導消費者區分“情感陪伴”與“專業治療”,避免“病急亂投醫”。
2.隨著科技的發展,低空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存在著“基礎薄弱、條件不是很成熟”等問題。對此你怎么看?
低空經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開辟產業發展新賽道、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選擇。因此,發展好低空經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
當前低空經濟發展面臨“基礎薄弱、條件欠成熟”的三方面短板:起降場地稀缺、空管系統滯后、充電網絡覆蓋不足;續航能力弱、復雜氣象避障技術不成熟、載人飛行器安全冗余待驗證;空域管理細則模糊、公眾安全認知不足、部分場景接受度低。
這些問題雖然是新興產業的“成長之痛”,但“短板”也恰是潛力所在。想要破局,需從“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協同發力。政府需統籌布局低空基礎設施,鼓勵企業攻關核心技術;加快出臺專項法規,明確空域權限、準入標準,試點“沙盒監管”釋放創新活力;通過補貼、科普引導企業拓展物流、應急、文旅等場景,消除公眾“安全焦慮”,推動低空經濟從“嘗鮮”走向“常用”。
3.因同事與你交接工作時的失誤,導致你在給群眾辦理業務時出現差錯、并受到了投訴,同事卻對此置之不理。你該怎么辦?
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投訴既是對我工作的警示,更是對團隊協作的考驗。我將以“群眾滿意”為核心,從“解民憂、聚合力、補漏洞”三方面妥善處理。
首先,快速響應群眾,誠懇化解矛盾。第一時間向群眾誠懇致歉,詳細梳理業務細節,調取業務記錄等情況。若差錯可補救,立即協調綠色通道辦理;若已錯過辦理時限,按政策說明制定補救方案,明確后續跟進人及聯系方式,確保“問題不拖延、訴求有回響”。
其次,坦誠溝通同事,推動責任共擔。待群眾情緒緩和后,主動找同事溝通,出示交接時的原始記錄,客觀描述問題影響,強調服務群眾是共同目標,暴露的交接漏洞需一起補上。通過共情與事實,推動同事從回避轉向配合。
再次,復盤改進機制,筑牢防錯底線。問題解決后,與同事梳理交接薄弱環節,制定“交接清單模板”;同時在團隊內發起“服務細節互查”活動,定期檢查交接記錄、群眾反饋;此外,主動向領導匯報,建議開展“業務交接規范”培訓,減少類似問題。
(福建省文尚天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