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語言環境不是粵語的人來說,如果將學習目標設定為完整地唱一首粵語歌,要如何操作呢?傳統的做法是先學習粵語的語法,學會粵語的發音,能夠用粵語流利對話,從而學會唱粵語歌。完整做完這一過程,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為了學唱一首粵語歌,要先花一年時間學說粵語,這顯然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其實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能夠快速學唱一首粵語歌:用普通話的諧音來標注粵語歌的發音。
這雖然不是一種常規的學習方法,卻是可以迅速達到學習目標、享受學習成果的簡便方法。
如果學習目標是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當然應該系統地學習,但如果學習目標只是達到某種狀態,則沒有必要系統地學習。
這時候,劃分出重要的和非重要的內容,找到關鍵點進行突破,就可以實現快速學習,從而達到學習目標。
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提出過冪次法則,也叫“80-20法則”,其含義是20%的重點工作創造80%的主要價值,80%的非重點工作只創造剩余20%的價值。
對于不會說粵語的人來說,學唱一首粵語歌,要系統地學說粵語這件事就是不重要的80%,它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但對實現目標的貢獻很??;用已知語言的諧音快速掌握粵語歌中每個字的發音,就是重要的20%。
冪次法則不僅在學習領域有效,也可以用來指導日常的工作決策。
想象有這樣一家連鎖零售公司,這家公司一共有200家門店,對應著200位店長。根據門店的業績情況和這200位店長的能力情況,這家公司對店長進行了排序。排名越靠前代表能力越強,排名越靠后代表能力越差。
假如這家公司的培訓資源有限,只能對當前200位店長中的100位進行培訓,是培訓排名在前100位的店長更好,還是培訓排名在后100位的店長更好呢?
很多人會認為應該培訓排名在后100位的店長,理由是這些店長相對來說表現更差,培訓不就是為了讓差的變好嗎?排名在前100位的店長已經表現得比較好了,看起來好像不需要補充更多的知識或技能,似乎對排名在后100位店長進行培訓的效果更好。
但實際上,根據冪次法則,應該優先培訓排名在前100位的店長。為什么呢?因為重要的20%的人創造了80%的價值,在200位店長中,大約排名在前40位的店長創造了公司80%的價值。排名在前100位的店長創造的價值大于80%,排名在后100位的店長創造的價值小于20%。
這里為了簡化邏輯,直接將排名在前100位的店長創造的價值明確為80%,排名在后100位的店長創造的價值明確為20%。假如培訓能整體提升10%的效能,排名在前100位的店長提升10%的效能后,可以將創造的價值提升8%,排名在后100位的店長提升10%的效能后,只能將創造的價值提升2%。從投入產出最大化的角度來看,當然應該優先培訓排名在前100位的店長。
所以,定好學習目標后,不要一上來就投入學習,學習前先運用冪次法則找到重要的20%,優先學習這20%。這樣做不僅能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讓自己快速收獲學習成果,增強信心。
(摘自《西蒙學習法》)
除了勤奮之外,創業者還要在自己的事業中找到樂趣。維珍航空CEO理查德·布蘭森說:創業的秘訣是什么?不能樂在其中,就別做。
2015年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小米當初為什么出發?我們創業的本質是什么?后來我想清楚了:要形成良好的創業心態,本質就是要做自己覺得酷的產品,就是要享受這個過程,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雷軍《認知和思考最好的體現是面向未來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