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對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傳統音樂教學模式面臨巨大挑戰,音樂教師需要重新審視自身價值、調整自身定位與專業發展,提升專業競爭力與職業發展能力,增強智能素養培育,提升智慧教學能力,從經驗教學走向智慧教學,從知識傳播者轉變為優質音樂資源發掘者和篩選者,從教學掌控者轉變為美育教育的協同者和引導者。唯有轉變觀念、加強學習,音樂教師才能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變化,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人工智能時代音樂教師面臨的角色轉變
從音樂知識傳播者向優質音樂資源發掘者和篩選者轉變。在以往傳統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是主要的傳播者。教師在音樂學習活動過程當中的講授或演示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的進度和質量。人工智能時代,簡單、重復、可以量化的音樂教學工作可以交給音樂人工智能體去完成。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智能化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加科學、個性化的學習資源。面對人工智能浪潮,音樂教師必須盡快對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出調整,以適應音樂課堂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既要會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還要能了解并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信息技術及其他領域的相關知識,形成跨學科整合的能力,成為優質的音樂資源的挖掘者與篩選者,給學生更多樣化、個性化的音樂教育體驗。
從音樂教學掌控者向美育教育的協同者和引導者轉變。人工智能的引入在重塑音樂教育生態的同時,也使得音樂教師的身份和功能發生變化。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學校不再是唯一的教育場所,課堂的概念已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這是積極的一面。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傳統學校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社會化培養,通過課堂知識傳授與師生互動,促進學習者的社會化進程。在人工智能時代,學習者將在不同的時間、空間,甚至在不同人工智能體的陪伴下獲取知識和心智成長。這種變化可能使得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減少。音樂教育應順應時代發展,音樂教師需在教育過程中重新定位自身的身份和功能,從音樂教學的掌控者轉變為以聲音感人、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守護者,通過藝術,實現對人的關愛、對靈魂的呵護。通過多平臺、多媒體、多端口、多維度的方式,教師以協同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實施美的教育,而不僅僅是情感和技藝的教育。
在這一背景下,音樂教師的角色不僅限于知識的傳授,還應當成為學習者在音樂探索過程中的引導者和陪伴者。教師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激勵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進行自主探索與深層思考,以此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音樂教育應更加注重融入人際互動與情感交流的元素,以構建一個和諧而開放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音樂表達自我,還能通過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共同領悟音樂的魅力及其人文關懷。此外,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應在課程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深入分析與討論,引導學生在藝術欣賞中領悟人生哲理,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與人文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擔當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和理解音樂,以拓展他們的視野與思維。
人工智能時代音樂教師的重塑策略
增強音樂教師智能素養的培育,提升音樂智慧教學的能力。音樂教師要適當地運用智能教具開展教學活動,并且積極培養自身的音樂智能素質,在實踐中不斷地培養人機協同的智慧化教學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預測學生的知識學習曲線,教師可以在發現問題之前做出有效引導,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更加細致的學習計劃。為了進一步加強音樂教師的智能素養和應用能力,相關組織應開設培訓班,主要培訓內容包含智能設備使用、人工智能基本理論知識、數據基本知識等。此外,可以通過實際操作和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每一位參加培訓的音樂教師均能熟練掌握并單獨完成智能教學設備的運用。強化在線學習平臺建設,增設人工智能素養提升課程,包括視頻講解、在線測試、在線討論等模塊,方便教師自主學習。將線上學習平臺數據和線下培訓數據相結合,運用大數據分析每位教師的特點,為每位教師定制合適的具體學習方案,提高教師的智能化勝任力。
提升音樂教師專業素養,增強智能技術賦能教師個人發展的功能。人工智能時代的音樂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應加大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方面課程的教學比重,為后續音樂教師自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音樂教師要更好地用先進技術和工具武裝自己,不斷總結工具的具體使用步驟和細節要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與時俱進地掌握一切能幫助自身發展的技術資源和手段。具體案例和實踐活動有助于教師熟練地掌握并靈活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首先,音樂教師要對各種智能音樂教學設備有所了解,例如各種智能鋼琴、智能弦樂器、電聲音樂合成器等,便于更好地教授學生正確使用相關的工具開展音樂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精準高效;其次,要熟悉基于人工智能的音樂分析軟件,如MuseScore、SmartMusic、Humdrum等,利用軟件完成課件制作,準確把握和迅速解決學生演奏的問題所在,強化并發展學生的節奏感,使用各種智能節拍器訓練學生觸覺與視覺的統合,應用人工智能提供的針對性建議來改善學生自身的演奏水平。與此同時,老師也要多加學習,積極參與繼續教育,讓自身的知識結構能夠得到補充與更新。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在音樂教育領域有著非常大的應用空間,要使人工智能發揮更大效用,需要音樂教師擁抱時代發展需求,自主更新,與時俱進,從使用者轉向指導者再到引導者。
(作者系武漢市青山區教育局工會副主席、武漢市教育學會中學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第四屆理事、武漢市音樂家協會會員)
責任編輯/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