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棒翻動的簌簌聲、分選流水線的機械律動、冷鏈物流車的引擎轟鳴、電商直播間的熱情推介仲夏時節,隨縣的蒼翠山野間蒸騰著蓬勃生機。
作為全國現代香菇產業發源地,隨縣緊握“一朵菇”的發展密鑰,通過強化龍頭引領、創新惠農機制、賦能品牌建設,打造了從菌種研發、規模化種植到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品牌營銷的完整產業鏈條,推動香菇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全鏈躍升。悄然間,這朵深藏山間的“小香菇”,正進發出驅動縣域振興的澎湃動能。
盛夏驕陽下,在有著“中國香菇之鄉”之稱的隨縣,一座座現代化菇棚內菌棒整齊排列,朵朵傘狀菇蕾悄然探出,空氣中彌漫著特有的菌香,自成一方清涼天地。
隨縣香菇香飄四海。近年來,隨縣發揮黨組織統籌資源、整合力量作用,深耕食用菌產業,建立健全香菇產業鏈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以科技創新和產業鏈延伸雙輪驅動,推動香菇產業從傳統“提籃叫賣”邁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黨建賦能:從“單打獨斗”到“鏈上聚力”
走進隨縣香菇博覽館,一條醒目的“中國菇鄉黨旗紅”黨建文化長廊映入眼簾。長廊核心處,“紅潤菇香”黨建品牌的LOGO格外引人注目—一黨徽、紅旗、飽滿的香菇與美麗鄉村圖景巧妙融合,連同菇博館內黨建聯建展示區、黨員活動室,共同構成隨縣香菇產業凝心聚力的“紅色引擎”。
長久以來,隨縣香菇產業面臨著“單打獨斗”、力量分散的難題。如何擦指成拳,將一朵小香菇轉化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2023年,在縣委組織部指導下,隨縣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牽頭組建香菇行業聯合黨委,推廣“組織在鏈上建、黨員在鏈上干、服務在鏈上嵌”模式,構建一體化聯動產業發展體系,推動黨組織向香菇產業全鏈條延伸。
聯合黨委甫一成立,便展現出強大的組織力與行動力。由隨縣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要負責人擔任聯合黨委書記,整合縣農業農村局、科經局等職能部門骨干力量,吸納重點香菇鄉鎮分管同志、食用菌協會及龍頭企業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委員,共同為香菇產業發展把舵定向、議事決策。一個以“行業黨委為龍頭、產業為依托、支部為支點、黨員為骨干、農戶為基礎”的香菇產業發展新格局迅速成型。
每月一次理論研學、每季度一次聯合主題黨日、每半年一次集中黨課、每年一次集中述職評議,聯合黨委以常態化活動將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黨員緊密聯結,全力將組織活力轉化為產業發展活力。“通過黨建引領,我們把全縣香菇產業鏈上的骨干力量擰成一股繩,推動黨建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深度融合。”隨縣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黨組書記、隨縣香菇行業聯合黨委書記劉東表示。

如何讓聯合黨委真正成為香菇產業發展“助推器”?聯合黨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對接高校、科研院所、院士工作站等高端智力資源。“我們牽線搭橋,深化產學研合作,目的就是讓技術、信息、人才這些關鍵要素在產業鏈上實現共享,為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匯聚強大合力。”劉東說。
一套務實高效的聯席會議機制同樣是關鍵。結合產業發展需要,聯合黨委每季度組織召開一次產業鏈發展協調推進會,聚焦項目落地、產業升級、招商引資中的“卡脖子”難題,分享交流項目選定、生產管理、市場營銷、風險防范等經驗。同時,聯合黨委牽頭組織聯合攻關、購銷結對、物流共享等專項活動,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真正實現同頻共振、抱團發展。
如今,隨縣香菇產業正告別昔日的“單打獨斗”,向著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融合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加速邁進。一朵朵小香菇,在黨旗引領下真正聚鏈成勢,釋放出富民強縣的巨大能量。
技術破局:從“靠天收菇”到“數字種菇
隨州地處“北緯31度”區域,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為香菇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位于隨州大洪山東麓的三里崗鎮,更是一片“天然養菇場”。
隨縣香菇產業的故事,就從這個曾經“三里一道崗、連年鬧饑荒”的三里崗鎮開始。1978年,華中農業大學的一顆人工栽培菌種在三里崗落地生根,楊家棚村成功試種出緞木香菇,隨縣從此與香菇結下不解之緣。
在三里崗鎮吉祥寺村, 90% 的村民從事香菇產業, 90% 的收入來自香菇產業。“‘龍頭企業 + 鄉村合作社 + 農戶’的發展模式,為農民增收、集體增富、鄉村振興帶來了強勁動能。”吉祥寺村黨支部書記張國勇介紹,村里鼓勵集體通過托管、租賃等方式集中土地資源,引導農戶參與香菇菌棒生產、倉儲物流等環節,并通過資源共享、技術人股等方式,參與香菇標準化種植等村級新型集體經濟項目,讓農民直接獲益。
“種香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從制棒、點菌到采摘、烘烤等各環節,光照、溫濕度十分講究,樣樣都費時費力。”張國勇說,“菇棚管理以前全靠人力,現在拿出手機就能遠程控制大棚噴水、通風、補光,方便多了。”
近年來,三里崗鎮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香菇產品研發和智能化生產技術研究,已建成集食用菌品種繁育、技術推廣、袋料栽培、市場交易、精選加工以及香菇設備制造等于一體的完整香菇產業體系。
菌種是食用菌的“芯片”,湖北長久菌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久菌業”)便是三里崗鎮香菇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長久菌業與華中農業大學、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共同開展食用菌新品種選育、標準化栽培技術等研究,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立現代化的菌種和菌包生產線、設施化培養室及規范化析測實驗室,每年試驗的新品種菌株超30個。
在長久菌業的養菌冷藏箱里,存放菌株的玻璃試管整齊排列,白色的菌絲隱約可見。據介紹,目前長久菌業擁有300多個食用菌種質資源菌株,可日產菌種6萬袋、栽培菌包3萬袋。其菌種銷往全國18個省的26個縣(市、區),年推廣栽培食用菌8000萬袋以上,帶動3萬余人增收10億元以上。
育種只是起點。為提升產業效能,長久菌業興建數字化香菇栽培示范工廠,將新質生產力要素融入傳統農業,推動香菇產業實現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傳統香菇種植靠天收、憑經驗,特別是制棒工藝流程長,投工投勞大,風險難控。”技術員黃天驥介紹,在數字化工廠,香菇每年可周轉栽培3至4茬,效率提高2至3倍,每百方袋菌棒所需管理人員由原來的37人銳減至2人,年節省工資開支100多萬元。
如今,作為年種植規模8000萬棒(袋)、年出口創匯3.2億美元的“隨州香菇第一鎮”,三里崗鎮多次斬獲全國鄉鎮出口創匯桂冠,獲得國家“萬噸食用菌標準化示范鎮”稱號,成功實現從“靠天收菇”到“數字種菇”的驚險跨越,每年為菇農創收超12億元。
產銷融合: 從“提籃叫賣”到“云端出海”
“中國湖北隨縣325道香菇菜肴,正式通過‘最多種類的香菇宴’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3月30日下午,為期兩天的“荊楚購·隨州香菇香飄世界”嘉年華活動在隨縣落幕,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正式誕生。
這場舌尖上的全球奇跡,將“中國香菇之鄉”推上世界舞臺。除了展示香菇美食文化,活動現場還設立了特色農產品、非遺產品、香菇文創等多個展區,邀請千名大學生到隨州品嘗香菇并領略隨州文化與風景,數十名網紅大咖為隨州香菇直播帶貨。
從“種得好”到“賣得俏”,如何讓香菇特色農產品擺脫此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隨縣選擇的是一條規模化、品牌化的擴張之路。
品牌是“土特產”走向市場的通行證。5月22日,在隨州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會上,品源(隨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源公司”)與美國華人商會簽下3億美元訂單。不久前,該公司“菇的辣克GOODLUCK”香菇辣醬通過美國非轉基因認證,正式叩開美國本土商超大門。

早在2016年,隨著全國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干香菇出口“內卷”嚴重,許多香菇企業因投入大量資金囤貨而陷入困境,品源公司也面臨資金短缺難題。
“不轉型就會被淘汰,轉型才能健康長久發展。”品源公司董事長羅圓決定立即轉型深加工,引進隨州首條香菇精深加工生產線,與湖北工業大學聯合開展產品研發,推出“菇的辣克GOODLUCK”香菇辣醬系列產品。
2020年,央視主持人朱廣權與“網紅主播”李佳琦合作為隨州香菇“帶貨”,品源公司2.3萬份“菇的辣克GOODLUCK”香菇辣醬45秒售罄,隨縣香菇從鄂北山坳飛進網友購物車。
為進一步進軍國際市場,去年1月,品源公司力邀美國華人商會會長陳金階前來考察。現代化園區、透明化車間以及外包裝時尚、名字響亮的“GOODLUCK”香菇辣醬給陳金階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國市場上辣醬很多,但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品牌。‘GOODLUCK'香菇辣醬產品力十足,□感、設計、包裝等非常符合美國主流消費需求,且拿到了海關AEO高級認證。”陳金階有信心推動其成為北美辣醬第一品牌。

去年3月,品源公司首批10個貨柜的香菇辣醬啟航赴美。“眼下,香菇辣醬已入駐美國200多家知名超市,300多名北美主播在TikTok平臺直播帶貨。”陳金階說,美國市場正在掀起“GOODLUCK”香菇辣醬美食“旋風”

老牌香菇企業湖北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國股份”)的轉型就是生動例證。在其精深加工智能化生產線上,香菇“搖身一變”成為香菇多糖提取物、濃縮汁等高附加值產品,價值躍升數十
這些提取物被廣泛應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領域。裕國股份董事長雷于國介紹,公司研發的香菇多糖產品僅兩個月便實現出口超900萬美元,市場反響熱烈。
全鏈思維:從“全鏈增值”到“聚鏈成勢”
隨縣香菇博覽館中,一塊數據大屏引人注目:湖北香菇產業供應鏈平臺數字化天網、倉儲物流地網、供應鏈金網、服務貿易商網等相關數據實時更新。這個集互聯網交易、供應鏈金融服務、智能倉儲物流、數字化賦能于一體的創新平臺,成為隨縣推動香菇“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協同,暢通人、物、錢、信息流的智慧引擎。
“平臺屬于隨縣首創,未來,菌種、種植、加工、機械等香菇上下游企業都將入駐,實現全產業融合、全鏈條增值。”湖北省香菇供應鏈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說。
“一朵菇”要實現價值躍升,精 深加工是關鍵。傳統鮮菇、干菇受制 于季節與市場等因素,附加值有限。 精深加工則將香菇“重組”為滿足多元需求的創新產品,打破香菇產業發展的固有邊界。
在裕國股份等龍頭企業引領下,隨縣香菇從單一的農產品蛻變為融合生產、加工、科技、營銷的復合型產業體系,實現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外貿主導向“雙循環”的升級。
從香菇醬到氨基酸,從休閑食品到生物制劑,隨縣香菇精深加工轉化率達 40% 以上,全縣香菇產業鏈綜合產值已突破300億元,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全產業鏈發展,成就隨縣香菇的領軍之勢。當科技創新遇見傳統農業,當價值鏈思維激活鄉土資源稟賦,隨縣香菇產業完成從跟跑到主導的關鍵跨越,產業崛起之路就此鋪就。
青山疊翠處,菌香漫山野。眼下,隨縣正以技術創新重塑生產方式,用互聯互通打通市場鏈路,以全要素整合持續推動轉型升級,不斷續寫菇鄉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