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各地密集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典型案例。從這些案例來看,有的黨員干部因為“面子”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有的為了“面子”大操大辦婚喪喜慶,有的為了“面子”超標準使用辦公用房活生生的例子再次警示我們,黨員干部若是過分看重所謂的“面子”,必然會出問題、栽跟頭,注定會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中國人向來看重“面子”。“好面子”本不是問題,但具體到黨員干部身上,好怎樣的“面子”,卻是個不小的問題。如果將“面子”理解為一種“榮譽感”,把面子作為一種自省力、改進作風的推動力,當然是好的。但若太看重面子,過分追求表面光彩,講排場、搞“花架子”,甚至因為抹不開“面子”放棄原則,那就會深陷泥潭害了自己,最終既丟“面子”,又失“里子”。
深刻剖析通報的典型案例,黨員干部因為“面子”出問題,歸根結底還是黨性意識、紀法意識缺失。這些人在思想深處沒有認識到“四風”問題對黨風政風乃至社風民風的負面影響、對黨的形象的嚴重危害,沒有深刻認識到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一體共生、同根同源。殊不知,他們追求的“面子”背后是人情,人情背后往往是權力和利益交織互易的潛規則,這些潛規則嚴重侵蝕著黨紀國法。他們如此要“面子”,看似風光無限,實則華而不實,從長遠看不僅對事業發展沒有一絲好處,而且會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甚至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如果“面子”要通過打擦邊球,甚至違紀違法才能“維護”,最后面對的只會是紀法處理。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共產黨人的“面子”,也從來不是個人的顏面,而是老百姓的口碑。黨員干部要講“面子”不失黨性,講“面子”不失原則,講“面子”不圖虛名,真正把精力和心思用到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上,這樣才會贏得群眾口碑,也才最有“面子”。
“今天這兩桌我請了!”近期,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帶頭下館子的視頻火遍全網。請了兩桌飯,消費1108元,大大方方把菜單、賬單曬上網。這一張再平常不過的賬單,是地方干部對提振消費的生動實踐,投射出滿滿的“煙火氣”。
餐飲行業這些年確實不易,目前需要信心、需要支持。推動餐飲消費,是推動內需消費市場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樣是民生大事,不容忽視。
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如火如茶開展,違規吃喝專項整治也在深度推進,這是我黨徙木立信之舉,也是正風肅紀的必然。由于在執行過程中,個別地方“層層加碼”,把“禁止違規吃喝”與“禁止吃喝”直接畫“等號”。本該嚴肅認真“切一刀”,搞成簡單粗暴“一刀切”,執行紀律變形走樣,按老百姓的話講就是懶到“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