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R 192.3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389
1.100027北京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監測統計中心2.100700北京市,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通信作者:宋麗娟;E-mail:13520297309@163.com
Present Situation of TCM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China and Suggestions on Statistical Optimization
SHI Muran’,WUNing',SONG Lijuan
1.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Ooo27,China
2.Instituteof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IOo7oo,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ONG Lijuan;E-mail:13520297309@163.com
【Abstract】BackgroundGeneral practitionersof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knownasthe \"gatekeepers\" ofresidents'health,providecontinuous services tothem.Recently,Chinahasroledoutaseriesofpoliciesaimedatsupporting thegrowthof the workforceof TCMgeneralpractitionersand hasmadeitakeydevelopmentindicator,whichholdsgreat importanceforadvancing theTCMcause.ObjectiveInalignmentwith thedevelopmentgoalsoutlined inthe\"14thFive-Year Plan\"fortheDevelopmentofTCM,thisstudyanalyzes thecurrentstatusof theTCMgeneralpractitioner workforceinChina, explores theoptimizationofstatisticalmethodologiesforTCMgeneralpractitioners,andproposes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MethodsBasedondatafromtheChina Health StatisticsYearbookfrom2O21to2O23andspecialsurveydata, thedierencebetweentheactualnumberofTCMgeneralpractitionersin2O2Oand2O22andtheplannednumberfor025was calculated.Thecompletionrateoftheplanning targets was thencomputed basedonthesediferences.Acomparative method wasused toanalyze thedata.ResultsIn2022,the numberof TCM general practitioners per10OO population was 0.75, representing an increase of 13.27% compared to 2O2O,with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6.43%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sparities inthedistributionof TCMgeneral practitionersper1OOO population,with theeastern,central,and westernregionsdecreasinginthatorder,atO.88,O.68,andO.61respectively.ThenationalcompletionratefortheTCMgeneral practitioner workforce plan was 66.76% ,indicating good overall progress.A total of 17 provinces(municipalities,autonomous regions)achieved a completion rate of 40% orhigher for their TCM general practitioner workforce planning targets,with 11 of them exceeding their targets.Additionall,14 provinces(municipalities,autonomousregions)made slower progress, including9 provinces herethecompletionratewasnegative.Basedonspecialassessmentdata,calculations weremadeforTCM general practitionersfromthe perspectivesoffunctional positioningand scopeof practice,with9provinces and 2O provinces achievingtheir planning targetsaheadof schedule,respectively.ConclusionCurrently,thestatisticalcountofTCMgeneral practitioersisdirectlyinfluenced bythenumberof general practitioners,leading tosignificantimpactsonthecountof TCM generalpractitionerswhentherearechangesinthestatisticalcriteriaforgeneralpractitioners.Itisnecessarytofurtherclarify the definitionand statistical scopeof TCM general practitioners,and strengthenthemonitoringand evaluationof TCM general practitioner indicators to ensure the smooth achievement of planning targets.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alth workforce;Resource allocation
中醫全科醫生是掌握中醫全科醫學理論和思維,熟練運用中醫全科醫學知識和技能,為群眾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可及性的中醫藥服務的全科醫生,被稱作居民健康的“守門人”「1-2]。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醫全科醫生隊伍的發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指出,要加強全科醫生人才、基層中醫藥人才等專業技能人才培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強調筑牢基層中醫藥服務陣地,健全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機制;《“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國辦發[2022]5號)、《“十四五”中醫藥人才發展規劃》(國中醫藥人教發[2022]7號,以下簡稱《規劃》)等文件均將每萬人口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數作為主要發展指標之一,并提出了到2025年每萬人口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要達到0.79人/萬人口的預期性目標。加強中醫全科醫生隊伍建設,不僅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滿足居民多樣化健康需求、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關鍵舉措,更是貫徹落實二十大報告中“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重要部署的切實行動,對于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研究現狀多集中于中醫全科醫生的培養[3-4]、使用[5-6]、考核與評價[7-8],較少研究從全國角度關注中醫全科醫生隊伍的發展情況。為了解我國中醫全科醫生隊伍的發展現狀,本研究對“十四五”以來我國中醫全科醫生的數量及分布進行分析,對標“十四五”中醫全科醫生配置的發展目標,探討全國及各省中醫全科醫生的發展現狀并提出統計優化建議。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2020一2022年全科醫生、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注冊為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人數、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的人數來源于2021—2023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注冊為中醫類別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來源于開展《規劃》中期評估專題調查數據。將全國(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劃分為東、中、西三大地區,分別用E1~E11(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11個東部地區的省/直轄市/自治區)、M1~M8(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等8個中部地區的省/直轄市/自治區)、W1~W12(內蒙古、廣西、重慶等12個西部地區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來表示。
1.2統計口徑
(1)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由于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統計口徑尚未公布,本研究根據《“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國辦發【2022】5號)中“2020年全國萬人口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數量為0.66”,推測出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數量與全科醫生數量的比例為 22.76% ,并以此作為經驗系數推測2020—2022年全國及各省份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配置情況。(2)全科醫生: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公布的統計口徑,2020年前,全科醫生數量為“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和“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的人數”之和;2021年起,全科醫生數量為“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和“注冊為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人數”之和。
1.3統計方法
分別計算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在2020年和2022年的實際配置數與2025年規劃配置數的差值,并依據此差值計算規劃目標完成率[9]:(1)當2020年和2022年實際配置數與規劃配置數差值均為非正數時,2022年完成率 =1- (2022年的實際配置數與規劃配置數差值/2020年的實際配置數與規劃配置數差值);(2)當2020年和2022年實際配置數與規劃配置數差值均為正數時,2022年完成率 =2022 年實際配置數與規劃配置數差值/2025年規劃配置數;(3)當2022年實際配置數與規劃配置數差值為正數,且2020年實際配置數與規劃配置數差值為負數時,2022年完成率 =2022 年實際配置數與規劃配置數差值/2025年規劃配置數。
判斷標準:如果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在2020—2025年均勻進展,則每年應完成 20% ,即預期進度為100%/5 年 =20%1 年。如果符合預期進度,2022年的目標完成率應超過 40% ,低于 40% 則為目標進度滯后。
2結果
2.1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情況
2.1.1總體配置情況:2022年每萬人口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為0.75人,較2020年增加了 13.27% ,2020—2022年年均增速為 6.43% 。東、中、西部每萬人口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分別為0.88人、0.68人和0.61人,東、中、西部依次降低。分省份來看,2022年東部地區的E6萬人口中醫類別全科配置水平最高,為1.22人,配置水平最低的為W12的0.32人;2020—2022年西部地區的W8增速較快,為 34.87% ,W12平均每年下降速率為20.54% ,各省份配置差異較大(表1)。
2.1.2規劃目標完成情況:總體來看,2022年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規劃目標完成率為 66.76% (0.75/0.79),符合預期進度。分區域來看,東部地區超額完成11.61% (0.88/0.79);中部地區目標完成率為 47.06% ( 0.68/0.79 ),符合預期進度;西部地區目標完成率僅為 21.96% (0.61/0.79),目標進度滯后。分省份來看,共17個省份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規劃目標完成率符合預期進度,其中有12個省份的2022年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超過0.79人,超額完成目標。共14個省份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劃目標完成率未達到 40% ,發展較慢,其中來自中部地區的3個省份和西部地區的6個省份的規劃目標完成率為負(表1)。
2.2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增長量及變化情況
2.2.1注冊為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數量變化:2020—2022年,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注冊數量總體呈增長趨勢,但是仍存在部分省份增長緩慢甚至減少的情況,對該省份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總量的變化產生了影響。2022年,西部地區的W7注冊為全科醫生的數量較2020年減少了135人;西部地區的W10、中部地區的M2和東部地區的E6等3個省份僅較2020年分別增加了 7.2% 、 5.8% 和 3.2% ,其增幅均不足 10% ,增長較為緩慢(表2)。
2.2.2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變化情況:2022年,西部地區的W11、W9和W63個省份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增幅較低,分別較2020年增加了 3.4% 、 3.3% 和 0.9% ;E1、W10、E2等地區則存在下降趨勢,分別較2020年下降了 3.8% 、 6.7% 和 10.4% (表3)。部分省份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減少或增幅較低,影響了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總量的變化。
表1各省份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情況
Table1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general practitioners across China and itsprovinces(municipalities,autonomous regions)

2.2.3各省份全科醫生增長量與變化情況:2020—2022年部分省份的“注冊為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人數”與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均呈正向增長,但由于統計口徑的變化,該省份的“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的增長量無法覆蓋“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數”與“取得了全科醫生培訓資格證書”差值,從而導致其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總數測算下降。
表22020—2022年各省份注冊為全科醫生的變化情況
Table2 Changesin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general practitionersin various provincesfrom2020 to2022

表32020—2022年各省份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變化情況
Table3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rural general practice assistant physiciansinvariousprovincesfrom2O20 to2022

從注冊為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與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人數差值來看,僅E7、W8和E33個省份的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高于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人數,其余28個省份的差值均為負,規模差距較大的5個省份分別為E7(-9502人)、E10(-7509人)、W4(-7424人)、E6(-5072人)和M7(-3898人)。其中,E10、M8、M6、E8、M3等15個省份“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的增量大于該省份的差值,從而實現了全科醫生總量的正增長;而E6、W12、W9、E1和E7等13個省份“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的增量低于差值,從而導致了全科醫生總量的降低,進而影響了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總量(表4)。
2.3利用省級上報數據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的測算結果
2.3.1從功能定位角度測算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量(口徑一):中醫類別全科醫生主要在基層提供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的綜合程度較高的中醫執業醫師[10]。從該角度看,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應當包含: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取得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在基層執業但未注冊、以中醫為主的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根據2022年衛生統計年報數據,村衛生室中以中醫、中西醫結合或少數民族醫為主的鄉村醫生比例為 19.27% ,因此采用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總量的19.27% 作為測算以中醫為主的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依據。照此測算方法,已上報的25個省份中有9個已于2022年已經提前實現規劃目標(表5)。
表42020—2022年各省份全科醫生增長量與變化情況(人)
Table4Growth and change in the number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various provinces from 2O2O to 2022

注: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增長量為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和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之差,全科醫生總數增長量為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增長量與“注冊為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與“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人數差數的總和。
2.3.2從執業范圍角度測算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量(口徑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是指通過中醫全科醫學培養,掌握中醫學、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中醫學和全科醫學的診療思維模式的中醫執業醫師[10]。從該角度看,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應當包含:中醫類別全科醫生和全部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目前,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后,可注冊執業類別為“臨床和中醫”雙類別,執業范圍為“全科醫學專業”[I]。因此,所有的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可納入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范疇。照此測算方法,已上報的27個省份中有20個省份已于2022年提前實現規劃目標(表5)。
3討論
3.1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總體配置符合進展,仍需關注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量達到每萬人口0.79人的預期性指標,2022年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為0.75人,規劃目標完成率為66.76% ,從全國來看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水平符合預期進度。但各地區間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差異較大,東部、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分別為0.88、0.68、0.61人;從規劃目標完成情況來看,東部和中部地區進展較好,而西部地區進度滯后,這種地區間的進度差異,進一步加劇了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的不平衡性。東部地區較中、西部經濟和醫療水平發達、政府對全科醫生扶持政策落實更為完善,而西部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導致基層全科醫生更加緊缺[12]。為此,應加大對西部地區醫療衛生的投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為全科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通過制定更具吸引力的薪酬福利政策、提供執業發展和平臺教育機會,激勵和吸引中醫全科醫生到西部地區執業。
3.2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統計受多種因素影響,應加強其監測和評估
加強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指標的監測和評估是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核心環節,對于提升中醫藥服務可及性和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3]。2021年起,全科醫生數量統計方法由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和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的人數之和轉變為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和注冊為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人數之和,因此在統計2020—2022年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變化時,除了受到全科醫學專業人數的影響外,還受到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和注冊為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人數差值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有13個省份“注冊為全科醫學專業的人數”的增長量偏低,無法覆蓋“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數”與“取得了全科醫生培訓資格證書”差值,從而導致該省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總數測算下降。全科醫生注冊人數增長量不足,說明大部分省份全科醫生隊伍結構亟須優化,這可能與現階段全科醫學的社會認可度及職業吸引力密切相關[14]推動全科醫學的發展,應加快壯大全科醫生的隊伍,尤其是中醫全科醫生的人數,為深化醫改、建設健康中國
表52022年各省份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配置及進展測算結果
Table5Estimation resultsof thedistribution and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various provinces in 2022

注:一表示在“十四五”中醫藥人才發展規劃中期評估中,該省份未上報/統計“注冊為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數量”或“取得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數量”;由于缺少2020年相關數據,無法測算該指標的序時進度。
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15]。此外,應加強中醫全科醫生的監測和評估,以保證隊伍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3.3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概念和統計口徑需進一步明確,以完善該指標的統計分析和應用
《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標準(2023年版)》中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定義為“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是指通過中醫全科醫學培養,掌握中醫學、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中醫學和全科醫學的診療思維模式,主要在基層提供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的綜合程度較高的中醫執業醫師”,但是該文件中并未提及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范疇。應在國家層面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概念進行明確。目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統計口徑受全科醫生數量的影響,使用全科醫生數量乘以一定比例來計算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數量,該方法并不完全準確。鑒于此,本文從功能定位和執業范圍分別提出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兩種統計口徑。根據上述兩種口徑來測算,分別有9個和20個省份提前實現規劃自標。若按照既往口徑測算,有11個省份提前實現規劃目標。為了更精準地把握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發展現狀,亟須深入探討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定義范疇,并不斷完善相關指標的統計方法與應用實踐。
4小結
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是中醫藥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十四五”規劃期間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進展對于其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年度統計數據和專題評估調查數據發現我國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總體進展較好,但是地區間差異較大,同時該指標的統計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下一步應完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的口徑,加強該指標的統計分析和應用。
作者貢獻:史穆然、武寧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史穆然負責文章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論文的撰寫與修改;武寧負責優化完善文章分析框架和思路;宋麗娟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和審校,對文章整體負責。
本文無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王利,鄧巧麗,劉晶.中醫全科醫生在基層醫療機構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5):72-73.
[2]唐偉,鄭美群,魯宗瓊,等.中醫全科醫學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22,36(8):
(上接第1559頁)
[6]彭迎春,王園,常文虎,等.全科醫療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4,7(3):158-160.
[7]羅曉露,黃艷麗,郝鎵萍,等.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能力建設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13):1554-1558.D0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216.
[8]王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啟高質量發展路徑[J].中國衛生,2022(5):66-68.D0I:10.15973/j.cnki.cn11-3708/d.2022.05.024.
[9]王鑫,張艷春,秦江梅,等.寧波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全科醫療核心特征功能的影響[J].衛生軟科學,2023,37(4):51-55.D0I: 10.3969/j.issn.1003-2800.2023.04.013.
[10」王鑫,張艷春,秦江梅,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下全科醫
117-120.DOI: 10.3969/j.issn.1001-568X.2022.08.0035.
[3]李萍.改良量化迷你臨床演練評估在中醫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2(1):119-121.D01: 10.3969/j.issn.2095-4441.2019.01.040.
[4]常學輝,崔應麟,朱光,等.中醫學全科醫師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1):35-37.
[5]鄧國興,曾興水,陳令軒,等.中醫類別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計劃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7):881-885.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11.
[6]潘倫,何坪,鄧福忠,等.重慶、云南、貴州三省市基層中醫全科醫生崗位工作任務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12): 1468-1473.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18.00.405.
[7]田瑤,李云,周源.北京某區中醫全科醫生對“專科-全科”家醫團隊認可情況調查[J].中華全科醫學,2022,20(1):88-91.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284.
[8]錢志龍,戈園園,陸萍,等.社區全科醫師不同臨床崗位勝任力的同質性和差異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28):3576-3582.D0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53.
[9」柯瑜,陳永成,吳功躍.我國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配置規劃完成率與公平性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20,37(7):44-48.
[10]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關于印發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辦法等文件的通知[EB/OL].[2024-01-26].http://www.natcm.gov.cn/renjiaosi/zhengcewenjian/2024-01-26/33151.html.
[11]趙越,劉蘭秋.《醫師法》背景下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制度困境與消解[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16):1929-1934.
[12]黃晶,苗依婷,賀雪梅,等.我國全科醫生工作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的系統綜述[J].中國全科醫學,2025,28(10):1220-1227.
[13]王成,石學峰,楊勇,等.北京市某區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能力與提供效率研究[J/OL].中國全科醫學,2024:1-7.(2024-07-30).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3.1222.R.20240729.1349.002.html.
[14]張蘭,張瑞華,吳雪蓮,等.中國西部地區全科醫生資源配置公平性分析及需求預測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4,27(25):3171-3177.
[15]錢璽,張宗明.中醫全科醫學的哲學反思和現實思考[J].醫學與哲學,2020,41(21):75-79.(收稿日期:2024-07-03;修回日期:2025-01-19)(本文編輯:王世越)療核心特征功能對患者就診滿意度的影響:以河南省J縣為例[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23,37(1):22-25.
[11]楊錦鴻,周夢萍,梁翠瑩,等.珠三角城鎮化地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全科醫療核心特征功能的影響[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21,38(4):441-445.
[12]傅小蘭,張侃,陳雪峰,等.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
[13]胡廣宇,劉遠立.醫療服務患者體驗的概念和評價實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9,12(3):24-31.
(收稿日期:2024-08-12;修回日期:2024-11-14)(本文編輯:王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