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偉,男,責編作品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等。評論文章見于《光明日報》《文藝報》《解放軍報》《長篇小說選刊》等報刊。現為百花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小說月報》《科幻立方》執行主編。
青年寫作屬于當下的熱門文學關鍵詞,是當代文學新生與活力繁榮態勢的重要體現。題材同質化是困擾青年寫作的最為突出問題,但這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作家所獨有的,而是所有前輩作家都曾面臨過的。題材同質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許多青年作家缺乏生活基礎,躲在象牙塔里的居多,真正深人生活者少之又少,由此導致了創作出的作品不痛不癢,既難以具備生活的質感與痛感,又難以具備共情能力,從而“與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現實生活”相去甚遠。在全球信息化時代,大家所身處的肉身世界幾乎都是同質化的,要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作品,著實難為青年作家了。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這些不足以構成青年寫作可以“躺平”的理由。《芙蓉》本期的青年寫作小輯頗有新意,既探索“遍歷時空中一切可能性”敘事多維面向的打開,又指向未來無限可能性的新敘事藝術空間的開拓,符合我們對青年寫作應“用新的語言,塑造新的人物,寫出新的感受”的期許。
青年作家林擒和顧骨,皆是傳統小說與科幻小說雙修的典范(顧骨的科幻小說處女作即將刊發于《科幻立方》)。他們具有突破傳統文學和類型文學世俗藩籬的寫作雄心,試圖以一己肉身“遍歷時空中一切可能性”。相信,在未來的青年寫作中,這種雙修的創作典范將會越來越多,純文學與類型文學的壁壘將被徹底打破,文學再無類型之分,只有高低、好壞之別,由此導致一種以科幻作為敘事方法的文學新形態的出現。
林擒的《為芬尼根守夜》就是典型的以科幻作為敘事方法的文學新形態,我們很難用傳統小說或科幻小說的核心概念去詮釋它,而是一種現實主義與科幻動能有效交融的敘事形態,既有純文學的擅熟敘事手法、立體化人物形象的塑造、細膩細節的呈現、典雅語言的靈動,又有科幻文學中科技奇點的設定、未來廢土時空的呈現、人類終極命運的關注、科技倫理與情感困境的矛盾等,更為重要的是科幻在文本中不是一種類型題材的存在,而是作為文學創作中敘事手法的運用。《為芬尼根守夜》講述了100年后,人類面對地球晝夜更替周期變成16個月導致的能源危機,不得不執行冬眠計劃的故事。面對冬天失溫被凍死的極限境遇,妻子喬麥要去芬尼根當守夜人,作為丈夫的“我”就可以享有到芬尼根冬眠的福利。夫妻倆長途奔波來到了芬尼根,喬麥去面試的過程中,“我”與芬尼根中心能源部鍋爐房司爐工相遇,并得知了這里的秘密,不想淪落為“人類基因最底層繁衍本性”的夫妻倆,勇敢地向東以每小時三公里的速度逃離了。文本關注未來極限時空里人類的生存狀態,但更注重挖掘的是作為個體生命的人在此類極端境遇下的沉淪與救贖的問題,將科幻小說中關于人類整體命運的宏觀思考聚焦為個體人性良善的自覺之為。
《去南國買檳榔的一夜》是顧骨以“安南”為地域敘事著力點的系列小說之一,此系列小說具有“新南方寫作”文學地理版圖的價值與意義,《三人填充成象》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相信此篇也會有不俗的表現。近些年來,從“新東北敘事”到“新南方寫作”再到“新津派文學”“新北京作家群”等文學創作潮流與脈動的不斷涌現,地域性文學敘事與評論方法再次成為文學熱點話題。顧骨有意識地以自己熟悉的邊境地域為敘事中心,在堅守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學創作基礎上,向著更加寬廣的世界性與現代性進掘,形成了“新南方寫作”中獨具風格的“安南敘事”系列,這對青年寫作者而言實屬難得。《去南國買檳榔的一夜》中的青年人馬留冒著風險陪暗戀的同學羅玉潔到南國游玩,還一起吃了檳榔。這段關于青春與愛情的美好旅程,卻潛伏著重重危機,并且改變了懵懵懂懂的馬留的命運軌跡。當馬留得知羅玉潔利用他偷渡到南國打胎的真相后,純潔唯美的愛情大廈在心中轟然倒塌。作為純美愛情幻想覺醒的懲罰,馬留默默接受了羅玉潔家人找上門打砸和賠償的一切要求,而羅玉潔自始至終沒有為馬留申辯過。馬留的好兄弟李壯正是他們南國之行的告密者。遭受了愛情與兄弟情雙重毀滅性打擊的馬留沒有任何的反駁,只是默默忍受著因為愛所加諸他的一切,終生吃檳榔。檳榔在“安南”傳統文化中具有兄弟情和愛情的隱喻象征意義。《去南國買檳榔的一夜》是一個關于青春愛的破滅故事,通過檳榔這一意象,將古與今、中國與“安南”等時空巧妙交織在一起,展現愛的忠貞與背叛等亙古話題。相信未來,顧骨會從“經驗寫作”不斷邁向“體驗寫作”,并不斷強化獨屬于自我的跨境、跨文化敘事風格,從而成為獨特的“這一個”。
汪陽的《隱土》聚焦“人與故土”的時代精神創傷主題,以千禧年左右蓄水大壩的修建為切入口,書寫失去故土的移民群體的悲辛往事,以及時代變遷所投射到他們身上的心靈創傷。與東北“鐵西三劍客”喜歡書寫大工業時代落幕后的鐵西區下崗工人生存狀態一樣,重慶的年輕作家也不回避歷史,而是勇于直面大壩移民工程的時代回響,體現了青年寫作者的歷史擔當精神。《隱土》無疑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力作,文筆老辣,以一個紀錄片拍攝為主線,將演過許多死人的群演夏志驍、漂泊無根且喪子的移民方衿及祭祖返程的中巴墜水事件串聯起來,再現了瓦崗移民的悲情史。難能可貴的是,00后的汪陽具備很好的敘事掌控力,能夠讓讀者的情緒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沒有讓悲情泛濫,而是在結尾處讓紀錄片導演修改了中巴墜水死人事件的劇情,不再讓中巴車墜水和群演沉入水底死亡了,而是讓中巴車跟著方衿回到瓦崗,維護了失去愛子的母親方衿最后僅剩的尊嚴。文本中的這個細節處理得非常巧妙,所有的愛恨與悲憫都在這一刻具象化了,變得可觸可達。
呂曉萌的《臺風天》關涉當下社會職場與愛情生活,不以緊張激烈的甚至獵奇的情節沖突取勝,而是著力于日常生活表象下人類復雜情感關系的呈現與深掘,通過“輕、小”的故事情節與“重、大”的情感關系的矛盾處理,揭示出了波瀾不驚的表面日常生活下的暗流洶涌。文本中的珍珠與阿威既是同事又是戀人,阿威還有一個談了多年且有可能結婚的女友。因為一個臺風天,將隨領導和同事一起出差的珍珠和阿威困在了潮濕臟亂的酒店里。珍珠難以忍受這樣逼仄的環境,花高價訂了可以望見澳門塔的豪華酒店房間,與阿威到那里以愛的名義在一起。本以為一場臺風會改變愛情的走向,珍珠卻在豪華酒店房間里知道了自己精心準備的項目匯報居然被領導臨時替換成了由阿威匯報,而阿威前些時日還打著愛情的名義幫她優化過這個匯報項目的PPT。《臺風天》將職場愛情與職場算計巧妙融會到一場臺風天的出差任務中,將人性中的復雜與多變通過一場臺風天的極限境遇予以細細勾勒,耐人尋味。
李晨瑋的《琥珀蜃樓》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年輕的青年志愿者和逃離養老院的薛奶奶的故事。文本中的環境描寫很精彩,將養老院的破敗光景展現得淋漓盡致,生活于其間的老人的落寞頹敗之相也撲面而來,具有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特質。薛奶奶利用年輕志愿者“我”的善良,帶她外出就醫時坐出租車迅速逃離,聯想到在養老院時的衰老狀態,出現了極大的反轉,前面鋪排得越細密,后面逃跑的反轉的情感沖擊力度就越大。此外,文本中薛奶奶兒子大東的前后反轉也可圈可點。薛奶奶逃跑事件由此引發“我”的精神事件。文本恰到此處結束,留下了開放式的結尾,令人意猶未盡。
對于青年寫作,我們還有很多話題值得進一步探討,但上述作品在觀察、認知、提煉、共情生活的能力上有許多可取之處,凝聚著青年創作主體的探索和創造性精神,并且在各自敘事路徑上取得了較好成績,這種探索與創造性精神需要我們的守護?!盾饺亍冯s志在關注名家新作的同時,將大量的編輯精力投向了青年寫作的發現與推廣之中,吹響了中國文壇青年寫作的集結號。相信未來,會有許多優秀青年寫作者從這里登上中國文壇,并成長為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