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經濟常態下,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小微企業的發展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小微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較多的資金支持,但是由于部分銀行信貸資源分配不平衡、融資擔保服務平臺不健全等因素,導致存在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為了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我國頒布了較多的政策方針。本文重點分析了新經濟常態下,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必要性,闡述了現階段金融支持小微企業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促使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持續經營、擴大生產提供幫助,發揮重要的作用,實現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關鍵詞:新經濟常態;金融;小微企業;挑戰;應對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07.007
引言
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助推小微企業增強風險應對能力,提高企業競爭力,助力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金融機構應當積極落實政府關于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政策,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經營目標,針對不同規模、不同成長階段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特征,打造差異化的金融產品體系和服務模式,加大對小微企業項目研發、創新、技術改造等方面的金融支持,為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力的金融支持。另外,金融機構要加快小微金融專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普惠業務集中管理和資源統籌,將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融入發展戰略,提高產品和業務研發的針對性,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助推小微企業穩定持續發展。
1 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微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提供就業崗位、推進城鎮化建設、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和維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小微企業主要是一些配套型的生產型和服務型企業,能夠為大中型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由于小微企業靈活多樣,更能適應市場需求,在當前優化經濟結構的過程中,具有更廣闊的前景和作用。小微企業的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而促進生產力發展。同時,小微企業是創業者和就業者的主要選擇,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較多的勞動者,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就業增長,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小微企業在經濟中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較強,能夠推動經濟增長,促進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促進社會穩定和社會和諧。
2 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2.1 服務實體經濟,解決融資難問題
金融是我國經濟發展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金融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調整改進經營管理方式,將業務重心放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才能夠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小微企業由于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銷售量較少,盈利能力較弱,導致內部資金短缺,嚴重影響小微企業發展。我國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明確提出“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頒布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與方針,為小微企業快速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多數銀行為了信貸安全考慮,將信貸重點放在資產規模大、盈利能力強的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則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影響小微企業的正常運行與發展。金融堅持服務實體經濟,能夠面向小微企業創新金融產品,瞄準小微企業融資難點、痛點,擴大市場供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小微企業穩定運行發展,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穩定,帶動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 提高金融系統的穩定性與風險防范能力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金融活動中的風險問題日益增多,多數金融機構為了降低風險,推動可持續發展,采取了一系列風險防控措施,調整了各項金融政策,不可避免地影響各行各業。小微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能夠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提高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增強金融系統的穩定性,促使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3 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取得的成效
近幾年,我國制定了“鄉村振興戰略”總體方針,頒布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各項政策,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營造良好環境。小微企業作為實體經濟實力較弱的群體,更應當得到金融機構的大力扶持。金融機構應始終堅持“支農支小”戰略定位,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不斷擴展普惠金融服務的渠道,通過簡化流程、減少環節等措施,不斷提升服務小微客戶的能力。金融機構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定位,突出發展涉農普惠、綠色普惠、科創普惠、制造普惠等重點領域,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普惠金融業務攻堅效果顯著提升[2]。
4 新經濟常態下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挑戰
4.1 金融信用風險加大
相比于大中型企業而言,小微企業的經營規模較小、盈利能力較弱、還款能力不足,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加,整體信用風險必然增加。小微企業由于數量較多,資金缺乏,自身的信用等級較低,很難通過擔保方式獲得金融機構貸款,只能通過銀行直接進行貸款,增加了銀行信貸風險產生的概率。現階段,金融機構只能通過信貸征信系統了解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一旦小微企業經營惡化,勢必無法及時償還貸款,甚至有些創業者直接跑路,影響經濟發展。另外,小微企業資金來源和形式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經濟收入不穩定,缺乏有價值的資產,無法獲取抵押貸款,有些小微企業有能力償還貸款,卻惡意拖欠不還,導致銀行無法收回貸款。
4.2 合作意愿削減
一方面,由于小微企業綜合實力較弱,資金短缺,一般都是通過擔保公司融資貸款方式獲取更多的資金。商業銀行是營利性組織機構,信貸業務首先考慮的是企業的整體實力、經營情況與盈利能力,小微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盈利不穩定,降低了商業銀行放貸積極性,難以有效支持小微企業運行與發展。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小微企業不規范經營,內部控制不嚴格,影響小微企業整體運行與發展,進而影響金融機構應收賬款,降低了金融機構抗風險的能力。擔保機構在小微企業無法及時償還貸款的情況下,在自身擔保的范圍內代償貸款金額。長此以往,擔保公司無法控制代償金融,自身的風險不斷增加,銀行與擔保機構之間的合作意愿也會不斷削減。
4.3 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不完善
商業銀行是營利機構,必須平衡風險和收益,實現收益最大化的目標。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風險較大,當小微企業經營情況惡化、無力償還貸款時,會對商業銀行經營與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會選擇風險較低的小微企業貸款。小微企業信用體系不完善,商業銀行開展信貸業務活動時,未能全面了解小微企業的信用信息,影響商業銀行決策。
5 新經濟常態下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的策略
5.1 優選小微企業,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從實踐成效來看,政府扶持政策對小微企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資源比較匱乏的問題,阻礙了小微企業的發展。金融機構應當始終把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抓住發展機遇,普惠政策紅利,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力度,主動對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需求,重點圍繞小微企業、綠色發展、小微普惠等領域強化金融服務,提高金融發展的普惠水平,助推小微企業不斷發展[3]。小微企業數量較多,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應重點支持一些發展前景好、經營狀況好且綜合競爭力較強的企業,針對小微企業打造合適的金融服務產品,促進人才、資金等要素高效有序配置,支持小微企業快速發展。另外,小微企業應該練好內功,堅定信心、聚焦主業、加快發展,做好市場調研分析工作,了解公司內外部經營環境變化,掌握競爭對手的基本信息與客戶的心理變化,以市場為導向,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銷售量,提升企業經營利潤。同時,小微企業應當建立具有競爭力的體制機制,推動核心業務板塊加快發展,積極轉變經營理念,把創業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提升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以期獲得更多的銀行貸款,支持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5.2 圍繞小微企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
小微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多的市場主體,金融機構應當通過加強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持續為小微企業紓困解難。銀行機構應當立足地方經濟特點,積極運用政策工具,為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基于小微企業業務發展的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引入金融科學技術賦能,推動特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建立靈活多樣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滿足小微企業的需求。小微企業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個性化特點突出且種類多樣,創新小微企業金融產品,需要全面涵蓋支付、結算、理財、投資、信貸等。銀行機構應當結合小微企業所處行業、經營模式、發展階段做好客戶細分,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創新,設計金融服務方案,讓金融服務更契合小微企業需求,減少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另外,金融機構應當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滿足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科技金融,持續完善服務體制、整合優質資源,為小微企業提供專業化、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管理層應加強內部培訓,促使金融機構全體人員樹立服務意識,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企業定制差異化、個性化產品,精準對接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提升服務能力。
5.3 引進數字化系統,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水平
隨著大數據不斷發展,金融與科技進一步深度融合,普惠金融逐步實現從傳統普惠金融向數字普惠金融的跨越式發展。銀行機構應當大力推動普惠金融數字化轉型,構建“小微快貸”產品,打造小微企業“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務平臺,積極探索普惠業務新模式,將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為小微企業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金融服務,推動普惠金融業務健康快速發展。銀行機構要引進數字化系統,將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與銀行普惠金融多個業務線進行深度融合,把數字化思維全面貫穿產品的渠道、營銷、場景到風險管理方方面面,實現小微企業貸款自動審批,通過流程線上化、審批自動化、獲客批量化,形成標準化產品服務能力,提升客戶體驗[4]。同時,管理層利用數字化技術實時監控信貸活動,全面覆蓋小微企業信貸活動的貸前、貸中、貸后全生命周期,實現數據可視化、風險預警自動預警,幫助銀行機構全面防范各類風險,降低銀行機構經營風險產生的概率。
5.4 優化融資擔保體系,發揮融資擔保和風險補償作用
長期以來,中小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過程中面臨諸多難點,限制了小微企業的發展。融資擔保機構作為重要的融資服務主體,在推動中小銀行擴大小微融資覆蓋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構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合理分險的銀擔合作機制,加強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業務合作和資源共享,不斷增強資本實力和業務拓展能力,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支小支農貸款投放[5]。相關部門要加強政府性擔保融資體系建設,完善風險管理機制,改進小微企業金融供給,建立完善擔保考核評價機制,積極發揮融資擔保作用,助力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此外,銀行機構應當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創新銀擔合作形式,優化融資擔保體系,嚴格落實擔保授信審查制度,重點審核資金來源、小微企業的資信和償債能力,做好貸后風險追蹤與監控工作,促進銀行與擔保機構友好合作。
5.5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金融機構只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引進高素質的人才,不斷創新金融服務體系,優化金融商業環境,才能夠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提供專業服務。金融機構應當認真分析當前所需人才的數量、質量、能力,合理編制人才培養計劃,創新金融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內部培訓,促使金融人才能夠全面了解小微企業的經營模式、發展特點,為后續服務小微企業奠定良好的基礎。金融機構應當加強與高校的合作,設置金融實踐平臺,高校學生通過金融實踐平臺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提升金融能力,同時,金融機構應當借鑒引進高校先進的理論體系,不斷優化管理體系,創新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方式,實現金融機構與人才共同發展。另外,金融機構應當引進專業化的金融人才,完善薪酬福利體系,優化薪酬標準,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形成多層次創新人才體系,發展壯大人才資源,更好地滿足金融機構的管理需求,實現金融推動小微企業快速發展。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加劇,小微企業對于融資支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小微企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民生,因此,小微企業應當抓住新常態帶來的機遇,應對好新常態帶來的挑戰,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長遠發展。金融機構應當響應政府號召,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精神,以更加優質的服務為小微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助力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尤小珍.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實踐及策略[J].商業觀察,2024,10(01):45-48.
[2]卜燕敏.農商銀行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路徑研究[J].投資與合作,2024(03):38-40.
[3]朱廣嬌.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護航實體經濟發展——“2022天府金融指數”發布會暨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行[J].金融博覽,2023(02):30-35.
[4]王一涵.新形勢下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挑戰與應對[J].全國流通經濟,2022(23):141-143.
[5]徐蕾,翟麗芳.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路徑的研究綜述及展望[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1(05):64-73.
作者簡介:馬君賢(1982-),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