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漢服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曾被譽為“華夏第一都”,文化底蘊深厚且深受儒家禮制思想的熏陶,漢服作為禮制文化的重要載體也在這一時期逐漸形成。[到了唐宋時期,曹縣漢服文化進一步發展,在紋樣以及剪裁上更加多樣化,融入了各地的文化元素,也更加注重服飾的實用性與美觀性,曹縣漢服在這一時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域風格。后來,曹縣漢服逐漸從貴族服飾向民間普及,成為地方文化的重要象征,特別是在清代,盡管滿族服飾占據主流,曹縣漢服依然在民間得以保留與傳承,成為漢族文化認同的重要標志。
曹縣漢服既是服飾的載體,又是中華禮樂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體現,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蘊含文質彬彬的美學思想,講究服飾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交領右衽、寬袖系帶等曹縣漢服的形制規范,反映了中國古代禮制和社會等級觀念。2在圖案設計上,曹縣漢服多采用既有裝飾作用,又承載著深厚文化寓意的龍鳳紋、云雷紋等象征吉祥、權勢的圖案。后世逐漸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是通過設計師們的不斷創新而形成的。古人常說:“順應天地之道。”這句話在漢服文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上衣下裳,上衣四件分別對應春夏秋冬,下裳十二件分別對應一年中的十二個月,正如天地一般,公平公正,沒有偏見。此外,象征階級與權勢的漢服色彩,體現了不同朝代的治國理念和文化背景。[3]
一、曹縣漢服文化傳承的現狀
(-) 漢服文化的活態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民族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與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一方面,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財富,是民族興旺發達的根基;另一方面,這也強調了將傳統的民族文化融于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
近年來,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和傳統文化的復興,曹縣漢服文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舉辦“漢服文化節”“非遺工作坊”等活動,當地積極推動漢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與其中。5通過舉辦互動體驗、文化講座等活動,既展示了曹縣漢服的獨特魅力,又提升了市民對漢服文化的認識。如今,年輕一代已成為傳承漢服文化的主力軍,他們通過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展示漢服穿搭,分享漢服文化知識,掀起了廣泛的“漢服熱”。此外,曹縣還建立了集設計、生產、銷售、展示于一體的極智有愛漢服文化產業園等,進一步促進了漢服產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二)漢服傳承所面臨的困境
漢服發展到今天,早已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承載中華千年文化的優秀載體。盡管曹縣漢服文化在當地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其傳承仍面臨諸多挑戰:第一,設計能力弱,產品質量差。在針對曹縣漢服產業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的調查問卷中,這兩個問題的占比分別為 73.02% 和 76.19% 。由此可以推斷,曹縣具有原創設計能力的商家較少,漢服的面料品質也無法得到嚴格把控。深層次調研進一步發現,多數商家依賴網絡素材拼湊或模仿熱門款式,部分企業采用“市場通貨”面料,缺乏專業檢測設備;第二,文化內涵淡化。曹縣部分商家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過度簡化漢服形制,甚至推出了一些不符合傳統規范的“改良漢服”。例如,某爆款“齊胸襦裙”將傳統的六米布料縮減至三米,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提升了銷量,但從長遠來看,削弱了漢服的深厚文化底蘊,可能導致公眾對漢服文化的誤解;第三,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當地漢服經營者多為家庭式作坊,文化水平較低,版權意識薄弱,漢服設計中的抄襲與仿制現象屢見不鮮,同質化競爭嚴重制約了產業的創新與發展。許多原創設計師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導致設計動力不足。但是經過知名漢服品牌“漢尚華蓮”訴訟案后,曹縣電商商家的版權意識有所增強,抄襲現象有所改善;第四,文化傳播的局限性。盡管如今漢服文化在年輕人中廣受歡迎,但其傳播范圍仍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的普及率較低,人們的接受能力較差;第五,國際傳播力度不足。曹縣漢服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仍有待提升。面對漢服文化傳播過程中存在的認知度不夠、商業化傾向等問題,曹縣今后在進一步挖掘漢服文化的深層價值、創新傳播途徑、加強教育引導方面還需繼續努力,使漢服成為培育新時期文化自信的堅實支撐。同時,期待有更多學者加入對曹縣漢服的關注與研究,共同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二、曹縣漢服產業的發展
(一)產業崛起之路
2018年,曹縣電商服裝企業在國潮浪潮中,開始在漢服賽道上發力,其銷售在2023年呈井噴之勢,年產值70多億。近年來,曹縣作為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全力打造電子商務多元產業鏈,助力農村經濟發展。此外,曹縣韓服企業通過與跨境電商平臺合作,面向東南亞、歐美等地銷售韓服,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這種“內外兼修”的市場策略,在提升曹縣漢服品牌意識的同時,也在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添磚加瓦。據曹縣電商服務中心主任張龍飛介紹,未來,曹縣仍將通過大力推動電商產業發展,集聚優勢要素,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2024年,曹縣憑借“龍年戰袍”的熱門話題,用一次耀眼的亮相,創造了萬眾矚目的焦點。通過舉辦“第二屆曹縣漢服節”和“2024春夏款產品發布會”,曹縣將馬面裙推到年輕人中間,受到了廣泛歡迎。設計師魏平安曾表示,曹縣完整的產業鏈是吸引他回家創業的因素之一,且曹縣政府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
(二)政策支持與產業鏈延伸
曹縣通過減免稅收、引進人才、補貼人才等辦法,為漢服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很好的環境。近年來,曹縣明確提出將漢服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地方政府也為漢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有力的動力,通過漢服體驗和傳統禮儀教學,培養青少年對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感。
通過與影視劇、游戲等領域合作,提升文化軟實力,曹縣漢服產業不僅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而且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曹縣推出了“漢服一條街”“禮樂實景演出”等漢服主題旅游線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帶動了周邊民宿的入住率,形成了“曲阜日游,曹縣夜宿”的文化旅游新格局,實現了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曹縣漢服在文化旅游方面的一組數據頗為亮眼。2023年1-9月,曹縣漢服的銷售額達55.31億元,同比增長 45.22% ,創歷史新高,本土生產漢服占據全國漢服市場 40% 的份額。曹縣漢服產業中心分別位于大集鎮和安蔡樓鎮,距離縣城20多公里,人們親切地將這兩個鎮稱為漢服產業的“雙子星”。此外,曹縣還成立了漢服協會,鼓勵企業創建自主品牌,與各高校建立合作機制,形成多元化發展路徑,避免同質化競爭。目前,曹縣已建成三級物流體系,一級為縣級分撥中心,二級為鎮街物流配送站,三級為農村服務站,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快遞”,為漢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曹縣漢服產業的政策建議
第一,加強產業規劃與布局。政府應建立高端面料研發中心,減少對外地供應鏈的依賴,引導企業合理布局和集聚,從而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應采取資金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通過更有針對性的政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動產業從代工向品牌化升級;第三,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曹縣應在本地開展漢服產業相關培訓,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建立人才交流平臺。政府提供住房等優惠政策,吸引專項人才從業。
三、曹縣漢服文化發展的意義
(一)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創新為曹縣漢服文化提供了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典范。通過推廣漢服文化,使市民對傳統禮節、民俗節日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有了明顯的提高。通過弘揚漢服文化,促進了漢服節慶的普及。例如,曹縣每年舉辦的“漢服文化節”,通過巡游漢服、展示傳統禮儀活動等形式,不僅吸引了幾十萬游客,而且很好地增強了社區的文化凝聚力和認同感。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漢服文化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傳承漢服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因此,我們要結合時代要求,以漢服文化為載體,積極創新,使漢服文化歷久彌新。
(二)有利于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憑借漢服文化,曹縣以“浸入式的文旅”為典范,打造了別具一格的發展模式。比如,“漢服古街”項目通過還原古代街景、展示傳統手工藝等內容,與漢服體驗結合,為旅游者提供了身臨其境的文化體驗。再如,曹縣以漢族服飾為題材,以中國傳統音樂和舞蹈戲劇為載體,推出了以“禮樂實景演出”為主要內容的漢服作品,將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得淋漓盡致。這一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拉動曹縣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通過對本土文化的傳播,增強了游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實現了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共贏。[10]
(三)有利于教育與文化的傳播
曹縣漢服文化的發展對教育與文化的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基礎教育領域,曹縣多所中小學將漢服禮儀納入校本課程,通過體驗漢服活動培養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漢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服飾,其蘊含的審美韻味和民族意識具有獨特性,其包含的諸多文化內涵也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近年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漢服文化正是根植于本民族的具有整體性的優秀傳統文化。[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文化傳承者可以借助社交平臺推進漢服文化與社會公眾的交流,讓更多國人欣賞漢服、了解漢服,既豐富漢服文化的傳播方式,又引導人們針對漢服傳承發展表達自身意見與看法。
當今時代是一個經濟大發展的時代,許多國人也逐漸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應局限于國內,還應當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應積極走出國門、與其他文化進行深入交流。曹縣漢服文化也在積極通過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走向世界。例如,在大阪中秋明月節“好客山東好品山東”推介活動中,曹縣漢服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成為文化交流的一座橋梁。在國內,曹縣漢服也走進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通過一系列展示和活動,提升了其在年輕人群中的影響力。
(四)有利于增強社會價值與文化認同
曹縣漢服文化的發展對社會價值與文化認同的增強起到了積極的正面作用。漢服文化的復興不僅激發了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記憶,而且通過現代設計的創造性與革新性賦予了漢服新的時代內涵。曹縣漢服企業將現代時裝元素融入漢服設計,推出了“新漢服”系列,適用于日常穿著,受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越來越多的家庭在春節期間選擇穿著漢服參加慶賀盛典,節日的文化氣息和儀式感得到了很好的加強。12這類文化認同感的增強,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四、結束語
承載著豐富文化價值、歷經千年光陰而不斷進化融合的漢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漢服,對于延續民族文化血脈、增強文化自信、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意義巨大。曹縣漢服的成功經驗表明,只有堅守文化內核,擁抱時代需求,構建多元合作機制,文化保護和產業興旺才能實現雙贏。對于漢服的傳承與創新要更加多樣化,服飾宣傳要更好地開展,使越來越多的民眾對漢服有所了解,學會鑒賞漢服之美。今后,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為中華文化復興貢獻“曹縣智慧”的漢服技藝傳承、行業標準規范制定以及國際傳播途徑的拓展,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張鐘仁.山東曹縣漢服產業夏日觀察[J].中國名牌,2024(08):52-53.
[2]楊佳月.傳統漢服的文化內涵、德育功能及現代轉化[J].遼寧絲綢,2024(03):169-171.
[3]吳萍.論漢服設計及其應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J].綠色包裝,2022(10):170-173.
[4]李彥欣,景建民,張迪.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4(13):58-60.
[5] 呂冬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國潮產品的創新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4,37(15):13-14+18.
[6]劉洋.民族傳統文化背景下漢服產業發展的困境與策略[J].產業創新研究,2025(02):64-66.
[7]劉茜.“兩創\"背景下曹縣漢服文化傳播與產業發展融合路徑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4(11):121-123.
[8]王澳,于佐君.曹縣漢服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紡織導報,2024(04):13-16.
[9]賀菲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堅定文化自信育人的路徑研究:以漢服文化為例[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4,53(02):230-232.
[10]邢婷.一座縣城的“中國漢服之都”野心[J].時代郵刊,2021(19):33-35.
[11]王璽,張芯悅.新時代漢服文化的價值意蘊、育人功能及實現路徑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1(03):103-110.
[12]陳婭彬.淺談漢服文化的復興與創新[J].藝術科技,2018,31(02):6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