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黨中央對人才的全方位培養、引進和使用進行了重大部署。老齡化社會壓力的加劇以及亞健康人口的不斷增多等諸多不健康因素,導致高品質康養服務、高水平醫療康養以及優質康養業態備受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和經濟產業的關注。隨著康養產業的供給不斷增加,預計到2030年,我國康養產業的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縣域鄉鎮地區因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按區域構建集健康、養老、養生、旅游等諸多業態于一體的康養產業人才鏈,能夠為地區康養行業注入持久的生命力,起到重要的人才推動和儲備作用。
一、洛南縣康養產業現狀分析
據2022年省統計公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省內11個市區的GDP產值中,洛南縣所在的商洛市排名第九,合計902.56億元,名義增速 5.9% 。[2,3]經濟消費水平未達到省內平均水平,消費力明顯不足。參考《康養藍皮書: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對區域康養發展能力的評價體系,評估森林覆蓋率、醫療設施等14個二級指標可知,洛南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特色鮮明,氣候宜居,交通便利,具有深挖的價值,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內涵建設挖掘深度不夠。以該地區極具代表性的景點北斗美麗鄉村溪樂谷為例,服務項目僅限于餐飲、民宿、扶貧農特等方面,服務項目單一,挖掘不夠深入,康養內涵欠缺,健康指導作用薄弱,特色項目缺乏;其次,綠色農產品加工不足。例如,豆腐、核桃、藥材被譽為洛南縣“三寶”,但以上產品的升級改良創新不足,精深加工滯后,經濟價值體現不足;最后,康養品牌地區吸引力欠缺。以該地區最大的康養基地“中國音樂小鎮”為例,康養產業項目雖已有規劃,但目前仍只局限于稍加音樂元素包裝的酒店、廣場、風情街等,缺乏內涵深度,未能從根本上體現“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和需求”,久而久之,導致客源減少,產業乏力。
通過對洛南縣康養產業現狀的進一步分析可以明確,該地構建人才鏈時需因勢利導,創建符合該地資源特色和經濟特點的康養人才路徑,以激發發展潛力,充分發揮經濟價值。
二、綠色康養產業人才鏈構建現狀
(-) 地方頂層設計不足,人才鏈系統規劃尚未形成
人才鏈是貫穿人才選拔、培養、評價、使用、保障各環節全過程的鏈式結構。我國雖然已開始布局關于行業產業的人才頂層設計,但地方政府多從各自的區域產業特點和經濟環境出發,按上級指示分解政策任務。育人政策多由教育部門制定,而教育部門對創新鏈、產業鏈的摸底了解缺乏精準的認知和把握,使得人才供給與需求匹配度、產教融合緊密度無法形成緊密對接,人才鏈對行業產業的積極助力作用無法體現。對全國各省市康養相關政策內容分析可知,相比于2020年,省的康養政策數量較少,位于28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第26名,在政策落地執行、標準引領方面仍有待提升,頂層設計指導力薄弱。
(二)產教融合不緊密,康養人才學科壁壘明顯
產教融合是實現人才供給、推進人才鏈建設的重要方式。康養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綜合多元的職業素養以及多維度的適應能力,而各院校在產教融合的道路上目前僅依靠單一專業與企業之間的機械聯合,缺乏產業發展需求的動態調整、先進理念的創新守正、貼合康養需求的教學革新以及真實實用的校企教學資源。院校專業與康養產業實際需求之間的育人壁壘尚未充分打破,學科壁壘明顯存在,康復職業教育中康養產業人才緊缺、院校學生無處可去的尷尬局面長期存在,“兩張皮”現象十分明顯。這就需要積極探索命運共同體、新型學徒制以及新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突破固化理念,打破學科壁壘,形成緊密的產教融合育人新體系。
(三)職業吸引力不足,人才聚集成鏈動力欠缺
職普分流的推進、工業文明價值觀的缺失以及“獨生子女”政策下父母望子成龍傳統思想的浸潤,導致民眾對職業教育普遍呈現“冷淡”態度,而這種趨勢在近年以及未來的職業教育中依舊根深蒂固。單純從社會地位、薪酬水平、福利保障以及職業前景等多重角度分析,職業教育普遍不占優勢,這也是導致綠色康養產業人才布局分散、人才鏈無法形成的重要原因。如何通過政府調控增強職業吸引力,形成人才鏈集聚抱團現象,將成為影響綠色康養產業發展的重要有利因素。
三、人才鏈構建設想
(-) 構建 5+N′′ 多維度康養服務型人才鏈
人才鏈的構建需要依據目標領域人才的需求類型進行整體布局,詳見表1。
(二)打造“資源+文化”雙元康養產業人才鏈
該地資源和文化的可發展潛力巨大,在人才鏈構建中,可打造以資源和文化為兩翼的雙元綠色康養產業人才鏈,以期繼續深挖其地域文化價值,將地域經濟產值發揮至最大(詳見表2)。
(三)構建“保養 .+ 醫養 ?+ 療養”三融合大健康人才鏈
所謂健康服務,“養”是核心,“醫”是重點,綠色康養產業的發展需要一支集保養、醫養、療養于一體的專業化、精品化、高端化的康養服務隊伍(詳見表3)。
四、人才鏈構建策略建議
(一)加強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導作用,確保人才鏈構建可落地可實現
當地雖然出臺了《商洛市打造“中國康養之都”專項規劃》,但涉及康養產業人才鏈構建、人才培養、校企合作育人等方面的指引決策仍顯空白。因此,應加強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導作用,為綠色康養產業人才體系的管理機制和保障福利做好服務保障,發揮人才鏈構建的頂層設計及校企聯動的紐帶作用,規范行業人才監管,制定針對性強、康養特色鮮明的人才鏈體系。
(二)加快校企聯動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康養人才鏈內生循環機制
在縣域政府、行業層面自上而下地推廣并加大產業教育資源投入,針對縣域綠色康養領域的一線從業人員開展分階段性的職業培訓。圍繞人才鏈相關專業要求,企業與高校合作,逐步開設綠色康養人才鏈相關專業,發揮重點頭部企業的“領頭羊”作用,鼓勵第三方培訓機構開發各領域人才鏈綠色康養服務相關課程資源,促成與綠色康養企業的實習、就業合作,力爭形成專業人才培養、輸送、實踐以及就業的內生循環機制。基于洛南縣政府有關康養產業規劃指引文件的要求,政府做好把關,企業建立健全綠色康養產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為綠色康養產業吸納優質人才,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缺乏、人才流失、專業素養不高、對接產業不緊密的難題。
表1 \"5+N\" 多維度康養服務型人才鏈

表2“資源 + 文化”雙元康養產業人才鏈

表3“保養 + 醫養 + 療養”三融合大健康人才鏈

(三)擴大人才鏈的深度廣度認知,激發綠色康養產業要素活力
中國“音樂小鎮”作為當地特色龍頭企業,應在其基礎上深挖音樂養生價值,充分構建音樂表演與中醫養生相結合的人才鏈,結合傳統文化,從五行音樂養生入手,深化其價值和深層含義,利用專業人才將音樂康養項目做精做細做專。依托資源環境豐富多樣的優勢,積極探索健康綠色生態食品研發與加工相關人才的培養策略。充分發揮專業人才的優勢和作用,促使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借助森林生態旅游與康養產業人才的專業深度和廣度認知,開發綠色康養旅游體驗,以產品產業帶動地區發展,以豐富專業的人才儲備形成區域輻射影響力。
五、結束語
當前,國內多數縣域的綠色康養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雖有所發展,但主要依靠資源和要素的粗放投入,資源利用度低,產業承載、人才吸引、創新驅動的內生需求不足,實際意義上的康養產業和人才鏈構建仍處于探索建設階段。專業化、精品化、高端化的“一專多能”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鏈還需在不同領域分區進行系統化、規范化的挖掘和整合,從資源環境、生態養生、特色產品加工以及健康醫療服務等多方向、多層次、多領域形成人才鏈構建載體,切實提高康養服務品質,形成地方區域品牌,以推動地方綠色康養產業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有韋.張毅:大數據時代的“老有所養”[J].大數據時代,2022(07):20-27.
[2]省人民政府.2022年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4-19].http://www.shaanxi.gov.cn/zfxxgk/fdzdgknr/tjxx/tjgb_240/stjgb/202304/t20230419_2283054_wap.html.
[3]洛南縣人民政府.洛南縣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4-03].https://www.luonan.gov.cn/gk/gk11/117925.htmhttps://luonan.gov.cn/gk/gk11/117925.htm.
[4]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 (2022~2023) [EB/OL].[2023-07-10].2022-2023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amp;ID=147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