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海峽兩岸康養領域產教融合路徑研究

2025-07-26 00:00:00鄭鐵豪劉祥朱婷嫻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5年1期
關鍵詞:康養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9.2;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105(2025)01-0086-06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athways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the Health and Wellness SectorAcrossthe Taiwan Strait

ZHENG Tiehao,LIU Xiang,ZHU Tingxian(Zhejiang Dongfang Polytechnic,Wenzhou 3250o0, China)

Abstract:Asavitalpartofthehealth industry,theelderlycaresectorisexperiencing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opportunities. Thedevelopmentof elderlycareservicesacross theTiwanStraitdemonstratescomplementaryadvantages.China'sTaiwanrigionhas accumulatedextensiveexperienceinindustrymanagement,talentcutivation,andtechnologicalapplication,whiletheChnese mainlandbenefitsfromavastmarketdemandandawellestablishedindustrialchainwhichhasaighdegreeofcomplementarity betweenthem.Promoting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ioninelderlycarecanenhancethemoderizationofservices,standardizetalent training,ndfosterdeprexchages icooyulture,ndduatioisstudyviesthcurrttateofldlyaeusts in bothregions,analyzeskeyaspctsandchalengesof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ion,anddrawsonTaiwanregion'ssuesul practices toexploreasuitabledevelopmentpath.Thefindingsaimtoprovideinsightsintoaddressingthetalentsupply-demand gap and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words: Taiwan Strait; elderly care industry;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以來,中國大健康產業步入黃金期,預計2035年康養領域全球規模可超16萬億,被國際經濟學界確定為“無限廣闊的兆億產業”。然而,當前中國康養服務供給不足,專業護理人員缺口較大,智慧養老等新模式剛剛起步。中國臺灣地區作為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康養產業起步早、基礎好、理念新、技術先進且人才聚集,與大陸在多方面形成深度互補。隨著大陸老年市場快速崛起、政策紅利釋放以及供給側改革,都將助推兩岸養老健康產業合作發展。本研究借鑒中國臺灣地區康養經驗,探索兩岸康養產業產教融合,為破解康養人才培養難題提供路徑參考。

一、推進兩岸康養領域產教融合的重要意義

(一)推動康養服務產業現代化

康養產業產教融合對于推進康養服務產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社會水平。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教融合將加強學校與康養康育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合作,培養大批適應海峽兩岸康養康育產業集群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教服務和智力支撐。[二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共享教育資源,實現信息、人力、教學設施和實習實訓基地等資源的共享、整合和優化配置,充分發揮教育投資的最大效益。[3三是數據要素驅動康養服務高質量發展。通過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賦能,打造康養服務平臺,開拓線上服務空間,將消費者、服務商及運營商聯系起來,實現康養服務信息全鏈條的融通、聚合和共享。

(二)促進康養服務體系職業化

產教融合是破解康養產業專業人才供給數量不足和供給結構短板明顯問題的必由之路。一是推進教學培養模式改革。康養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深度合作,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一線實操過程對接的要求,促進職業院校與康養康育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專業標準、教學標準和畢業學生質量標準,共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的課程體系、開發地方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4二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將聚焦康養服務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熱點話題,依托科研平臺和產學研合作研究,培養出具備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康養服務人才。三是形成智庫中心智力支持。以康養服務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康養人才等為核心的智庫中心,開展康養服務政策研究,組織行業交流會、研討會等活動,推動康養服務體系標準化、規范化、職業化發展。

(三)加快兩岸康養產教融合化

康養產業產教融合不僅有助于提升兩岸康養服務質量,還能促進兩岸經濟、文化和教育的交流與合作。一是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以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牽頭成立海峽兩岸康養康育產教融合聯盟,攜手120家兩岸協會企業共同推進康養服務領域的產教融合,共享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二是促進兩岸產業聯動與經濟轉型升級。兩岸產教融合協作康養產業的發展不局限于康養服務本身,還通過產業鏈條的延伸和拓展,帶動了兩岸醫療、旅游、金融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三是促進兩岸人才就業與創業。康養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2023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總收入規模達到9萬億元,過去五年間以每年約 10% 的速度穩健增長。康養產業包括傳統的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涵蓋了老年食品、用品、保健、保險、旅游、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吸納大量高職畢業生,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二、借鑒中國臺灣地區康養領域產教融合的實踐經驗

(一)中國臺灣地區康養產業發展情況及啟示

1.發展情況

截至2024年8月底,中國臺灣地區22個縣市中有7個縣市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 20% ,進入超老齡化社會。預計至2039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 30% 。中國臺灣地區從1998年開始,先后出臺《老人長期照護十年計劃 2.0? 《銀發族U-Care旗艦計劃》《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等制度,建立了醫養結合的制度體系。中國臺灣地區健保部門從老人生活照料、健康維保等方面制定并落實政策舉措。特點有:一是托老多樣化。中國臺灣地區“托老兼托幼”“托老與大學教育、繼續教育結合”“綠色托老”的理念推行。二是照護長期化。照護機構分為長期照護型、養護型、失智照顧型,均為長期照護范圍。三是服務精細化。養老機構建立精細化、標準化、規范化的作業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四是部門監管常態化。中國臺灣地區有著一套完備的養老機構運營違規懲處和退出制度,職能部門實時檢測機構養老服務質量和老年人體驗問卷反饋。所有養老機構每三年進行年檢,檢查合格者才可重新領取執照,繼續經營。五是土地供給創新化。BOT模式(建設一運營一轉讓),政府建設,民間經營,期滿后歸還政府重新招標推向市場;OT模式(運營一轉讓),政府提供環境、交通、配套設施優越的地塊,民間建設運營,年限為30~50 年,期滿政府收回。

2.經驗與啟示

首先是創新養老項目供地模式。借鑒中國臺灣地區BOT(建設一運營一轉讓)、OT(運營一轉讓)運營模式,充分發揮民間資本活力,由民間投入建設與經營,政府設定合理服務年限,屆滿后由政府收回。這種模式既能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又能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升服務質量。

其次是加強護理技能人才培養。政府職能部門應主動聯合職業院校負責解決養老技能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供給問題,對養老機構中的社工、護理員、護工等專業人才開展繼續教育和培訓,并對機構給予培訓補貼。此外,可結合大陸實際情況,借鑒中國臺灣地區《護理員法》,細化從業者執業內容、業務責任、違規處罰方式、機構設置標準等,建立健全符合大陸康養產業發展的人才管理制度。

再者是以人為本服務管理。在養老場所空間布局上,著重考慮老人身心需求和行動不便,例如設置適老化家具、采用無障礙設計等。與此同時,建立標準、規范、精細的作業流程,提供人文關懷的溫度服務。

最后是普及醫養結合模式。中國臺灣地區養老服務一般依托醫療集團,大部分實現醫養結合且成效顯著。因此,我們應當積極構建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協同發展的新機制,打破資源壁壘實現共享,促進醫護人員合理流動,以此提升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的便捷性,確保醫療服務的無縫銜接與持續跟進。

(二)中國臺灣地區康養產業職業教育發展情況及啟示

1.發展情況

從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臺灣地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已在政策上推動產教融合,2006年增訂發布《大專院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定義范圍、目標要求、合作方式、教學模式及成果評估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在康養服務人才培養方面,中國臺灣地區一般教育體系與職業教育體系有著清晰的分工:研究生教育主要由一般教育體系承擔,實踐型、應用型的本科及專科層次教育則集中在職業教育體系。到了21世紀初,中國臺灣地區形成了以政府牽頭、學校主導的產教融合機制,成功實現企業與市場需求和學校人才供給的有效匹配,達成產學研一體化目標。

一是設置產教融合協調機構。中國臺灣地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于2001年成立“技職校院產學合作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集合中國臺灣地區的經濟、建設、工業、農業、貿易、人力資源等事務主管部門,以及學術界、產業界等多部門多領域人員,是產教融合的指揮中心,承擔政策法規制定、計劃審核、綜合協調等職能。二是成立區域產教融合中心和技術研發中心。2002年,以臺灣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云林科技大學等6所大學為中心,中國臺灣地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設立區域產學合作中心,還增設了40個技術研發中心,鼓勵教師參與企業技術的創新和研發。其中,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以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為主。美和科技大學定位為健康產業服務技術研發中心,負責健康照護服務技術開發以及產學合作推廣。三是建立產業園區項目合作補助機制。中國臺灣地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采用補助和企業資助相結合的方式,對產教融合項目提供資助,康養服務類項目資助率居中上水平。四是建立產教融合資訊網,為校企搭建信息交流平臺。企業在該網站發布人才需求信息,搜尋合適的研發人才;學校在此平臺上為學生尋找實習實踐就業的對口企業。該平臺創建超鏈接,可通達各區域產教融合、技術研發中心網頁,成為外界了解產教融合的窗口。五是構建產教融合評估制度。教育主管部門委托專業機構,每年定期對產學中心、研發中心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進行評估。借助實時反饋機制,推動學校提升教學質量與科研成果,并以此作為調整產教融合項目資助力度的重要依據。[

2.經驗與啟示

中國臺灣地區各高校成立創業育成中心,吸引康養服務領域企業廠商進駐校內,共同開展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大陸地區康養專業高職院校借鑒臺灣地區產教融合形式:一是訂單式培養技術人才,高校與養老服務企業協議培養企業所需專業技術人才;二是成立創新育成中心和技術服務中心,運用學校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科研技術,提供康養服務技術服務;三是設立產教聯盟,學校、行業協會與企業三方簽訂深度合作協議,組建產教聯盟。由康養服務專業帶頭人牽頭成立研究小組,一方面協助康養服務商舉辦產業研討會,促進校企之間的經驗交流與資源共享;另一方面組織開展教學觀摩活動,讓學生直觀了解康養服務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在實踐場景中提升職業實操能力。

(三)中國臺灣地區康養產教融合平臺發展情況及啟示

1.發展情況中國臺灣地區的長庚養生文化村興建于1990年,位于臺灣地區桃園龜山鄉,占地約34公頃,經過30多年的建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醫養教”模式。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重視教育與產業結合,主張“學用合一”,通過長庚科技大學、長庚醫院等機構,閉環形成“教育-實踐-就業”的“產教融合”模式。定向培養方面,長庚科技大學課程內容與養生村需求直接對接,開設護理、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健康照護等專業,每年為養生村輸送約200名專業人才,員工留存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實踐課程方面,學生定期進人養生村實習,參與健康評估、活動策劃、日常照護等實務。師資共享,養生村的資深護理師、社工師擔任兼職講師,傳授一線經驗。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方面,養生村作為長庚醫院和大學的研究基地,進行老年健康、智慧養老等課題研究。學生參與數據收集與分析,推動養老服務創新,開發適老化智能產品。學生團隊針對養老需求設計解決方案,如遠程健康監測系統,成功項目可在養生村試點應用。位于臺灣新北的雙連安養中心是臺灣一所綜合性長期照護機構,2000年以來經過三期建設,產品配置滿足從高齡自理型、輕度介護型、重度護理型到失智型長者的完整需求體系。雙連安養中心以“尊嚴的老年生活”及“身心靈平衡發展”為目標理念,讓每一位老人感受“家”的溫暖,設置咖啡廳、圖書室等公共設施,是一個有活力感、社交感的活動平臺。

2.經驗與啟示

在康養產業發展進程中,中國大陸地區可充分借鑒中國臺灣地區的先進經驗,守正創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借鑒中國臺灣地區的醫養模式。當地在養老服務與設施建設中推行“身心靈”全方位照顧理念,構建分層照顧體系,既重視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也強調關愛老年人的心靈,這為豐富康養服務內涵、優化服務質量提供了新思路。二是推動“校企醫”協同育人。鼓勵職業院校與養老機構、醫院共建產業學院,開設“訂單班”,實現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有效提高康養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三是強化實踐教學比重。建立養老機構實習基地,要求學生完成至少6個月一線輪崗(如護理、康復、管理崗位)。設立從初級照護員到高級健康管理師的職業資格認證,打通職業普升通道。四是政策激勵企業參與。對開展養老職業教育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鼓勵企業設立專項獎學金、

提供學費補助。

三、探索兩岸康養產教融合的方向路徑

國務院臺辦于2022年5月出臺《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若干措施》提出,進一步支持浙江對臺工作的深入開展,服務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其中,重點支持溫州創建海峽兩岸大健康產業園。創建兩岸康養特色平臺是對兩岸大健康產業園的有力支撐,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探索建設兩岸智慧康養學院,聯合康養領域的國企民企、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共建“醫康養護教產研”一體化海峽兩岸康養小鎮。

(一)建設兩岸康養產業合作高地

在溫州已建成生命健康小鎮的基礎上,聯動多方資源,打造“康養、醫療、教育、食品、老年用品市場及市場企業”等為一體的海峽兩岸康養小鎮。

一是推進臺資臺企精準招引。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行動,緊町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的重大研發、成果產業化項目,繪制大健康產業招商地圖、企業招引目錄,“按圖索驥”對目標企業調研考察,精準對接意向落地企業有關需求,有效提升對臺招商的精準度和落地率。

二是構建兩岸優質企業梯隊。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進行跨界融合、聯合開發、市場推廣,形成上下游一體化的健康企業集團。爭取臺灣健康龍頭企業集團在溫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等。引導海峽兩岸大健康企業以專業分工、訂單生產、服務外包等方式開展合作,推進企業與政府、高校院所、服務機構等的緊密合作。

三是設立兩岸健康產業合作輔導中心。借鑒中國臺灣地區輔助企業成長“十大輔導體系”有效做法,建設溫州市康養產業輔導中心,在規劃設計、產業招商、項目落地、市場拓展、企業融資、法律支援等方面為兩岸健康企業投資合作提供專業化服務。重點支持康養康育龍頭企業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兩岸康養康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推動其與高等院校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共訂培養方案、共建課程教材,共創實驗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

四是共同提升康養康育產業水平。整合兩岸大健康醫療機構、康養康育產業及重點企業,協同搭建智能化大健康產業創新孵化平臺和智慧供應鏈平臺,聯合推動康養康育產業與新一代人工智能、5G、物聯網、智能機器人、云計算、大數據信息技術、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新興產業的融合創新,為康養康育產業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智能大數據等創新服務支撐。[8]

(二)建成兩岸康養職業教育示范中心

借鑒中國臺灣地區高校“大健康思維”,建立以產業、行業、企業、需求為動力的,政府牽頭、學校主導的產學研合力機制,建立專業化醫養結合人才培養體系,建成兩岸康養職業教育示范中心。

一是構建兩岸康養專業開放育人體系。職業院校應積極落實國家產教融合政策,創新育人模式,打造開放的康養專業育人體系。探索彈性學制,推行 1+X 證書制度,完善聯盟內學分互認,實現跨校、入企選課,拓寬學生自主學習渠道。康養類職業院校要根據當地行業產業實際,深人調研康養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培養要求,形成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增加醫養結合、社會工作等專業,在護理、家政、康復等專業中設置康養的專業方向。[10]以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兩岸智慧康養學院為例,學院構建兩岸多層次健康人才培養體系,搭建前沿課程體系;集聚100余家企業機構,成立智慧急救與健康管理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聯合綠城集團、現代康養公司以及怡寧醫院聯合打造醫康養產教融合實踐中心。

二是加強康養師資力量建設。在人才引進模式上,采取多元靈活的方式。開展“候鳥式”專家授課,邀請醫療、養老、生物技術等領域的科學家在特定學期或學年,到溫州為師生開展專題講座、指導科研項目。設立“飛地教研中心”,讓中國臺灣地區職業經理人、創新性科技領軍人才及其團隊在當地開展教研工作,研究成果與溫州共享。實施“院校導師交流計劃”,柔性引進相關人才,為本地教師傳授先進教學經驗與前沿學術知識。在人才引進渠道方面,與臺灣地區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院校推薦優秀畢業生、科研人員作為實習教師或專職教師的方式引進人才。

三是推進兩岸產教融合。支持康養領域的龍頭企業和職業院校合作,共建大師工作室、產業(行業)學院、產教職教集團及實驗實訓基地等,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與龍頭康養企業緊密合作,共同定制人才培養方案,精準設置課程體系,確保學生所學知識與技能高度契合市場需求。雙方合作開發針對性教材,將行業最新的技術、理念和實踐案例融入教材內容。[10]

四是探索兩岸康養社會服務標準。發揮溫州作為康養服務業試點城市的優勢,引入臺灣康養服務業專家團隊為溫州康養產業提供更全面、更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產業規劃及項目規劃。聯合兩岸康養服務行業專家分析康養場所的環境選擇、內部設計、設施配備、飲食供給、護理能力、醫療水平等因素,探索制訂兩岸康養服務行業標準、康養護理醫療工作人員職業資格準人制度。

(三)構筑兩岸康養產教融合小鎮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新型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強調聚焦特定產業,融合文化、旅游等多元要素,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特色空間。大健康產業是溫州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可籌劃兩岸康養產教小鎮,打造一個融合康養服務、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產業協同的綜合性平臺。

1.科學設計小鎮功能布局。康養小鎮坐落在溫州生命健康小鎮西側的金竹嘉園,由臺灣設計團隊潘冀建筑事務所設計。小鎮以“醫養教”組建康養綜合體:一是綠城康養核心團隊,以“醫食住行、頤樂學為、怡康養護”理念,構建了康養地產開發、小微機構運營、社區康養服務、咨詢培訓服務、康養物業服務及適老化改造六大核心產品體系。[12]二是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金竹校區,康養專業群學生1100人教學與實訓基地,2022年與臺灣大健康產業龍頭企業斯米克集團合辦康養特色中等職業高中,規模2000人,拉長了康養專業中高職銜接培育期。三是怡寧醫療機構。醫院引入臺式管理理念,以慢病管理、康復治療,失能失智照護為主要特色,為金竹嘉園提供醫療保障。小鎮打造全齡化學院式康養社區綜合體,成為浙江乃至全國頤養社區標桿式項目。

2.培育推進兩岸產教融合。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探索發起海峽兩岸康養康育產教融合共同體(聯盟)。聯盟成員單位在“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專業課程設置、師資力量、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等共建共享:一是建設兩岸智慧康養學院。以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金竹校區“醫康養護教”五位一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康養專業群基礎為試點,聯合兩岸康養協會及龍頭企業,共建專業課程、共育科研人才、共拓培訓市場。同時運用康寧醫院、現代養老等院區資源,推進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社區養老等兩岸康養項目建設。二是設立兩岸康養康育實習實訓站點。依托溫州、浙江乃至大陸規上企業、限上服務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臺資企業,設立一批產教融合實習實訓站點。三是組織兩岸康養康育專業融訓培訓。每年組織聯盟內不少于1000名兩岸高校學生到醫療、康養、康育企業開展產教融合實訓活動。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不少于總課時的50% 。

3.切實打造小鎮產教樣板。一是形成醫養結合體系,助力康養人才培養。一方面,利用提供社會實踐、開展實踐教學、提供頂崗實習機會、創造就業崗位等方式實現人才聯合培養。另一方面,在醫養教聯合培養模式下鍛煉出的高素質人才可在示范基地內實習、就業;二是成立兩岸康養研究院,發布行業標準智庫成果。從康養服務的質量規范、設施設備的配備要求,到從業人員的資質標準等各個方面,都將進行明確界定。例如,在康養服務質量規范方面,將對服務流程、服務內容、服務評價等制定詳細的標準,確保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個性化的康養服務;[在設施設備配備要求上,針對不同類型的康養機構,如養老院、康復中心等,規定應配備的醫療設備、康復器材、生活設施等的種類和數量;對于從業人員資質標準,如護理人員、康復治療師、營養師等,制定相應的學歷、技能、職業資格等要求;三是舉辦兩岸康養論壇,打造兩岸康養交流主陣地。舉辦海峽兩岸大健康產業合作發展論壇,策劃眼腦健康、再生醫學、康養休閑等專題論壇,吸引兩岸康養產業投資商、教研師生、養老服務人員和社會志愿者等人群的專業交流與互動。

綜上所述,本研究聚焦兩岸康養產業在市場需求、產業鏈完整性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和潛力,通過分析兩岸康養產業的現狀,借鑒臺灣地區在康養產業管理、人才培養及技術應用上的經驗,提出建設海峽兩岸康養小鎮的實踐思路,包括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等路徑,構建兩岸康養產業合作高地,創建職業教育示范中心,探索兩岸康養社會服務標準,促進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但是,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缺乏對兩岸康養產業合作長期效果的深人實證研究,以及部分建議實施細節有待完善。后續研究將結合更多案例,剖析產教融合的實施效果,探索成功經驗推廣路徑。

參考文獻:

[1]朱磊.經濟·管理學研究:兩岸經貿合作專題研究[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05):54-55.

[2]齊求兵.基于人民滿意視角的湖北高職院校發展差異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26(01):12-17.

[3]王嘉,吳森林,吳麗慧,等.醫學職業教育集團在衛生人才培養中的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33-34.

[4]盧山.關于我省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報告[J].浙江人大(公報版),2021(05):56-58.

[5]楊博維,薛曉.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J].天府新論,2013(01):77-81.

[6]溫州市臺辦.唱響兩岸融合發展的溫州好聲音[J].兩岸關系,2023(08):52-53.

[7]新全球化智庫.健康中國城市大腦大數據平臺暨新時代大健康產業創新聯盟(基地)戰略合作方案[EB/OL].(2020-02-15)[2025-2-19].https://www.sohu.com/a/373097980532369.

[8]楊薏琳.面向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的產教聯盟協同育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12):12-18.

[9]朱曉卓.康養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生態圈的構建研究[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23,6(05):369-373.

[10]桂晶晶,謝宇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就業課程教學深度融合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4(07):197-200.

[11]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2024年中國十大最火養老院品牌一覽,誰能保障2.8億老年人晚年生活?[EB/OL].(2024-04-02)[2025-2-19].https://xw.qianzhan.com/t/detail/556/240402-84614ea4.html.

[12]李攀,曾瑞明,許敏.智慧時代互聯網 + 居家養老服務的實現路徑[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3):43.

(責任編輯:麻小珍)

猜你喜歡
康養產教融合
錨定縣域資源構建綠色康養產業人才鏈模式探討
國際公關(2025年12期)2025-08-26 00:00:00
中外森林康養研究及發展概述與我國對策分析
打造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決策(2025年7期)2025-08-18 00:00:00
海外拓展專場、康養產業論壇、首發經濟專場等同期論壇成功舉行
生活用紙(2025年7期)2025-08-07 00:00:00
重塑產教關系打破阻礙融合的 “隱形圍墻”
在線學習(2025年6期)2025-08-02 00:00:00
產教融合迎來 “黃金時代”
在線學習(2025年6期)2025-08-02 00:00:00
產教融合需要真“融”真“合”
在線學習(2025年4期)2025-07-26 00:00:00
構建教育界與產業界的 “旋轉門”
在線學習(2025年4期)2025-07-26 00:00:00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91|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久久国语对白|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亚洲天堂免费|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欧美h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久青草免费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永久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久久a级片|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91|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69精品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乱伦视频|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亚洲区一区|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 亚洲性视频网站| 91免费片| 婷婷综合色| 免费aa毛片| 国产91视频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欧美成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一区| 亚洲国产清纯| 国内毛片视频|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色网|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天天爽免费视频|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网在线国产|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久久婷婷六月|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亚洲乱码视频| 99精品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