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7-0075-04
籃球運動屬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目,具有對抗性、集體性和多變性的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背景下,籃球大單元教學得到有效的推進和落實,但仍存在著學習目標未量化、學習內容碎片化、學習過程學練賽關聯弱、學習評價單一化等問題?;诖耍疚囊浴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為依據,結合當下小學籃球教學現狀,遵循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情分析情況,注重“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以四年級1班32名學生為實踐對象,開展四年級籃球“簡單組合動作與簡易戰術配合的2v2比賽”主題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為解決籃球大單元教學存在的問題提供參考。
一、大單元教學設計思路
(一)學情分析
學生所在學校每年都會舉辦班級籃球比賽,學?;@球氛圍濃厚。通過對四(1)班的訪談,了解到學生均參與過籃球的游戲和比賽,對于籃球項目有初步的認知,可以自主完成運球、傳球、投籃等基本技術動作。
(二)設計思路
基于對四(1)班學生學習情況的調研測評,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確定為簡單組合動作與簡易戰術配合的2v2比賽。為了強化學生敢于投籃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為了規避學生習慣性運球、不懂得抬頭觀察的問題,本單元先設計了傳球、投籃的基本技術學練以及簡易技術組合應用(傳球切入接球投籃);緊接著安排行進間高手投籃技術和運球投籃組合技術的學練,然后進階在弱防守下運傳投技術的整體簡易組合,重點培養學生敢于運球推進吸引防守后傳球并迅速擺脫接球投籃/上籃的意識和能力;最后設置籃球嘉年華,在真實的或模擬的比賽情境中,嵌入進攻、對抗、戰術、配合的學練情境,幫助學生體驗到多變性、不可預測性,實現運動能力的提升[](圖1)。

二、大單元學習內容要點與課時占比
本大單元將從新課標對專項運動技能內容要求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六個方面對課程內容結構進行設計[2]。(表1),為了實現本單元的主題目標以及單一技術學練和組合技術的有機融合,將單個基本技術分別融入傳投、運投、運傳投的進階學習任務中,讓“學、練、賽”貫穿每一節課以及整個單元過程中?;A知識與基本技能包括違例、犯規的基礎知識和雙手胸前投籃、行進間高手投籃等基本技能,共計5學時。技戰術運用包括技戰術組合(切人接傳球投籃、接球運球上籃等)和技戰術運用(傳切、多打少運傳投組合),共計6學時。體能版塊包括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共計2學時。展示或比賽包含個人技能賽、小組合作賽、攻防對抗賽和籃球小賽季;規則與裁判方法包括特定規則的設定以及基礎的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包括觀賞(積極的防守、相互的鼓勵等)和評價(團隊配合意識、頑強拼搏精神等);三個版塊合計5學時,所有合計18學時。
三、大單元學習目標
(一)運動能力
通過專項體能練習,提高快速起動、變向的能力,發展靈敏、協調、力量等體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好及以上水平。距離籃筐2米,5次投籃至少命中1次;相距3米的傳球5次成功至少2次,比賽中運球吸引防守傳球擺脫接球投籃/上籃5次成功至少1次;能說出5個以上籃球基本比賽規則,能正確做出3種以上違例或犯規的裁判手勢。在簡化規則的情況下,積極參與和執裁簡易籃球比賽,學會欣賞籃球比賽,能簡要分析在比賽中的優勢及不足。
表1四年級下學期籃球大單元內容要點與課時分配表

(二)健康行為
積極參與校內外籃球活動,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能正確選擇場地器材與適宜方法,提高安全鍛煉的意識等。了解運動損傷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以及一些基本的運動損傷常識與預防方法,懂得籃球學練前后熱身和放松的重要性,掌握籃球專項熱身、放松的方法。在學練過程中面對挑戰和失敗,能很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并嘗試自主總結失敗原因和解決辦法。能適應不同的分組形式,學會與同伴合作完成“學、練、賽、評”任務。能適應不同的場地條件,并選擇安全的活動場地。
(三)體育品德
在學練與比賽中不斷挑戰自我,遇到困難不退縮,勇于承擔責任,能主動鼓勵隊友。在比賽中遵守規則、尊重裁判,接納比賽結果。表現出良好的參賽與觀賽禮儀,并將這種良好的體育道德和賽場禮儀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
四、大單元學練賽方案
為提高學生在真實、復雜的運動情境或生活情境中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結構化思維、體育整體觀與核心素養[3],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確定為簡單組合動作與簡易戰術配合的2v2比賽,共18次課。第1次課安排運、傳、投和移動能力測試;第2-6次課先設計傳球、投籃的基本技術學練以及簡易技術組合應用(傳球切入接球投籃),并在第6次課安排了限制條件下的2v1比賽(傳投),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并引導學生在攻防對抗中嘗試運用傳投組合技術;第7-12次課,安排行進間高手投籃技術和運球投籃組合技術的學練,提升行進間運球快速銜接上籃或投籃的能力,強化上籃和投籃的靈活運用;第12次課2v2比賽檢驗傳投和運投組合技術的學習成效;第13-15次課是在弱防守下運傳投技術的整體簡易組合,重點培養學生敢于運球推進吸引防守后傳球并迅速擺脫接球投籃/上籃的意識和能力;第16-18次課是籃球嘉年華,包括個人技能挑戰賽和2v2比賽,注重賽場禮儀的教育以及賽后的總結表彰,讓學生全方位、多角色、沉浸式感受籃球運動的魅力(大單元學練賽方案見二維碼)。
五、大單元教學策略
(一)四動課堂助力學習目標有效落實
在“雙新”背景下,體育教師都在努力向課堂要質量,面對真問題,進行真研究,通過四動課堂:問題驅動(通過“如何在2v2比賽中合理運用組合技術和簡易的戰術配合”核心問題以及問題鏈驅動學生思考與探索)、情境調動(以籃球2v2比賽的真實情境調動學生學練的熱情)、工具撬動 (通過信息化設備回放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動作表象、實時糾正錯誤動作等)、平臺互動(鼓勵各小組通過積極的合作、交流、探究,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解決籃球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指向學生更多的實際獲得。
(二)游戲化教學提升學生學練賽興趣
本節課以“游戲化教學”貫穿始終,在課程設計中 90% 以上的內容均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練,練中賽(例如:強化運控和對抗的運搶游戲、提升運球和觀察能力的搶占堡壘游戲、提升傳球能力的傳搶游戲、提升投籃穩定性的投籃淘汰游戲、提升配合意識的2v1游戲等);根據不同教學目的和教學條件,創設不同情景的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技術的意識。
(三)現代籃球教學理念實現項目完整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遵循現代籃球教學理念“技術一技能一實戰比賽”,先有技術教學,過渡到對抗性的技能教學,然后進行實戰對抗比賽檢驗技術和技能教學,有助于學生在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中形成結構化的思維與能力,提升學生在復雜、真實的運動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
(四)小組合作學習達成合作探究能力
籃球是集體項目,在教學中應該貫穿小組合作式、討論式和探究式學習,通過每節課的小組合作練習培養學生探究式、啟發式的思維,設置讓小組集體討論來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逐漸養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團隊戰斗力,為接下來的技戰術學習奠定基礎。
六、小結
大單元結構化教學能夠有效實現籃球項目學習的系統化、科學化和完整化,有助于提高學生在真實、復雜的籃球實戰情境中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結構化思維,實現籃球育人價值的切實落地。但在實踐過程中還是需要教師根據學生性別、興趣和能力分層分類、因材施教。在籃球大單元推進過程中,應秉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聚焦學習主題,實時優化調整,指向學生的實際獲得以及核心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川張慶新,陳雁飛,秦治軍,等.小學球類“實戰比賽”主題下的大單元教學進階設計一以足、籃、排三大球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21,4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22.
[3]張慶新.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體育結構化教學[J].教育科學研究,2024(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教育學院2022年科研課題“義務教育階段校園籃球一體化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策略研究”[YB2022-06]研究成果]
(1.清華大學附屬小學100084)(2.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100009)(3.北京大學附屬小學100871)(E-Mail:3652025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