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生活化視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學習情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開展初中物理教學,許多教師嘗試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和實用.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生動有趣的例子和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物理學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1].
1初中物理教學課程特點分析
1.1 基礎性
初中物理課程從最基礎的測量人手,學生首先要掌握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方法.在機械運動學習中,從定性認識運動的快慢開始,逐步建立速度概念,學會測量和計算速度;聲現象部分讓學生認識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規律,了解聲音的基本特性;物態變化內容涉及溫度概念的學習,引導學生認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自然現象;光學知識從光的直線傳播規律開始,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現象;透鏡部分文章編號:1008-0333(2025)20-0092-03先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透鏡,再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電學知識從認識兩種電荷開始,逐步學習電流、電壓、電阻等基本概念,掌握串并聯電路的基本規律.這些基礎知識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為學生構建了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識體系
1.2 實踐性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貫穿各個單元.測量教學中,學生要學會使用量筒、溫度計等基本儀器;在光學實驗中,學生使用光具座、平面鏡等器材探究光的傳播規律和成像條件;物態變化單元設計了多個實驗探究熔化溫度、沸騰條件等規律;質量與密度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電學實驗部分尤為豐富,包括探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規律,測量電阻和小燈泡的電功率等.每個實驗都要求學生獨立操作、認真觀察、如實記錄、分析數據,在實踐中掌握科學研究方法[2].
1.3 應用性
初中物理知識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聲現象部分讓學生認識噪聲的危害,學會降低和控制噪聲;物態變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蒸發、結霜等現象;光學知識解釋了人眼視物的原理,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眼鏡;密度知識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幫助學生理解漂浮、沉沒現象;電學知識貫穿家庭生活,學生掌握了安全用電常識,理解家用電器的工作原理,學會計算用電量;電與磁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電動機、電磁繼電器等常見電器;信息傳遞部分讓學生了解電話、廣播、電視等現代通信設備的基本原理;能源知識培養了學生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2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2.1 生活化教學理念認知不足
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表現出對生活化理念理解不深入的現象,教師普遍采用簡單化的教學方式,僅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幾個生活實例,就認為完成了生活化教學.具體表現在備課階段,教師習慣按照教材編排順序設計教案,很少思考如何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來闡釋物理概念,導致教學內容與教材基本相同.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習慣性地將重點放在物理公式推導和例題講解上,對于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往往淺嘗輒止,未能深入挖掘生活中蘊含的物理原理
2.2 教學資源生活化程度有限
當前,初中物理教學資源建設存在明顯的生活化程度不足問題,主要體現在物理實驗器材配置方面.學校實驗室普遍使用統一標準的實驗器材,這些器材雖然能滿足基本教學需求,但與學生日常生活接觸的物品存在較大差異;物理教材中的實例和案例大多沿用傳統內容,許多插圖和情境設置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與興趣;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多媒體資源主要來源于網絡教學資源庫,這些資源普遍存在雷同現象,且更新速度較慢,難以反映當前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實驗室與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相對滯后的情況在大多數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限制了學生開展創新性實驗和生活實踐的機會[3].
2.3 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脫節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呈現出與學生生活實際明顯脫節的狀況,教師在講授物理概念時,往往直接給出定義和公式,很少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物理現象中歸納總結規律.以力學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時,常常直接列出計算公式要求學生記憶,而不是從學生騎自行車、乘坐電梯等日常體驗出發進行教學.
3生活化視角下初中物理教學的策略探究
3.1 導入環節生活化
教師在設計物理課程導入環節時,要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深入挖掘生活現象中的物理規律.導人素材的選擇應立足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創設能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問題,引導學生對已有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質疑,激發探究物理規律的內在動力.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已有經驗與新知識的銜接,幫助學生在原有認知基礎上建構新的物理概念.例如,聲學知識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校園環境中的聲音現象,探討不同聲源的振動特點,分析聲音傳播的介質條件,思考影響聲音傳播的各種因素,通過系統的問題設計和現象分析,讓學生意識到聲音傳播規律的科學性,激發深入探究的興趣
3.2 講解環節生活化
物理概念的講解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基礎之上,將抽象的物理規律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具體現象.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精準把握知識的本質屬性,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路徑,講解方式要注重概念形成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物理規律的內涵.例如,在光的傳播規律教學中,教師要從光源發出的光線入手,分析光線傳播的空間特征,探討影響光傳播的各種因素[4].
3.3 練習環節生活化
物理練習設計要突破傳統習題演練模式,構建融合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性練習體系.教師要根據知識特點和學習目標,設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驗證物理規律.練習內容應該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和探究性,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5」.
4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本案例選取某市重點中學八年級物理課程中的“光現象”單元教學實踐,該校地處城市中心區域,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探究意識,任教教師有十年教學經驗,在物理教學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光現象”單元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內容,涉及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等核心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光學知識理解存在困難,抽象概念難以掌握,實驗操作能力有待提升.基于學情分析,教師決定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利用校園環境中的自然光現象設計教學活動.學校物理實驗室配備了光學實驗器材,具備開展探究活動的基本條件.案例記錄了教師在光現象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具體過程,包括教學設計、實施過程和教學效果分析,為物理教學改革提供了實踐參考.
4.2 生活化教學策略
案例中,教師圍繞光的直線傳播規律設計了系統的生活化教學方案.在導人環節,教師在陽光充足的上午,帶領學生來到教學樓前的空地,觀察教室窗戶的朝向與室內光線明暗的關系.引導學生思考建筑設計中的采光問題,探究窗戶位置、大小對室內采光效果的影響,激發學生探究光傳播規律的興趣.在講解環節,教師利用實驗室的遮光設備創設暗室環境,通過小孔成像實驗展示光的傳播特性.學生使用光具座和平行光管觀察光線路徑,分析光線傳播與障礙物投影的關系.教師指導學生繪制光路圖,建立光線傳播的空間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在實驗探究中,學生分組完成“光線追蹤”實驗.利用激光筆和煙霧觀察光線傳播路徑,測量光線經過的點與直線的關系,驗證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了使用光學儀器的方法,提高了實驗操作技能.課后,教師布置觀察和記錄日常生活中的光現象任務,要求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光線傳播實例,用所學知識解釋觀察結果.學生通過觀察路燈照射、日影變化等現象,加深了對光的傳播規律的認識,實現了知識向生活的遷移
4.3 實施效果評估
本研究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和測試成績三個維度評估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效果.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各40人,實驗持續一個月.課堂觀察記錄學生參與度,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態度轉變,單元測試比較兩個班級的學習效果,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導人、講解、練習到評價各個環節實施生活化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案例分析表明,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光現象單元的應用取得了積極成效,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意識和學習成績均有顯著提升.生活化教學策略為物理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對推動物理教學質量提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洋.生活化視野下初中物理教學策略探究[J].理科愛好者,2024(04):97-99.
[2]王磊.生活化視野下初中物理教學的開展策略[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04):44-46.
[3]張小玲.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成才之路,2024(04):101-104.
[4]王凱.生活化視域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3(05):95-97.
[5]單冬梅.基于生活化視野下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04) :24.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