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只有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實現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當前,全民閱讀已進入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階段,作為與經濟社會同頻共振的文化載體,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需要在這一背景下做深做細,為讀者提供新形勢下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大餐,通過不斷優化推廣策略、提高閱讀推廣質量,滿足讀者日益多元的閱讀需求。
高質量發展與閱讀推廣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社會轉型、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央推進高質量發展,要求各行各業加快從“數量和硬件優先”的發展模式中擺脫出來。從圖書館的角度來看,就是要從過去填補空白式的、追求高大上的粗放式發展向注重工作績效、注重服務質量、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的方向轉移,在創新中求進步,在轉型中求發展。[1
得益于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圖書館閱讀推廣有過快速發展的時期,但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改變,以往閱讀推廣重視活動規模、參與數量的形式逐漸式微。很多館員都有這樣的感受:隨著活動舉辦頻次的增加,參與活動的讀者反而變少。是大學生不愛閱讀了嗎?“組織者眾眾,參與者寥寥;講座者芊芊,聆聽者凄凄”的現象絕非個例。究其原因,是讀者的需求發生了改變,讀者的選擇更加多元化了。圖書館閱讀推廣的重心需要從“重數量”轉向“數量與質量并重”,更加注重服務育人的品質,關注師生讀者的感受。
探究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高質量發展路徑,需先厘清當前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挑戰,然后針對性地提出優化策略,提高活動質量。
當前閱讀推廣面臨的挑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面臨更大的挑戰,主要涉及讀者和高校圖書館兩方面的因素。
來自讀者需求和參與動力的挑戰。首先,讀者閱讀需求分化帶來推廣挑戰。大學生的閱讀需求日益多樣化,不同專業學生對閱讀資源的需求差異顯著:理工科學生需要前沿科技文獻,文科生偏好經典著作;閱讀目的也各異,如學術研究、興趣拓展和職業規劃等,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面臨著“眾口難調”的壓力。
其次,讀者閱讀偏好轉變帶來適配難題。中國青年閱讀指數顯示,嚴肅文學正成為青年閱讀的深化選擇,青年內容閱讀偏好“輕學術”,通過嚴肅閱讀、專業典籍的系統閱讀來構建知識體系。3圖書館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活動形式和內容,以滿足大學生群體的需求。閱讀推廣內容適當采用“輕學術”的語言風格或形式,幫助大學生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最后,學業與就業壓力下的參與動力不足。近年來,考研與就業壓力帶來的焦慮和浮躁情緒,也影響了大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降低了其對活動參與的興趣。由于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完成課程學習和科研任務,還要積極準備各種就業考試,大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相對飽和,除了必需的學業和課業要求以外,非必需的其他活動很難被列入大學生的日程安排。這也對閱讀推廣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過活動精準供給讀者所需資源,幫助讀者減輕就業和學業壓力,引導讀者建立受益終身的閱讀習慣,進而提升綜合素質,成為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閱讀推廣人需要重點考量的命題。
來自圖書館自身的挑戰。一方面,圖書館面臨人力與經費雙短缺困境。優質的閱讀推廣活動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和人力資源。然而,高校圖書館經常缺乏專業的閱讀推廣館員。現有從業者多為兼職或者半路轉行,導致人力資源結構性短缺。此外,缺少經費支持也是普遍難題,部分高校館閱讀推廣活動經費大多來自贊助,由于資金和資源限制,常導致支持活動開展不充分,直接影響活動質量和效果。
另一方面,傳播形式單一造成宣傳效能不足。有效的宣傳推廣對閱讀推廣活動的成功舉辦至關重要。部分高校推行閱讀學分制,把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納入學分考核體系,這一舉措對提升學生參與度具有積極作用。由于過多的信息分散了大學生的注意力,單純的線上傳播不能滿足讀者對活動的深入了解,對于一些重點活動,如果沒有面對面、點對點的宣傳推廣,傳播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除了線上形式以外,最好能結合具體活動聯系到各院系團委,以面對面的形式為讀者做好宣傳推廣工作。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舉措
雖然面臨一系列挑戰,但也要看到新形勢下閱讀推廣工作的發展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民閱讀。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已經連續12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推動全民閱讀工作持續深化。在此背景下,圖書館發展需緊密順應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在閱讀推廣中實現從“規模優先”到“規模與質量并重”的轉型,不僅關注活動的規模與形式,更注重活動對讀者帶來的感受。東莞圖書館原館長李東來反復強調,圖書館高質量發展將是內源性要素為主的發展。內源性要素為主將更加重視圖書館工作和服務品質、注重讀者感受和體驗。[4這就要求圖書館館員把工作做得更仔細、更嚴謹。具體到閱讀推廣的策略層面,可借鑒傳播學拉斯韋爾的5W模式,把圖書館和讀者分別作為傳播者和受傳者,訊息代表的是文獻資源,渠道代表閱讀推廣中的傳播方式,效果即讀者的感受和體驗。在此基礎上仔細探究每個環節,提出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閱讀推廣策略。
空間功能重構與專業團隊建設。隨著讀者閱讀認知的深化與閱讀需求的多元化,圖書館正從單一閱讀功能空間向多功能空間轉型,逐步發展為集閱讀、社交、學習于一體的公共文化中心,其多元功能和吸引力促使閱讀逐漸成為現代人生活與社交的重要要素,如河南農業大學圖書館的目標是建設成為學校的文獻保障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學術交流中心、校園文化中心。空間建設上,龍子湖校區圖書館不僅考慮了傳統的閱讀功能,而且充分考慮了讀者的學習功能、社交功能,集報告廳、研討間、展覽區、休閑區、信息共享空間、沙龍活動區、特藏室等多功能于一體,充分滿足學生的獨立閱讀、合作學習等多種需求。此外,要提升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閱讀推廣能力,打造專業的閱讀推廣團隊,定期舉辦館員論壇,進行專業知識分享、集體學習和研討,推進圖書館的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文獻保障體系優化與特色資源凸顯。基礎服務是閱讀推廣活動的基礎與支撐,閱讀推廣活動是圖書館服務的顯性表達。[5沒有好的文獻保障,難以做到高質量的文獻閱讀推廣。在做好空間建設的同時,河南農業大學圖書館重視文獻保障等基礎服務,在文獻采購中嚴把質量關,按照“需求導向、節約成本、動態調整、重視績效”的原則進行采購,電子閱讀資源采購之前需要調研各個院系的文獻資源需求,動態了解院系專業需求和數據庫的使用反饋情況,紙質文獻也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每年兩次開展讀者線上云選書活動,把讀者薦購納入每年的“弘農愛國”讀書節活動當中。多渠道持續推進“農大文庫”的建設,突出特色館藏資源,使資源保障更加完善。
需求調研精準化與個性化服務深化。高質量的閱讀推廣需要深入讀者。開展讀者需求調研,進行精準化閱讀推廣,針對不同讀者群體制定個性化推廣方案。分眾閱讀的理念來自傳播學當中的分眾傳播理論,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需要將圖書館全民閱讀服務與經濟發展產物深度融合,通過大數據分析閱讀受眾的根本需求,推動個性化服務不斷發展。[收集并分析讀者的閱讀偏好數據,根據數據將讀者細分為不同的次屬群體,制作推薦書單。為分眾群體定制讀書活動,制作推薦書單,這需要每個館員都不怕辛苦,不嫌麻煩,多為讀者跑腿,多替讀者張嘴,才能走近讀者。
從單向推薦到“一站式”閉環服務轉型。圖書館人的核心使命是“為人找書,為書找人”。提升雙向匹配效率需依托精準閱讀服務,尤需構建“一站式”服務體系。該體系以讀者需求與文獻資源為核心,將圖書推薦、資源更新、活動組織等服務模塊整合為有機整體,而非割裂運作。當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普遍存在頂層設計不足的問題:僅停留于書目推薦,后續資源更新與活動組織缺乏聯動,難以深化推廣效果、培育閱讀生態。但也有許多優秀的案例,如天津師范大學開展的《詩經》四季詩意校園項目,在閱讀的基礎上,圍繞《詩經》逐步推進開展寫、誦、攝影、畫和非遺技藝等體驗活動,利用線上線下平臺,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和讀書日,綜合宣傳推廣,立體系統地展現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因此,高校圖書館一定要拓展多元化傳播渠道,提高線上線下融合推廣效果;根據不同受眾群體選擇合適的推廣渠道;利用新技術提升傳播效率。
按照群體特征構建精細化服務體系。按照群體特征進行書目推薦,因地因人施策,推出更多特色化、個性化、小眾化的書單。如利用大數據,根據專業與興趣的不同,向不同學院的學生推薦不同的經典著作。組建由不同學科背景館員構成的專業化推廣團隊,以滿足讀者對特定領域的深度閱讀需求。對文學類書單的推薦可以在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再細分為小說類、科普類、詩歌散文類等。
對于高校圖書館的小眾化服務和大眾化推廣,有些館員存在疑慮,以為小眾化服務、書單細化會加大館員的負擔,影響圖書館的服務績效。其實不然,沒有精細化的小眾服務,不可能做好大規模的閱讀推廣。只有在精細化服務的基礎上,閱讀推廣才能真正實現“大而全”,因為前期積累了足夠多的分眾群體,對讀者、對書目的了解足夠深入。只有了解不同院系讀者的閱讀需求,把新書書單的選擇權交給讀者,才能真正滿足讀者的需求。
強化讀者互動的全流程優化。高質量的閱讀推廣活動離不開讀者的互動。活動整個過程都要重視和讀者的交流,前期需要做好讀者需求調研,方便對癥下“藥”,提高活動質量,做好活動策劃。組織活動時,可以適當給讀者一些精神激勵或者物質激勵,提高讀者的積極性。活動結束后,積極聽取讀者的反饋,總結經驗教訓。如河南農業大學圖書館每年都會組織畢業生座談會,傾聽讀者使用圖書館的感受,記錄意見建議,改進工作。及時收集讀者反饋,建立完善的閱讀效果評估體系,根據評估結果優化閱讀推廣策略,持續提升讀者閱讀體驗。
結語
在全民閱讀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唯有適應新形勢、迎難而上才能有所作為。一方面,通過重塑空間功能、鍛造專業館員隊伍,構建滿足讀者多元需求的服務基礎;另一方面,立足需求導向,系統優化文獻資源體系,夯實館藏資源保障能力。同時借助智慧圖書館建設契機,運用科技手段精準開展讀者群體畫像、需求調研與書目細分推薦,以系統化思維策劃高品質閱讀推廣活動。各環節緊密銜接、協同推進,才能與師生讀者同頻共振,發揮高校圖書館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圖書館
參考文獻
[1]吳建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頒布的意義[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8,27(04):3-6+18.
[2]本報調研組.今天,我們該怎樣閱讀?[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4-04-19(T10).
[3]田光成.中國青年閱讀指數:當代青年閱讀行為三個新特征 [EB/OL].(2022-07-03)[2025-06-24].https://mp.weixin.qq.com/s/ a8ZJZM10KhjE8ROzbA9FEQ.
[4]李東來.圖書館高質量發展與圖書館再發現行動[].圖書館研究,2024,54(02):1-5.
[5]陳艷.圖書館事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境與思考].圖書館學刊,2021,43(09):24-28.
[6]楊陽.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策略研究[].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S1):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