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見于老年人,但受到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影響,其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正確用藥對于維護心臟健康,預防病情惡化至關重要。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種因冠脈供血不足所致的心臟疾病,易引發心肌缺氧、心肌缺血等,臨床癥狀包括心悸、氣短、胸痛,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冠脈內膜下層沉積脂蛋白、膽固醇,形成硬化斑塊,致使血管腔狹窄、閉塞,影響心肌供血、供氧。目前,根據冠心病的發病特點和治療原則,可分為兩大類,即慢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脈綜合征。
慢性冠心病包括穩定型心絞痛、缺血性心肌病以及隱匿型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心病尚無根治辦法,必須長期進行二級預防治療,以保持病情穩定,避免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事件。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控的危險因素和不可控的危險因素。
可控的危險因素主要指高脂血癥、高血糖、高血壓、肥胖等,不可控的危險因素有年齡、性別和冠心病家族史。患者需管理好可控的危險因素,保持血糖、血脂、血壓達標,維持正常體重指數,避免肥胖,并保持良好心態,可有效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冠心病的診療
臨床診斷冠心病多采用癥狀評估、血液生化檢查、心電圖檢查、冠脈造影檢查。在治療冠心病時,可采用手術治療、介入治療、藥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包括β受體阻滯劑、抗血小板藥、鈣通道阻滯劑等,能有效控制臨床癥狀,降低心臟病事件發生率;介入治療方法包括支架植入術、冠脈成形術,通過擴張狹窄的冠脈恢復心肌供血;手術治療方法包括冠脈旁路移植術,多用于治療冠脈多支病變等嚴重情況。
常見冠心病治療藥物
藥物治療冠心病的目的在于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心肌梗死和猝死率,確保機體處于正常運作狀態。藥物治療必須遵循持續化、個體化原則,綜合分析患者病情特點,掌握合并癥與并發癥。
抗血小板藥物
冠心病患者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時間口服抗血小板聚焦的藥物如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預防血管內栓塞。當冠心病患者無藥物禁忌證時,即可采用75~15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飯前空腹服藥。若患者對藥物不耐受,可服用氯吡格雷片。針對接受冠脈介入治療患者,也可服用氯吡格雷片,但要注意尿酸水平及胃腸道反應。
硝酸酯類藥物
硝酸異山梨酯片、硝酸甘油片是常見的硝酸酯類藥物,冠心病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以改善心肌供血。當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作時,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改善心臟缺血狀態。
他汀類藥物
阿托伐他汀鈣片、洛伐他汀片、辛伐他汀片是常見的他汀類藥物,不僅能有效降低血脂,還能穩定斑塊,減緩斑塊形成速度。但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會產生副作用,如影響肌肉和肝臟功能等,所以患者要定期檢查肝功能。
β受體阻滯劑
美托洛爾、普萘洛爾、阿替洛爾是常見β受體阻滯劑,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有效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縮小心梗面積,降低死亡率和發病率。
冠心病患者用藥指導
遵醫囑用藥
醫生會按照患者病情、身體狀態、用藥史制定用藥方案,并優化調整用藥劑量。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按照醫生用藥指示,嚴禁隨意更改藥物種類、用藥劑量,以免加重疾病,出現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
盡管冠心病用藥能控制病情進展,但可能出現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例如,惡心、嘔吐、頭痛、胃腸道不適是常見的不良反應,還可能損害肝腎功能或引發心律失常。因此用藥時一旦出現不適,要及時向醫生匯報。
注意用藥禁忌
用藥前,患者應提前告知醫生自身疾病史、用藥情況,以便醫生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比如,合并慢阻肺、哮喘的患者嚴禁使用可能引起支氣管痙攣反應的藥物;合并肝腎功能損傷患者應避免使用肝腎代謝的藥物。
藥物相互作用
冠心病患者常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不同藥物間可能產生相互作用,降低治療效果,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如利尿劑、降壓藥會影響鉀離子濃度,而抗心律失常藥物和糖苷類藥物會加劇心臟毒性。
藥物劑量與用法
藥物治療冠心病時,必須醫囑控制藥物劑量與用法。在藥物治療過程中,還要嚴格控制藥物用法。比如,部分藥物需飯后服用,以減緩藥物吸收速度,緩解胃腸道不良反應。
定期參與健康檢查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時,應定期參與健康檢查,以隨時了解身體狀態,包括生理參數改變、藥物影響等,盡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
冠心病發作時的藥物治療
當冠心病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胸部不適等心絞痛癥狀時,應首先原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借助唾液溶解藥物,緩解癥狀。若癥狀未緩解,應在10 min后再次含服,并立即送醫治療。需提醒的是,冠心病患者在含服硝酸甘油時,可能會出現頭脹、頭暈等癥狀,但這些疾狀會在用藥后逐漸消失,不必過于擔心。如用藥后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則要及時就醫。
冠心病的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清淡飲食、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等。
(1)合理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保持血管的彈性。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膩食物,以免加重癥狀。
(2)戒煙限酒:吸煙、酗酒對血管壁損害較大,需要嚴格避免。
(3)合理控制體重:肥胖是冠心病發生和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會使冠心病的發病率顯著增高。因此,為防治冠心病,應適當減重,尤其是減去腹部多余的脂肪。
(4)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等。建議堅持運動,如慢跑、散步、游泳等,以增強體質,改善癥狀。
結束語
總之,冠心病的發病危險因素包括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如患有這些慢性疾病,要遵照醫囑按時用藥,將血糖、血脂、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不要暴飲暴食或長期熬夜,保證身心處于舒適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