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證患者應用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聯合中藥湯劑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醫(yī)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證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在西藥治療基礎給予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聯合中藥湯劑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積分、血清學指標、心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總積分、B型腦鈉肽(BNP)、C反應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LVEF)水平較高,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問卷(MLHFQ)評分較低(P<0.05)。結論 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聯合中藥湯劑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腎陽虛證療效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氣短乏力、肢體浮腫等各臨床癥狀,降低炎癥介質水平,提升LVEF,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壯醫(yī),臍環(huán)穴;中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證
慢性心力衰竭(CHF)被認為是各種心臟病的終末階段,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1]。冠心病會導致患者心肌舒張、收縮能力降低,心排血量不能正常維持,從而誘發(fā)心力衰竭[2~3]。西醫(yī)治療多以強心、利尿、神經體液調節(jié)、擴血管等規(guī)范治療為主,治療目的在于減輕患者心臟負荷,增強心肌收縮功能,雖有一定療效,但仍存在上升空間[4]。有研究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以雙方優(yōu)勢互補,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證患者應用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聯合中藥湯劑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醫(yī)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證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55~78歲,平均(43.2±10.92)歲;男21例,女9例。觀察組年齡48~75歲,平均(41.5±10.35)歲;男20例,女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符合《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的中西醫(yī)診斷與治療》[5]與《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6]中相關標準;心腎陽虛證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相關標準,氣短乏力、心悸、身寒肢冷、動則氣喘(主癥),腹脹便溏、面色青灰、尿少浮腫(次癥),舌質淡、脈沉細。納入標準:NYHA分級Ⅱ~Ⅲ級;年齡<80歲;參與本研究28 d內未使用相關治療藥物;基礎性疾病均在理想控制范圍內且維持穩(wěn)定。排除標準:既往存在支架植入史;其他因素導致的心力衰竭或多臟器功能衰竭;嚴重實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肺栓塞或未修復的瓣膜疾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視聽障礙或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均行常規(guī)治療
吸氧,糾正酸堿平衡,維持電解質紊亂;同時,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12.5 mg/次,1次/d;口服地高辛0.125 mg/次,1次/d;口服鹽酸貝那普利片20 mg/次,1次/d;口服氫氯噻嗪片25 mg/次,1次/d。根據患者病情變化予以個性化治療,叮囑患者控制鈉鹽攝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加用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聯合中藥湯劑治療
(1)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取穴:于臍窩外側緣旁0.5寸處作一圓環(huán),環(huán)線上穴位為臍內穴環(huán)。以神闕穴為中心,取臍內環(huán)八穴,分別為12時、1.5時、3時、4.5時、6時、7.5時、9 時、10.5時。體位:患者保持仰臥位,完全顯露臍部穴位,使用0.25 mm×25 mm華佗牌針灸針,常規(guī)消毒臍窩與周圍皮膚,以臍為中心,向外呈100°行放射狀平刺,注意進針深度為0.8寸,待針刺得氣后留針30 min,1次/d,共治療4周,連續(xù)治療5 d需休息2 d。
(2)中藥湯劑治療。選用經典名方真武湯與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味化裁而成的中藥湯劑,組方:白術15 g、附子15 g、白芍15 g、茯苓25 g、生姜15 g、桂枝30 g、生龍骨30 g、炙甘草30 g、生牡蠣30 g、細辛6 g。將上述中藥置于5 L清水中小火久煎,煎煮至1 L后去滓,每日早、中、晚餐后半小時溫服200 mL,連續(xù)服用4周。
1.3 觀察指標
(1)療效: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估。顯效,患者治療后各臨床癥狀體征均恢復至正常水平,心功能較治療前提升2級;有效,患者治療后各臨床癥狀、體征均明顯好轉,心功能較治療前提升1級;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總有效=顯效+有效。(2)中醫(yī)證候總積分:主癥采用0、2、4、6分評分法,次癥采用0、1、2、3分評分法,分別表示無癥狀、輕度癥狀、中度癥狀、重度癥狀;所屬積分相加為總積分。(3)心功能:采用三維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室射血分數(LVEF)。
(4)血清學指標:抽取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3 500 r/min,離心10 min,
半徑10 cm)獲得上層血清,檢測B型腦鈉肽(BNP)、C反應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5)生活質量:治療前后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問卷(MLHFQ)評估,包括21個條目,總分0~105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21例、7例、2例,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5例、6例、9例,總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中醫(yī)證候總積分比較
相較于治療前,治療后兩組中醫(yī)證候總積分均顯著改善,觀察組改善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相比于治療前,兩組治療后BNP、CRP、Hcy水平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心功能與MLHFQ評分比較
相較于治療前,兩組治療后LVEF、MLHFQ評分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中醫(yī)學根據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癥狀表現將歸結為“喘證、心悸、水腫”等范疇,認為該病病位在心,與腎、肺、脾三臟功能失常具有密切相關。該病的主要病機為痰濁、水濕、瘀血內停,心脈不通,久病少陰陽虛,水濕泛濫而發(fā)為本病,心腎陽虛是最為常見的證型[8]。臨床治療以溫補腎陽、溫肺化飲、健脾強心利水為大法。
本研究選用經典名方真武湯與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味化裁而成的中藥湯劑方,該方具有溫補腎陽、利水濕等作用。方中茯苓可安神定悸、健脾利水,并解心下痛;白芍能利小便以行水氣;白術可健脾寧心、利水滲濕;生姜可起到溫化陽氣的良好作用;附片具有溫陽補腎的作用。本方取龍骨、牡蠣之純陰,必須籍桂枝、甘草之清陽,方能飛引入經,收斂浮越之火、鎮(zhèn)固亡陽之機。方中細辛,辛、溫,入肺、腎經,手少陰引經藥,多種藥物聯合使用,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保護腎臟,減輕患者心臟負荷,增強心肌收縮功能,從而使陽氣得復、水飲得散。壯醫(yī)認為,人體保持健康狀態(tài)需要“兩路”(即龍路、火路)、 “三道”(即谷道、水道、氣道)通暢、臟腑骨肉氣血物質及功能正常[9]。肚臍乃是“三道兩路”在體表的特殊之結。臍周位置淺表而顯露,密布龍路、火路的網絡分支,故臍與全身臟腑組織有密切關系,“三道兩路”之精氣皆外注集于臍,人體道路與臟腑生理功能、病理變化,通過道路的傳導均反應在肚臍上,針刺刺激肚臍也可以反作用于相應的道路與臟腑,暢通三道兩路、平衡氣血、調節(jié)五臟六腑。CRP是預測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嚴重程度、預后及死亡的重要因子;Hcy通過氧化應激反應激活基質金屬蛋白酶,進而影響心力衰竭進程;LVEF是反映患者心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標,常用于評估冠心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NT-proBNP是心肌細胞分泌的一種神經激素,常用于監(jiān)測臨床CHF患者病情變化,降低NT-proBNP水平,可降低患者心室重構風險。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后各炎癥介質水平均低于對照組,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MLHFQ評分低于對照組
(P<0.05)。表明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聯合中藥湯劑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腎陽虛證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針刺壯醫(yī)臍環(huán)穴聯合中藥湯劑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腎陽虛證療效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氣短乏力、肢體浮腫等各臨床癥狀,降低炎癥介質水平,提升LVEF,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蔡正軒.化瘀通脈護心湯治療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對心功能的影響[J].中醫(yī)研究,2022,35(1):24-27.
[2]任良強.燈盞生脈膠囊結合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對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血清APN、MMP-9和BNP水平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22,40(1):180-183.
[3]周亦秋,魏渝娟,景勝,等.參附注射液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20(1):55-57.
[4]付亞帥.依那普利片結合烏拉地爾治療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研究[J].山西醫(yī)藥雜志,2022,51(14):1620-1623.
[5]徐鳳芹.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的中西醫(yī)診斷與治療[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29(6):572-576.
[6]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學組,中國醫(y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yè)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8,46(10):760-789.
[7]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77-86.
[8]張立.益心附葶飲治療心腎陽虛型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對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及生化指標水平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
2020,38(1): 72-75.
[9]趙明陽.壯醫(yī)臍環(huán)穴研究概況[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23,32(9):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