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統對某些通常無害的物質(過敏原)產生過激的反應。這種異常的免疫反應不僅影響兒童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對其成長發育造成長遠影響。
成因
(1)遺傳因素: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過敏體質,子女發生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會增加;如果父母雙方都是過敏體質,患病風險將更高。
(2)環境因素:不良的居住環境,如家中塵螨含量較高、養帶毛的寵物、有人常在家抽煙等,都可能促使兒童發生過敏性疾病。常見的過敏原可能包括,食物(如雞蛋、牛奶、海鮮)、吸入物(如花粉、塵螨)、接觸物(如化妝品、植物汁液)、物理因素(如冷空氣、熱水澡)和藥物(如阿司匹林)。
(3)免疫狀態:免疫細胞間的平衡被打破或細胞戰斗力不足時,容易出現各種皮膚問題,如濕疹等。
此外,腸道菌群也與過敏相關。嬰幼兒腸道發育不完善,容易出現腸道菌群失調,有較高感染風險和過敏發生率。
癥狀
(1)呼吸道癥狀:包括過敏性鼻炎(如鼻黏膜充血紅腫、反復流涕、鼻塞等)、哮喘(急促喘息)、腺樣體肥大(經常性打鼾)等。
(2)消化道癥狀:包括喝奶后哭鬧、拒乳、吃奶量下降、反流、頻繁較長時間嘔吐、腹瀉、便秘等。
(3)皮膚癥狀:包括特應性皮炎、濕疹、蕁麻疹、口唇腫脹等。
(4)眼部癥狀:可能出現過敏性結膜炎、角膜炎等。
(5)全身癥狀:過敏反應嚴重的患兒可能出現全身瘙癢、呼吸窘迫、喉頭水腫、血壓下降、心律失常、休克等癥狀。
常見過敏原
(1)吸入性過敏原:塵螨、灰塵、花粉、霉菌、蟑螂、蠶絲、羽毛、動物毛屑等。
(2)食入性過敏原:牛奶、雞蛋、魚、貝殼類海產品、花生、小麥、堅果、大豆和食品添加劑等。
應對措施
明確診斷
準確找出過敏原是治療的關鍵。目前,常用的過敏原檢測方法包括皮膚點刺試驗、血液特異性IgE檢測等。皮膚點刺試驗操作簡便、結果快速,能直觀反映皮膚對常見過敏原的反應;血液檢測則不受皮膚狀態和用藥的影響,適合不能進行皮膚試驗的患兒。通過檢測,家長可以了解患兒的過敏情況,在生活中主動規避過敏原。
避免接觸過敏原
根據檢測結果,采取針對性的防護措施。塵螨過敏的患兒,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寢具,保持室內干燥通風;花粉過敏的患兒,在花粉季盡量減少外出,如需外出,須佩戴口罩、防護眼鏡;對食物過敏患兒,家長需仔細閱讀食品標簽,避免食用含有致敏成分的食物。
規范治療
一旦孩子確診為過敏性疾病,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有關患兒的過敏史和家族過敏史,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目前,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藥物治療可以緩解過敏癥狀,如使用抗組胺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和蕁麻疹,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和糖皮質激素治療哮喘等;免疫治療,也就是脫敏治療,適用于明確過敏原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兒,通過逐漸增加過敏原提取物的劑量,使機體對過敏原產生耐受,從而減輕或消除過敏癥狀。
提升免疫調節能力
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于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減少過敏發作。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鼓勵其進行適度的戶外運動,如跑步、游泳等,增強體質;飲食上注重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水果,減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
如何預防
(1)母乳喂養:盡量純母乳喂養至6個月以上,有助于降低孩子過敏的風險。
(2)控制溫濕度,定期清潔消毒: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避免過于干燥或潮濕,有利于防止塵螨和霉菌滋生。定期清潔家具、地毯、窗簾和床上用品,使用吸塵器或濕拖把清除灰塵和污垢,可以減少過敏原的積累。
(3)選用無刺激材料:對于易過敏的兒童,應盡量避免接觸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材料,如油漆、溶劑、洗滌劑等。家具和玩具的選擇也應盡量選用無刺激性的材料,如實木、皮革、棉布等。
(4)嚴格除蟲除塵:家中的寵物要定期洗澡、梳理毛發,保持清潔衛生,減少寵物身上的寄生蟲和皮屑。家中要定期進行除蟲和除塵,可以使用吸塵器、除蟲劑等工具來清除塵螨、蟑螂、老鼠等過敏原。
(5)適度增加戶外活動:運動能夠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從而達到預防過敏的目的。
(6)合理飲食: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過多食用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鋅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堅果、綠葉蔬菜等,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此外,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物污染和交叉感染,從而減少過敏的風險。
家庭護理
了解孩子的過敏史
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過敏史,包括過敏原的種類、過敏癥狀的表現以及過敏反應的嚴重程度等,以便能及時發現其過敏癥狀,并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
家長要盡量讓孩子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特別是在其出現明顯癥狀的時候。例如,如果孩子對花粉過敏,那么在高花粉季節盡量減少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如果孩子對寵物毛發過敏,家中應禁止養寵物。
學習預防和治療技巧
家長可以學習一些預防和治療過敏癥狀的技巧。例如,使用空氣凈化器過濾室內空氣中的粉塵和花粉、使用抗組胺藥物緩解鼻塞和流涕等癥狀等。此外,家長還可以讓孩子接受專業的過敏治療,例如特異性免疫治療、藥物治療等,有助于控制過敏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常見認知誤區
誤區1:過敏長大就會好
對部分食物(如牛奶、雞蛋)過敏,可能隨年齡增長緩解,但呼吸道過敏(如哮喘)若不規范治療,可能發展為成人期慢性疾病。
誤區2:過敏藥有依賴,能不用就不用
遵醫囑規范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外用激素等,副作用極小,擅自停藥反而會導致過敏反復發作,增加治療難度。
結束語
兒童過敏性疾病是一個復雜而棘手的問題,但通過科學的診斷、合理的治療和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降低其發病率和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