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項名為化學發光的技術正在微生物檢測領域嶄露頭角。它利用化學反應產生的光來精確定位和定量病原體,為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徑。
什么是化學發光
化學發光是指某些化學反應在釋放能量時,以光的形式將能量釋放出來的現象。參與發光反應的物質被稱為發光體,常見的包括熒光素、魯米諾等有機化合物。當發光體被氧化時,會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再回到基態的過程中就會釋放出可見光。利用這一原理,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系列基于化學發光的生物分析技術。
化學發光技術在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
傳統的微生物培養法存在著耗時長、靈敏度低等缺點,難以滿足疾病快速診斷的需求。化學發光技術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化學發光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應用形式:
酶聯免疫化學發光法
酶聯免疫化學發光法(CLIA)是將化學發光與免疫反應相結合的技術。首先,將特異性識別病原體抗原的抗體固定在載體上,再加入待測樣本,如果樣本中含有相應抗原,就會與抗體結合。接著加入與發光物質標記的二抗,通過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將發光物質引入到反應體系。最后,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發光物質被氧化,釋放出光信號,根據光強度的大小就可以定量樣本中病原體的含量。
CLIA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線性范圍寬等優點,臨床上可用于HIV、乙肝、梅毒等多種傳染病的血清學診斷,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化學發光技術。
核酸探針化學發光雜交法
核酸探針雜交是利用核酸分子間堿基互補配對的特異性,來實現對目標序列的精準識別和定量。將病原體特異性核酸序列設計成探針,標記上發光基團,與提取的待測核酸雜交,若存在與探針互補的目標序列,就會形成穩定的雜交復合物。在適當條件下誘導發光反應,核酸雜交物的量與光信號強度成正比,借此即可實現對病原核酸的定量分析。
相比PCR等核酸擴增技術,化學發光雜交無需復雜的溫度循環,操作更簡便。同時,由于探針的設計可以做到只針對感興趣的特定序列,因此核酸探針雜交具有極高的特異性,可以實現病原體的精準鑒定。目前,這一技術已用于結核分枝桿菌、衣原體等多種病原微生物的檢測。
全細胞化學發光分析
利用化學發光對完整細胞進行分析,為抗菌藥物的篩選和療效評價開辟了新途徑。通過對細菌表面分子進行熒光素標記,再加入過氧化氫等催化劑,就可以實時監測活細胞的代謝活性。由于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會不斷消耗營養物質,釋放出能被化學發光檢測到的代謝產物,因此光信號強弱可以反映細菌的生長狀態。
與傳統的菌落計數法相比,全細胞化學發光分析只需數小時即可得到結果,大大縮短了檢測周期。此外,該方法無需對細胞進行裂解或破壞,可以實時、動態地監測菌群生長,為深入理解病原菌的生理特性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結束語
總之,化學發光技術猶如一盞照亮微生物世界的明燈,讓隱匿在黑暗中的病菌無處遁形。其高靈敏、高特異、快速便捷的特點,在疾病診斷、食品安全、生物防御等領域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