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每年有超過1000萬人次接受手術治療,其中約80%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術后疼痛,給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影響。那么,術后疼痛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科學控制術后疼痛呢?
什么是術后疼痛
術后疼痛是一種由手術創傷引起的急性疼痛,通常發生于術后1~3 d內。它是機體對手術應激的正常反應,但如果控制不當,可能會演變為慢性疼痛,持續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因此,術后疼痛管理是手術患者康復過程中極為關鍵的一環。
術后疼痛的特點
與其他類型的急性疼痛相比,術后疼痛具有以下特殊性。
(1)術后疼痛的病因復雜,既有炎癥因素,又有神經損傷因素。手術創傷會引起炎癥反應,釋放前列腺素、組胺、5-羥色胺等一系列炎癥介質,刺激傷口局部的疼痛感受器,這是術后疼痛的主要發生機制。手術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切斷、牽拉神經,從而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受。
(2)術后疼痛的部位廣泛,可能涉及多個器官和系統。
(3)不同患者對疼痛的感受和耐受性差異較大。
(4)術后疼痛易并發多種癥狀,如惡心、嘔吐、便秘等,增加了疼痛管理的難度。
正是由于術后疼痛的這些特殊性,臨床上需要制定個體化的疼痛管理方案,綜合運用藥物、心理、康復等多種手段,全面評估和干預患者的疼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緩解患者術后疼痛,促進其早日康復,提高手術的整體療效。
術后疼痛的表現
術后疼痛是手術患者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其屬于臨床常見疼痛。這種疼痛通常在術后即刻出現,并在術后24 h內達到高峰,隨后逐漸減輕。但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有的患者僅感到輕微不適,有的則疼痛劇烈,難以忍受。此外,咳嗽、深呼吸、下床活動等動作常會加重疼痛感,限制患者的活動能力,延緩術后康復進程。
除了局部疼痛外,患者常常伴隨一系列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颊呖沙霈F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癥狀,這是交感神經興奮的結果。同時,疼痛會限制患者的呼吸運動,導致通氣量減少,引起低氧血癥。而低氧血癥反過來又會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形成惡性循環。如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引發呼吸系統并發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術后疼痛需要與一些術后并發癥相鑒別。例如,切口感染常伴有發熱、切口紅腫熱痛、分泌物增多等表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出現患肢腫脹、疼痛,并有下肢及足背水腫;肺栓塞可出現胸痛、氣促等癥狀。這些并發癥雖然臨床表現與術后疼痛有一定相似性,但病因、治療方法卻大不相同。因此,準確判斷疼痛的原因,對于更好地處理術后疼痛至關重要。
術后疼痛的評估
準確評估疼痛是進行術后鎮痛治療的前提。醫護人員會詳細詢問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緩解和加重因素等,必要時進行體格檢查,以明確疼痛的病因。
視覺模擬量表(VAS)和數字評定量表(NRS)是臨床上常用的疼痛評分工具?;颊吒鶕约旱闹饔^感受,在0~10分的刻度尺上選擇當前的疼痛程度,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痛。這種主觀疼痛評分簡單易行,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對于無法主訴疼痛的患者,如嬰幼兒、認知功能障礙者等,客觀疼痛評分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臉部表情評分(FPS),通過觀察患者面部表情、肢體活動、發聲等,判斷疼痛的輕重。值得強調的是,疼痛評估不是一次性的,而應貫穿術后鎮痛治療的全過程,以動態評估鎮痛效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術后疼痛的控制
術后鎮痛治療要遵循“早期、規范化、個體化、多模式”的基本原則。術前做好患者的疼痛宣教,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焦慮,術后早期給予鎮痛治療,可有效減輕術后疼痛,預防其演變為慢性疼痛。
藥物鎮痛
藥物鎮痛是控制術后疼痛的基石。阿片類藥物如嗎啡、芬太尼鎮痛效果顯著,但也存在成癮、呼吸抑制等風險;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的止痛效果好,不良反應相對較輕。此外,一些輔助用藥如氨基甲酸酯類、抗抑郁藥等也可酌情使用。需注意,藥物選擇要遵循個體化原則,權衡藥物的獲益和風險。
患者自控鎮痛(PCA)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項新技術,通過靜脈、硬膜外、椎管內等途徑持續輸注鎮痛藥物。患者可根據自身需求按壓按鈕,追加藥物劑量,實現自我調節劑量,從而提高了鎮痛滿意度,同時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非藥物療法
除藥物鎮痛外,一些非藥物療法也可作為術后鎮痛的有益補充。
(1)物理療法。冰敷、熱敷等物理療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術后早期使用冰敷可減輕炎癥水腫,而術后晚期改用熱敷有助于切口愈合。但對于神經損傷、血液循環障礙的患者,物理療法需謹慎使用。
(2)心理療法。該療法可減輕患者的焦慮、恐懼情緒,提高鎮痛治療的依從性。通過術前宣教,使患者了解手術的過程、術后恢復的基本規律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必要時可給予藥物輔助,如使用抗焦慮藥物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
(3)中醫療法。針灸、推拿等中醫療法也可作為輔助鎮痛手段。針刺局部阿是穴、四縫穴等特定腧穴,通過調理氣血、疏通經絡達到止痛效果;推拿有助于患者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中醫療法多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強調整體調節,與西醫藥物鎮痛形成很好的互補。
術后鎮痛不到位的危害
術后疼痛控制不當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問題。疼痛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率、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肺部手術后疼痛會限制患者咳嗽、深呼吸,容易引起肺不張、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劇烈的疼痛還可觸發機體的應激反應,引起內分泌紊亂,加強蛋白質、脂肪等的分解代謝。此外,疼痛會導致食欲下降、營養不良,不利于切口愈合,增加切口感染的風險。
疼痛還是導致患者焦慮、失眠的重要原因。長期處于疼痛狀態,可誘發抑郁情緒,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可見,術后疼痛控制不僅關乎患者的身體健康,更關乎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的恢復。
結束語
術后疼痛處置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醫患共同參與。作為醫務人員,應用專業的技能、細心的觀察、耐心的溝通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鎮痛方案;作為患者和家屬,要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及時反饋疼痛情況,共同參與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