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踔厲奮發,二十年篤行不怠。作為首善之區,北京著眼城市轉型發展和人民生活所需,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努力把首都建設成為天藍水清、森擁園簇、秩序壯美的花園城市,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了綠色基底。這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應有作為,更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擔當。
堅守生態底線,彰顯首都政治擔當。北京將守護綠水青山視為重大政治責任和時代使命,以最嚴標準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構筑起堅實的生態屏障。持續深化全國首創的四級河湖長、林長、田長制,層層壓實責任,織牢生態保護網絡。尊重自然規律,“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讓首都北京呈現多元之美、系統之美,持續拓展“兩山論”的實踐轉化路徑,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
激活生態價值,培育綠色發展內生動力。綠色是首都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北京積極探索“生態+”產業發展新路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路:精品民宿、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綠色產業蓬勃興起;高精尖創新平臺成為生態與科技融合的標桿;碳市場建設與綠色技術創新應用走在全國前列。北京持續加快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促進新興業態發展,讓“生態+”發展路徑不僅守護綠水青山,更成為激活首都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
建強人才隊伍,筑牢首善智力支撐。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就要用好人才這個“關鍵變量”。北京充分發揮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礎雄厚的創新優勢,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為首都生態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不斷優化生態涵養區環保、林業、水務等專業隊伍結構,提升基層一線精細化管護能力。同時,持續完善生態環保領域人才培養、評價、激勵和流動機制,將人才生態的“一池春水”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讓創新活力在首都的綠水青山間競相迸發。
發揮生態優勢,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北京依托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林下經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富民產業。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家門口捧穩“生態碗”、吃好“綠色飯”。“生態美”與“百姓富”實現了有機統一,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沁潤人心。一幅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畫卷在京郊大地徐徐鋪展。
責任編輯 / 陳"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