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交通工程,一項政治與文化壯舉,龍場九驛不僅是明代重要的交通干線,其蘊含的精神價值更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寶貴財富。為有效弘揚這一歷史文化精神,本文選擇基于藝術表達為文化傳播賦能的視角,借助美育傳播的形式,將精神價值傳播融入美術教育。期望為美育實踐形式創新提供一定參考,同時為以“美育傳播路徑弘揚歷史文化精神”為主題的相關研究填補空白。
跨越時空界限,打破文化壁壘,藝術表達以其獨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夠深刻傳達精神文化的內核,凝聚起促進文明傳承、提升文明價值的雙重意蘊。當下,推行“美育浸潤”已然成為塑造并傳遞藝術表達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內核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意義重大,也是新時代弘揚和賡續龍場九驛精神價值的有效途徑。橫跨天塹,蔚然如詩;千峰化夷,和合萬疆,龍場九驛聯通古今,促進了民族交流,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探索通過多種美育傳播路徑深入挖掘這一歷史文化遺產精神文化內核的同時,本文將以直觀的方式講述龍場九驛的故事,歌頌其中蘊含的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高度統一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及勇于創新的實踐態度,以期為當下美育課程實踐提供一定啟示和借鑒。
以藝術表達賦能文化傳播
內在意蘊
1.促進文明傳承
縱觀古今,藝術之美,直抵心靈。如同文字一樣能夠承載歷史、記錄自然一般,藝術作品作為表達藝術家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載體,以直觀而深刻的方式展現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時代的變遷,進而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理解和感知。優秀的藝術作品具有突出的表現力和形式美,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還與民族精神高度契合。人們可以通過藝術作品中強烈的藝術表達,感受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進而增進對不同文明的尊重和包容。
2.提升精神價值
藝術表達的產生應建立在人們抒發情感的需要之上,人們將內心所想和生活體驗轉化為具體的藝術作品。在創作和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感受到藝術之美,藝術作品也隨之成為人們的精神寄托。人們可以通過藝術作品體會不同主題下的思考與價值觀,觀者在豐盈審美體驗的同時,能夠領悟其中傳達的深刻人文精神與價值觀念,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審美體驗和精神滿足。
重要途徑
豐富的藝術表達形式承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與精神價值,而美育則為藝術表達中蘊含的精神價值觸達更廣泛群體提供了獨特的實現途徑。通過藝術教育的方式,人們能夠更加敏銳地感知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情感與思想,從而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自然接受文化熏陶,促進文化的傳播與普及。因此,美育是以藝術表達促進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
美育傳播路徑的國內研究現狀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是指培養人們認識、體驗、感受和創造美的能力,具有獨特的人文價值,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傳播路徑關乎美育理念如何有效影響受眾。通過加強美育,能夠更好地傳遞藝術作品的精神價值,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美育新格局。目前,國內關于地方文化、民間藝術在青少年美育中的傳播與應用研究較多,但通過美育傳播路徑發揚歷史文化精神的研究相對匱乏,相關文獻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梳理。
非遺傳承的美育傳播路徑
針對江西省各高校的情況,余婉瑤在《本土化非遺傳承視域下高校美育的傳播價值與路徑一——以江西省高校為例》(2024)中指出,非遺屬于民族文化里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在高校教育中,其對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起到一定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策略,以此推動非遺和高校教育二者之間實現深度融合。
地方戲曲文化的美育傳播路徑
史雯娜和周蘊靈在《文化記憶理論視角下南陵目連戲傳播路徑探究》(2023)中,從文化記憶理論角度入手,對南陵目連戲的傳播路徑展開了探討,分析了其所面臨的一系列現實問題,進而提出了涉及保存、傳承、社群參與以及現代化改造等方面的綜合策略,期望憑借多元途徑,促使這一藝術形式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生。
綜合上述文獻可以看出,無論是非遺與高校教育的融合,還是地方戲曲的保護與發展,都體現了大眾對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高度關注。這些研究不僅揭示了各自領域內存在的問題,也在探索解決路徑的過程中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九驛之路的設立探析
初探:龍場九驛的開通背景
1.政治局勢推動
明初,元朝殘余勢力在北方仍具威脅,其軍事實力不可小覷,“元亡而實未始亡耳”,致使明朝需在北方修筑長城、設立衛所、移民實邊以防御。西南地區的云南被元梁王控制。明朝急需穩定西南局勢,加強對該地區的控制,促進民族地區的穩定發展。對此,開辟驛道成為必要舉措,以保障信息傳遞、軍隊調遣,增強中央政權影響力,防止西南土司倒向元朝殘余勢力,確保明朝統治穩定。
2.經濟交流需求
明朝初年,黔西北等地經濟發展滯后,交通不暢阻礙了物資流通。開辟驛道可打通貿易通道,使物資在區域間順暢流通,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推動西南地區經濟融入全國經濟體系,為明朝在西南的統治奠定了經濟基礎。
3.民族融合趨勢
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各民族在長期交流中雖有融合,但因交通阻隔,交流深度與廣度受限。因此,促進民族融合對穩定統治意義重大,通過開辟驛道,可加強各民族交往互動,增進了解與信任,在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同時,形成和諧穩定的民族關系,推動形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深探:龍場九驛的開通過程
1.前期規劃與決策
洪武年間,奢香夫人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敏銳洞察到交通建設對水西地區發展及民族關系的重要性。在朱元璋敕令開修四川通往云南驛路的背景下,奢香夫人積極響應,后決定率領部眾開辟龍場九驛。這一決策不僅體現了她對中央朝廷的忠誠,更彰顯了其推動地方發展的強烈意愿和長遠的政治眼光。
2.奢香夫人的關鍵作用
奢香夫人的丈夫靄翠歸附明朝后被封為貴州宣慰使,靄翠去世后,奢香代為任職。洪武年間,貴州都指揮同知馬曄持民族偏見,欲剿滅水西土司,激怒水西部眾。關鍵時刻,奢香深明大義,制止部眾反叛,向朱元璋控訴馬曄,以開道立驛為報,歷經艱辛,憑借其堅韌意志與卓越領導能力,最終成功開辟龍場九驛。這一過程充分展現了其政治智慧與大局觀,為西南地區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民族和諧團結的象征,其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備受贊譽。
3.驛道的具體規劃與建設
龍場九驛以龍場驛(今修文縣城)為起點,向西經六廣驛、谷里驛、水西驛、奢香驛、金雞驛、閣鴉驛、歸化驛,達畢節驛。其中,畢節驛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連接川滇黔的交通要道。龍場驛向東、南、北方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貫穿貴州重要區域,極大地改善了西南地區的交通狀況,促進了區域交流與發展。
此外,明代的水西土司也為龍場九驛的建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驛站的管理由彝族水西安氏負責。水西土司對驛站管理細致入微,維持驛站高效運轉,為過往官員、商旅提供保障,推動地區交流發展,其管理模式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土司文化的重要體現。
踐悟:開通龍場九驛的價值探究
1.古代價值
西南地區山高谷深,交通閉塞,龍場九驛的開通,極大地便利了鹽、茶、馬匹等商品的跨區域流通,促進了貨幣經濟與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儒學的傳播。龍場九驛不僅是一項交通工程,更是明代邊疆治理的智慧結晶,其經濟整合、文化交融、政治維穩與軍事防御功能,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提供了歷史范例。
2.現代價值
龍場驛作為龍場九驛中的首驛,位于今貴州省修文縣,是陽明文化的發祥地,“心即理”“知行合一”學說在此誕生。如今,龍場驛作為重要的文化遺址,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考察,并形成以中國陽明文化園為核心,串聯龍崗書院、陽明洞等歷史遺跡的沉浸式文化體驗集群。游客可以在此觸摸歷史脈絡,參觀研習,讓傳統文化在當代文旅中煥發新生。為更好地研究和推廣陽明文化,在其悟道之地周邊,人們更是興建起進行文化浸潤、涵養文明之風的“陽明書院”。書院內陳設的著述、藏書與石刻碑刻,直觀呈現了心學思想的傳承脈絡,更以書畫展覽系統展示了龍場悟道的歷史故事。龍場驛的悟道故事不僅為貴陽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更催生了遍布全國的陽明文化根系,成為中華文化走向全球的獨特時代印記。
以美育發揚龍場九驛精神價值的路徑破解
融入繪本創作,弘揚文化精髓
為深入研究龍場九驛的歷史故事、人物事跡及文化傳說,繪本創作成為展現其內涵的重要途徑。
在繪本構圖上,可融合多種藝術手法,并運用卡通插畫的形式,使故事更具趣味性和親和力;在色彩運用上,根據繪本表達內容的不同,選擇相應的色彩搭配。在呈現歷史背景及古驛道場景時,色調應選擇土黃、深棕等沉穩的顏色,給人古老、厚重的感覺;在講述奢香夫人的故事時,可運用鮮紅、金色等鮮艷的色彩,突出其英勇形象和輝煌事跡;在呈現茶馬古道的繁榮景象時,應選用明亮的綠色、黃色等,表現生機勃勃的景象。通過合理的顏色搭配,增強繪本的視覺效果與情感表達。
文字是繪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撰寫文字時,應注重語言的簡潔性和準確性,避免使用過于復雜和生僻的詞匯,以便兒童能夠輕松理解。同時,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可以增強文字的可讀性。此外,文字應與畫面相配合,確保文字能夠準確詮釋畫面內容,畫面能夠生動展現文字所描述的場景,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
融入形象設計,助力趣味傳播
當下,電影《哪吒之魔童鬧?!返谋?,為動漫IP形象的打造提供了創新發展的路徑和思路。這類IP形象的設計極具親和力和趣味性,在教育及文化傳播中更易為兒童所接受。例如,設計以奢香夫人為原型的卡通形象,賦予其勇敢、智慧、堅韌的個性特征,借助動畫的形式,生動呈現龍場九驛的歷史故事和精神內涵。利用3D技術,結合歷吏場景還原和現代藝術表達,在保留歷史厚重感的同時,增強視覺沖擊力。
融入AI互動,創新教育形式
利用AI技術,開發互動式的美術教育工具。例如,開發一款名為“驛路智行”的小程序,并將其引入線下美術課堂教學,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領略龍場九驛的不朽傳奇。
1.智能導覽,歷史重現
“驛路智行”小程序可以借助AI技術,打造沉浸式的歷史體驗。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使用戶仿佛置身于600多年前的水西大地,親眼見證奢香夫人開辟龍場九驛的壯麗征程。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創設出的龍場九驛場景,引導學生在沉浸式的環境中進行觀察與創作。
2.互動學習,文化傳承
“驛路智行”小程序應設置互動學習模塊,讓用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龍場九驛的歷史背景、文化意義及現實價值。AI助手將陪伴用戶探索九驛的地理分布、重要事件及人物故事;同時,通過趣味問答、互動游戲等形式,加深用戶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和理解。該模塊可作為美術課堂的補充資料,幫助學生在創作前充分了解龍場九驛建設的相關知識。
3.創意創作,古今交融
“驛路智行”小程序鼓勵用戶發揮創意,將龍場九驛的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美術創作。用戶可以借助小程序內的AI創作工具,創作出兼具古典韻味與時代感的作品,促進龍場九驛精神的傳承和發展。依托小程序的作品展示功能,學生可將自己的美術作品上傳至線上展示平臺。同時,鼓勵學生在平臺上互相點評作品,促進彼此的學習和進步。
4.社群共享,共筑文化橋梁
用戶加入“驛路智行”社群后,可與來自各地的歷史文化愛好者共同交流、分享心得。在這里,用戶可以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參與線上和線下的文化活動,學生可上傳自己在美術課堂上創作的作品,共同為傳承和弘揚龍場九驛精神貢獻智慧和力量。
美育傳播路徑下的價值體現
在推動貴州歷史文化精神價值高質量傳播與發展的過程中,借助美育傳播路徑,讓精神文化通過藝術形式走向大眾,將為貴州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注入新的活力。繪本創作為龍場九驛精神的傳承開辟了新的路徑。繪本以其簡潔明了的文字和生動形象的畫面,將復雜的文化故事轉化為適合兒童閱讀的形式,能夠激發其對貴州歷史文化的興趣。這種插圖與文本相結合的形式,不僅豐富了美育內容,還為貴州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廣泛的受眾基礎。多元化的美育傳播路徑能有效提升貴州歷史文化精神價值的影響力。通過設計IP形象、開發AI互動小程序,龍場九驛精神能夠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傳播,促進貴州歷史文化與其他地區文化的交流和互動,從而為貴州歷史文化精神價值的傳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為連接西南各地的關鍵交通要道,龍場九驛極大地促進了不同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力推動了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龍場九驛開通后,貴州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活動顯著增加,各類文化藝術作品的創作與傳播也更為活躍。其蘊含的精神價值充分彰顯了香夫人維護民族團結的堅定決心,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文化傳承與教育發展的宏大版圖中,美育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成為弘揚地方文化精神的重要力量。本文通過分析美育傳播路徑的國內研究現狀,發現以美育傳播路徑發揚歷史文化精神的研究相對匱乏,進而提出美術宣講、繪本創作等美育傳播方式,為更好地傳承龍場九驛歷史文化精神帶來了全新的思路,也為構建更加豐富、多元、和諧、美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
隨著美育的持續發展和創新,相信會有更多優秀的藝術作品和教育活動出現,為傳承和弘揚龍場九驛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讓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持續煥發光彩,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奮勇前行,共同打造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社會環境。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