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服務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融合了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實現了資源管理智能化、服務模式創新化、用戶體驗個性化,其空間設計需兼顧功能性與未來擴展性。近年來,國內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得如火如荼,其核心目標是提升知識獲取效率、優化空間利用,并推動全民閱讀與終身學習。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由于期刊數據庫等數字資源已是高校圖書館館藏的基本配置,過刊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如何處理過刊,成為圖書館在智慧化建設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文章結合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館藏資源配置以及期刊工作的實際情況,對館藏過刊的處理展開研究。
館藏過刊的現狀
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設有過刊閱覽室,往年的期刊(包括訂購、交換、贈閱的)統編統收。過刊閱覽室面積超1000平方米,安裝有70組書架,收藏過刊18萬余冊。由于數字資源在圖書館服務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紙質期刊的利用率不斷下滑,過刊閱覽室的讀者寥寥無幾。因此,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自2022年起,報刊購置經費向電子期刊傾斜,大幅削減紙質期刊的購置經費,過刊年入藏量也隨之減少,如表1所示。
表1過刊入藏情況 (2021年—2024年)

盡管近年來過刊入藏量不斷減少,但整個過刊閱覽室早已不堪重負。圖書館雖然采取了剔舊措施,卻只是將過刊打包后轉移至另一個館藏地點隨意堆積。這不僅造成圖書館建筑存在嚴重的承重安全隱患,還使這些過刊徹底喪失了利用價值。同時,從過刊管理的投入成本與利用價值分析來看,當前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過刊管理模式亟須革新[1]。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圖書館應銳意改革,輕裝前行,從而更好地為學校師生服務。
館藏過刊清理的可行性分析
關于過刊處理問題,圖書館存在諸多顧慮。部分人員認為圖書館的文獻資料屬于國家固定資產,不能隨意處理;部分人員認為在網絡信息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發生改變,電子期刊和數字圖書成為主要的知識獲取途徑,可以適當清理部分過刊;還有一部分人員認為清理過刊會減少館藏資源總量,影響學校評估。實際上,過刊清理具有可行性,不會對圖書館正常工作開展造成影響。
過刊清理是圖書館的一項業務工作
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在《圖書館學五定律》中提出,圖書館是一個成長的有機體,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調整和進步,通過剔除不再適應當前需求的文獻資料,圖書館可以保持其活力和先進性。
藏書剔舊是圖書館對館藏文獻進行系統性篩選和評估,并剔除陳舊、低效或不再符合需求的文獻資料的過程。這一過程旨在優化空間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保持館藏質量,是館藏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環節。往年的期刊經裝訂、加工、編目后,一般都在過刊閱覽室收藏,成為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過刊也是圖書館藏書剔舊的對象,過刊清理是圖書館的正常業務工作,通過科學的剔舊管理,圖書館能夠保持館藏活力,更好地服務讀者,促進知識傳播。
過刊清理不會影響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高校圖書館的核心任務是為教學科研和師生提供服務。除了訂購紙質期刊,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還購買了豐富的數字資源,基本覆蓋了學校所有的學科專業范圍和研究領域,為全面提升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包含中文學術期刊8530余種,含北大核心期刊1970余種,網絡首發期刊3730余種,最早可以回溯至1915年,共計6410余萬篇全文文獻[2]。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是我國最大的期刊全文數據庫,目前該平臺擁有期刊總量14000余種,其中現刊9451種,核心期刊1979種,文獻總量6900余萬篇,回溯年限為1989年,部分期刊回溯至創刊年[3]。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的中國學術期刊庫收錄始于1998年,包含8500余種期刊,涵蓋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年收錄的核心期刊3300余種,年增300萬篇,每天更新,涉及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醫藥衛生、農業科學、哲學政法、社會科學、科教文藝等學科[4]。以上三種數字資源庫均提供移動端服務,讀者只需在移動設備上下載中文期刊助手、萬方數據、全球學術快報(CNKI知網移動版)等App,便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多種便捷途徑獲取所需文獻資源,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質量也因此得到顯著提升。
過刊清理不會影響高校圖書館評估
2004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的通知。根據文件要求,湖北科技學院“生均圖書”最低標準為100冊/生。湖北科技學院現有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余人、留學生140余人;圖書館藏238萬冊,中外文期刊14萬冊,電子數據庫33個[5]。可見,湖北科技學院“生均圖書”完全達標,即便不計入館藏中近18萬冊的過刊,該指標仍符合要求。就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條件監測指標中的“生均年進書量”而言,由于紙質期刊訂閱量逐年下降,過刊每年新增冊數有限,因此對這一指標的影響極小。
按照《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2020年版)》[的要求,普通高等院校基本辦學條件中,“生均圖書”達到100冊/生才算合格。生均圖書是指某一級教育圖書資源總量與該級教育在校生總數之比。圖書資源總量包括圖書及數字資源,其中圖書是指學校圖書館及資料室擁有的正式出版書籍;數字資源包括電子圖書(包括與圖書類似的出版物,如研究報告、會議論文集、標準等)、電子期刊(包括與期刊類似的連續出版物)、學位論文(包括本校原生的和付費購買的學位論文)及音視頻(包括自建的和付費購買的音視頻資料),試用的數字資源、免費使用的數字資源、隨紙本書刊所配的光盤以及非書資料等不作為數字資源計量;數字資源折合后計入圖書資源總量,且所占比例最高不超過圖書資源總量的 40% 。計算公式如下: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湖北科技學院的“生均圖書”已超過100冊/生。
2017年和2024年,湖北科技學院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皆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的審核評估。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教學資源與利用”項下的“設施條件”指標,“教學經費、圖書資料、校園網等滿足教學要求情況”是首評限選項,湖北科技學院在2024年的評估中未選擇該項目,且在今后的審核評估中也無需選擇。
可以明確的是,過刊清理雖不可避免地會使館藏總量減少,但并不影響高校評估對圖書館的要求,反而能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更貼合讀者需求。
過刊清理并不意味著國有資產的流失
根據財政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湖北省行政事業性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等規定,湖北科技學院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湖北科技學院國有資產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圖書屬于國有固定資產,圖書館是學校國有資產的二級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學校的圖書資料、珍版圖書及其他相關圖書資料(包括各部門及個人公費購買的圖書資料等)的管理及資產登記;并配合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做好學校資產管理及相關工作,提出資產調撥、轉讓、報損、報廢等處置申請;辦理本單位資產的增減變動手續。
根據《省財政廳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省屬本科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鄂財資發[2021]3號)和《湖北科技學院國有資產管理規定》,湖北科技學院結合資產管理實際,制定了《湖北科技學院國有資產處置實施細則》。圖書館負責圖書處置事項的初審申報,符合情形的圖書文獻資產可以通過無償劃轉、對外捐贈、轉讓、置換、報廢、報損等方式進行處置。
圖書館的過刊清理,只要精心組織、合理規劃、手續嚴謹,嚴格按照無償劃轉、對外捐贈、轉讓、置換、報廢、報損等規定方式進行處置,就不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過刊處理策略
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圖書館將期刊按照出版時間進行分類。新出版且仍在時效范圍內的期刊被稱為現刊,已出版但超過特定時間范圍的期刊則被稱為過刊。盡管過刊時效性不及現刊,但其在一定時間內仍具有重要的歷史與參考價值。因此,針對不同的過刊,需按照“是否還有利用價值”這一標準區別對待,從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該標準應涵蓋期刊使用率、內容時效性、物理狀態及學術價值等方面。
普及讀物類過刊可外借
在現刊閱覽室,涵蓋新聞報道、生活娛樂、科普知識等內容的大眾期刊以及文學藝術類期刊深受讀者喜愛。例如,綜合類期刊《讀者》《環球》《青年文摘》《特別關注》等,文學期刊《小說月報》《十月》《中篇小說選刊》《花城》等,通識讀物《科學畫報》《知識窗》《世界知識》等。這些期刊或幾期合訂成本,或單期成冊。由于過刊閱覽室僅限館內閱覽不能外借,讀者因無法借閱而逐漸流失,過刊利用率也隨之降低。將這些過刊典藏到流通外借處后,只需要在管理系統中將其借閱屬性從“閱覽”改為“可借”,并通過智慧圖書館系統為過刊添加二維碼,粘貼二維碼的過刊可按照索書號與圖書一起排架定位。通過掃描過刊的二維碼,讀者可以便捷地辦理借閱手續,并獲取該過刊的相關延伸信息。
分擔貯存,校內共享
圖書館館藏的專業學術期刊具有連續性和完整性,特別是各專業的核心期刊。這些豐富的專業學術期刊由各院部資料室收藏,既是對各院部資料室專業文獻資料的有效補充,又能進一步貼近各專業師生需求,提高資源利用率。
分擔貯存通常出現在需要大量儲存空間或管理流程復雜的場景中。例如,在物流行業,多個倉庫可以共同承擔一批貨物的儲存任務,每個倉庫負責一部分貨物的保管,這樣可以減輕單個倉庫的負擔,提高整體運作效率。在學校圖書館管理系統的支持下,圖書館的專業過刊可以分別儲存在各院部的資料室。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圖書館的館藏空間壓力,還能通過資源共享,提高整體運作效率。
捐贈鄉鎮文化站和農家書屋
近年來,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展全民閱讀、建設文化強國和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開展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積極打造鄉村書屋,助力鄉村文化振興。2022年,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與學校駐通山縣廈鋪鎮冷水坪村工作隊共建閱讀基地,將村委會閑置房屋改造成“紅色書屋”,配置各類書籍2000余冊;2023年和2024年向咸安區馬橋鎮高賽村職夫學堂桂子書屋捐贈圖書2200余冊。
期刊收錄的文章篇幅短小,簡潔的表述有助于讀者快速理解文章的核心內容,得到讀者的認可。圖書館可以捐贈一些實用過刊,如與鄉村建設和發展有關的《城鄉建設》《湖北農業科學》等,通俗讀物《故事會》《法律與生活》《道德與文明》等,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大眾醫學》《健康之友》《祝您健康》《中國花卉盆景》等,不斷充實和完善農家書屋的圖書資源,支持其建設。這些過刊的文章內容貼近農村生活,有助于提升村民的閱讀體驗,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報廢報損
從物理層面來看,部分無法修復或失去原有價值的過刊可以進行報廢處理;從信息共享的角度來看,若某過刊已無法體現其價值,也可視作報廢。對于這些毫無價值的過刊,可以向學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申請報廢,在相關部門完成登記、備案、評估、審批等手續后,即可進行處理。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處理過刊是可行的,也是勢在必行的。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圖書館工作者應當突破傳統思維定式,勇于開拓創新,以服務學校教學科研為核心任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不斷提升館舍空間使用效率,優化館藏結構,構建高效的期刊管理模式,從而為教學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單位: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