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實例——“假如我是小雷鋒”
年后開學初期,我們班的帥帥小朋友手指受傷,請了兩天假。早上,帥帥媽媽送他來園時,我了解到帥帥手指上的傷比較嚴重——整個指甲脫落,還縫了三針。心疼的同時我也在思考,怎樣做既能避免他的小手再次受傷,又能激發小朋友主動去幫助伙伴的同理心呢?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在班級開展“假如我是小雷鋒”的討論活動。
師幼共同交流如何做“小雷鋒”以及“小雷鋒”會有哪些行為。孩子們有雷鋒紀念日活動的前期經驗,對雷鋒叔叔有所了解,所以七嘴八舌、爭先恐后地說著要如何幫助別人。這時,我便順勢引出帥帥小朋友手指受傷的事,讓小朋友分別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有的說排隊的時候不能擠他,有的說會主動幫他接水喝……活動的最后,我和孩子們一起總結:我們是一個大集體,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相親相愛、互相幫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那日以后,我的耳畔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老師,我剛剛幫帥帥接水了。”“老師,我剛剛幫帥帥收繪本了。”“老師,我今天幫帥帥沖馬桶了。”“老師,我今天幫文文疊被子了……”看到助人為樂的行為一直在延續,我很欣慰:我們開展的教育活動“假如我是小雷鋒”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孩子們個個都是“小雷鋒”,他們不僅幫助了最需要幫助的帥帥,還幫助了其他需要幫助的小朋友,真正做到了相親相愛、互相幫助。
二、教育契機的概念界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從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點滴中尋找契機。借著小朋友手指受傷的事,教師及時抓住教育契機,激發幼兒的同理心,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讓幼兒在學習幫助別人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交往能力。教育契機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日常生活環節中,敏銳地察覺到孩子們的興趣需要,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最佳時機,可以是教師事先預設好的,對孩子實施教育的一個事件,也可以是生活中有教育價值的偶發事件。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個性特點,這就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把握好教育契機,關注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例如,開展“假如我是小雷鋒”的討論活動,是教師對全班幼兒實施的教育活動,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進行,體現了幼兒的自主和自由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育契機對幼兒教育產生的影響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努力使教育教學的過程生動活潑、科學準確,便于幼兒理解并掌握新知識,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變化。教師把握好教育契機,及時引導幼兒,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在“假如我是小雷鋒”的討論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大家都是“小雷鋒”,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去幫助他,這就是助人為樂。幼兒表現出了助人為樂的濃厚興趣,促進了其社會性發展。再如:在現代生活中,幼兒們對手機較為迷戀。對電子產品過度著迷,對眼睛是很不友好的。為此,我在班級內開展了“保護眼睛”的相關系列活動,讓幼兒清楚地了解過度觀看電子產品的危害,以及對生活帶來的影響。幼兒在本次活動之后,清楚地認識到眼睛的重要性,從心理上、行為上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和做法。
四、教育契機在幼兒教師中的運用
教育契機分為常規性教育契機和偶發性教育契機,不同的情景會產生不同的教育契機,教師要善于抓住不同的教育節點,達到預期效果。常規性教育契機就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活動流程,幼兒按照流程來進行活動,例如:秋季學期,在開展小班音樂教學活動“秋天”時,戶外會出現樹葉黃了、從樹上落下來的景象,孩子們發現了許多秋天的秘密……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對秋天有了更多的認識,對秋天充滿了更多的喜愛之情。偶發性教育契機存在于幼兒自主發起的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這種偶發性教育契機需要教師去發掘。如:“假如我是小雷鋒”就暗含教育契機,手指受傷與學雷鋒活動的碰撞中,就需要教師跟隨幼兒的關注點,及時引導幼兒換位思考,讓幼兒在學習幫助別人的同時,也鍛煉自己的交往能力。
五、教師對教育契機的把握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提升綜合素養,要有豐富的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日常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可能會好奇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要想真正把握好教育契機,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活動探索中,教師要提供科學的引導,鼓勵幼兒自主活動,精準捕捉幼兒興趣點,開展針對性教學,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在學習時間,能得到更多的收獲,教師要不斷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創新教育活動方法。例如:在幼小銜接教學活動“整理書包”中,讓幼兒認真觀察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個書包明顯的區別,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其中的哪一個,為什么?接下來,在整理過程中,幼兒就能夠有方向、有目標,知道怎么去整理書包。通過教師對教育契機的有效把握,教學活動更有趣味性,幼兒的學習更加深刻。
六、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幼兒園的一線工作者,每天要面對不同孩子的不同問題,如何發現各種教育契機,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如果能及時調整思路,并充分尊重兒童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那兒童帶給我們的驚喜也將遠遠超過挑戰。
【參考文獻】
[1]宋偉威.關于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創新策略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184.
[2]董瑞敏.提高教師觀察能力 把握適宜教育契機[J].教育教學論壇,2010(22):43.
[3]張睿.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08):174-175.
[4]金曉群.“樂”與“能”的平衡——幼兒園一日情境體能活動的實踐探索[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35(11):46-52.
[5]楊娜.探討學前教育中自然教育的開展策略[J].今天,2021(1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