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7.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11-0007-03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是指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工作和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對全國各級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十余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文藝大發展大繁榮,《講話》逐步被各地文藝創作者內化為實踐成果,成為當代戲劇藝術發展的重要思想源泉。
云南省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的文化大省,是中國話劇創作的重要地區,擁有豐富文化資源作為話劇藝術發展的基礎。本文主要對講話精神在云南省話劇中的接受、回應、實踐等進行分析,探討講話精神指導下的云南省話劇創作。
1《講話》在云南省的宏觀接受
1.1相關政策支持
《講話》發布后迅速被納入國家文藝體系,成為各級政府制定文藝政策的重要依據。云南省對此開展相關政策支持。
2015年以來,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陸續出臺《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加強文藝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目標,強調立足邊疆特色、弘揚民族文化的任務。2016年,云南省召開云南省推進文藝繁榮發展座談會,會中提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奮力推進云南文藝大繁榮大發展”[1]。此外,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等部門結合講話精神,完善創作資助機制。例如,設立“云南省文藝精品創作專項扶持資金”,對貼合講話精神、具有地方特色的劇目給予扶持。
政府按照相應標準給予響應講話精神的劇目以支持幫扶,也利于創作者貫徹講話精神。例如,《云南省文藝精品創作專項扶持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中明確提出重點扶持“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云南優秀本土文化,提升云南對外形象具有積極作用的創作項目”[2]。這種機制保障了講話精神的制度化貫徹,也對創作起到了正向引導作用。
1.2創作主體的接受
云南文藝創作的主要力量包括具有官方性質的劇團(如云南省話劇院等)、高校平臺(如云南藝術學院等學校劇社)民間獨立劇團(如ING工作室等)。這些主體在實踐中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接受路徑。
云南省話劇院是云南省話劇創作的重要力量之一,雖然進行了企業化改組,但從其創作路徑上看,仍具有一定官方性質。云南省話劇院演出主要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更注重商業價值,風格輕松,多為購買劇本版權,院團再進行演出創作,如《WWW.COM》《去年冬天》《錢多多嫁人記》等。另一種則主要體現了對講話精神的學習,多為原創劇目,如《獨龍天路》《瀾滄水長》等,多為大制作的主旋律戲劇,題材上選取真實事件進行改編,多為云南本土故事,有較強宣傳效果和地域特色。后者更能響應講話精神,反映出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創作趨勢上看,云南省話劇院的創作風格更側重后者。
而基于高校的學生劇團和民間劇團則更為復雜,風格迥異,既有注重個人藝術品位,追求先鋒實驗者;也有響應講話精神,譜寫紅色故事者。學生劇團選擇更加靈活,多為非營利性質。后者更多考慮營收問題。在講話精神深人文藝界后,多數劇社都有意創作更具有主旋律色彩的戲劇。如先生劇社的《我的聞先生》,ING工作室的《豐碑》《奮斗》等,這樣的接受轉向也是在響應講話中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強調。
自《講話》發表以來,云南話劇更加聚焦時代課題與社會問題,反映中國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創作無愧于時代的藝術作品作為創作目標。面對這一目標,不同的創作群體都有一定轉向,以云南省話劇院近幾年的作品來看,《獨龍天路》關注脫貧攻堅,《瀾滄水長》展現民族團結。民間劇團工作室中,如ING工作室,從《問心》《露茗》等個人風格明顯的作品轉向更彰顯主旋律的創作,如《尋找艾思奇》等。這種主題轉向,體現了“文藝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原則。此外,主題上的轉向也回應了地方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如“脫貧攻堅”“民族團結”等關鍵詞不僅成為政府焦點,也在話劇舞臺上獲得關注,話劇成為連接政策話語與人民情感的重要橋梁。
在實踐講話精神的過程中,涌現了許多制作精良、藝術精湛的話劇作品,其獲獎情況從側面反映出云南省話劇在這十年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就。例如,《桂梅老師》榮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農民院士》慶祝建黨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獨龍天路》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創作劇目,等等。
2典型劇目個案分析
云南省在《講話》發表后十年內,圍繞講話精神創作了大量話劇作品。只有選取典型劇目進行深人分析,才能窺探整體學習狀況。以下典型劇目中,每個作品都從題材選擇、人物塑造、藝術審美等方面,以地方化特色回應講話精神,勾勒出云南話劇在講話精神下的發展圖譜。
2.1《瀾滄水長》:國家敘事與民族團結
《瀾滄水長》由是一部以民族團結為核心主題的話劇,講述了解放初期瀾滄江畔各民族從分裂斗爭走向團結奮斗,從貧困落后到共建美好家園的歷史進程。作品中涉及角色眾多,圍繞少數民族部落的人民展開,他們既是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又是民族團結誓詞碑的見證人。作品在從分裂走向團結的事件中構建起歷史與現實、民族與國家之間的時代故事,展現出邊疆多民族地區在黨的民族政策感召下,走向團結發展的過程。
本劇編劇楊軍談道:“潺潺緩緩的大江流經千百年,看盡兩岸人民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同時也見證了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的努力奮斗,發展的巨變。瀾滄江水既是主人公召存信畢生奮斗的情懷象征,也是全劇最富有凝聚精神的主題意象,更是劇中各族百姓發出‘永遠跟共產黨走,永不反悔’神圣誓言的永恒歌詠。”[3]這表明該劇深度回應了《講話》中關于“文藝要為時代畫像,為民族立傳”的號召。但是該劇并沒有只將歷史置于民族團結的宏大敘事之中,而是通過真實的人物形象和地域細節,如劇中對部落中不同時期、不同群體的心態的關注,對人們情感細微變化的察覺,將主題落實在具體事件與情感交流中,強化觀眾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認同。
2.2《農民院士》:科技興農與人民本位
《農民院士》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為原型,講述其回歸家鄉、投身科技扶貧的真實事跡,是近年來鄉村振興主題結合的典范之作。劇中朱有勇從澳洲留學歸來,原本在高校擔任職務,卻主動請纓深入貧困農村地區,以冬季馬鈴薯種植技術幫助村民脫貧致富。他帶領團隊無償教授村民科學種植,推廣林下種植的三七等中藥材經濟項目,將科研成果扎根田野,真正做到“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劇末朱有勇院士的一句“好日子才剛剛開始”,不僅傳遞了溫暖情感,也彰顯了“科技為民”的時代精神。
該劇以朱有勇為主線,采用紀實風格展現人物群像,表現了新時代知識分子“不為名利為人民”的道德風范,響應了“歌頌人民奮斗、弘揚時代精神”的創作理念。此外,劇中并不回避作為扶貧對象的復雜性,真實展現鄉親們在扶貧前精神上的落后。例如,在扶貧工作者到來時,他們以為就是來送物資,于是便準備飽餐一頓,暴露出鄉民們得過且過、甘于現狀的心理。但在朱有勇等人的幫助下,鄉民們認識到自身思想上的落后,奮起直追,逐漸改變了自身的生活。脫貧之路并非坦途,鄉親們與扶貧工作者共同經歷了重重考驗。正是在這攻堅克難的征程中,朱有勇作為新時代知識分子扎根鄉土、科技報國的擔當精神得以充分彰顯。此外,該劇還有濃厚的民族風情,有學者評價道:“此劇還展現了拉祜族的民風民俗,融進原汁原味的拉祜族歌舞,演出輕松活潑,有喜劇性情趣”[4]。
2.3《桂梅老師》:教育擔當與鄉村振興
《桂梅老師》改編自全國“時代楷模”、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的真實故事。劇作通過碎片化敘事,經學生之口和張桂梅的角色內心獨白打破傳統“宣講式”人物塑造,塑造了一個情感豐富、個性真實、信念堅定的女性教育者形象。開場在張桂梅得知要拿她宣講時,就主動表達“宣講可以,但是必須把我當人”,直接打破榮譽光環下的完人標簽,將“時代楷模”還原為真實個體。舞臺調度中,她與學生們的對位布置、燈光的明暗切換,使她的形象逐步浮出水面,觀眾在碎片敘述中逐漸拼貼出一個真實的、令人動容的“桂梅老師”。
該劇不僅表現了張桂梅創辦免費女子高中、關愛兒童的崇高理想,也展現了她作為在病痛中堅守教育戰線的一位女性所經歷的孤獨。可以說該劇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立體的,選取張桂梅在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表現角色崇高理想的同時展現普通人的真實心態。正如本劇編劇王寶社所說,“他最大的顧慮是,千萬不能因為感動,寫著寫著就把桂梅老師推到云彩上去了”[5],所以在創作過程中編劇有意平衡張桂梅身上作為普通人的真實面。這種“從平凡中凸顯崇高”的表現策略,正是《講話》中提出的“塑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藝術形象”的具體體現。
上述三部劇目充分展現了云南話劇在不同題材下對講話精神的多元回應:從《瀾滄水長》的國家敘事與民族團結,到《農民院士》的科技興農與人民本位,再到《桂梅老師》的教育擔當與鄉村振興,構成了講話精神在地方題材話劇創作中的具體落點。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為人民立傳、為時代畫像”的使命意識,也體現了云南本地創作力量在國家文藝精神指導下所展現出的創新能力與藝術責任。它們共同組成了新時代云南話劇對講話精神創造性轉化的實踐樣本,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與現實價值。
3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新時代文藝創作提供了明確方向,為地方文藝發展注入了持續動力。云南話劇十年來的發展充分說明,講話精神得到了多層次的回應轉化。劇目如《瀾滄水長》《農民院士》《桂梅老師》等在表現民族團結、科技扶貧、教育理想、鄉村振興等主題上各具特色,體現出云南創作者在國家文藝政策引領下為時代畫像。無論是主旋律劇目的體制化推進,還是青年劇社對紅色文化的自覺書寫,云南話劇都展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弘揚中國精神,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面向未來,云南話劇應在堅守講話精神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藝術性,尤其要警惕口號式、宣教化的藝術表達,追求社會效益的同時注重作品的藝術內涵,為新時代中國文藝建設貢獻更多有內涵、有溫度的舞臺作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云南省推進文藝繁榮發展座談會在昆召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16-03-03)[2025-05-01].http://www.mct.gov.cn/whzx/qgwhxxlb/yn/201603/t20160303_792047.htm.
[2」云南省財政廳.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關于印發《云南省文藝精品創作專項扶持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EB/OL].云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23-05-16)[2025-05-03].https://www.yn.gov.cn/zwgk/zfgb/2023/2023d17q/sjbmwj/202309/t20230921_286213.html.
[3]楊軍.將生命情感融入那條民族團結的大河話劇《瀾滄水長》創作談[J].劇本,2023(8):90-91.
[4」宋寶珍.謳歌時代人民展現戲劇精品[J」.藝術評論,2021(5):50-56.
[5]新華網.話劇《桂梅老師》讓觀眾潸然淚下編劇王寶社完成心底13年的愿望[EB/OL].新華網,(2022-03-16)[2025-05-03].https://www.xinhuanet.com/ent/20220316/46462aa15a5c4355a75904ed920ad4b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