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創意水墨畫;中班美工區;教育價值;幼兒發展;傳統文化本文引用格式:.創意水墨畫在中班美工區的實踐與運用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11):239-241.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11-0239-03
0緒論
在經濟全球化與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水墨畫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杰出代表,蘊含著獨特的審美觀念、哲學思想與文化底蘊。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文化啟蒙與藝術素養培養的關鍵時期。將創意水墨畫融入幼兒園中班美工區,既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積極探索,也是豐富幼兒藝術教育形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實踐路徑。當前,幼兒園藝術教育日益注重幼兒創造力、想象力及審美能力的培養,創意水墨畫以自由靈動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的創作手法,契合中班幼兒( 4~5 歲)好奇心強、樂于探索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幼兒藝術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旨在探索創意水墨畫在中班美工區實踐運用的有效模式,分析其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發現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策略。理論意義在于豐富學前教育領域關于創意水墨畫教學的理論研究,為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提供實踐依據;實踐意義在于為幼兒園教師開展創意水墨畫教學活動提供可借鑒的實踐經驗,指導幼兒園美工區創意水墨畫活動科學開展,提升幼兒藝術教育質量,助力幼兒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實現全面發展。
1創意水墨畫引入中班美工區的教育價值
1.1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創意水墨畫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積淀,將其引入中班美工區,能讓幼兒在涂鴉、創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觸和感受傳統水墨文化。幼兒通過描繪具有傳統意象的事物,如梅、蘭、竹、菊等,以及體驗水墨獨特的暈染、留白等技法,初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與藝術特色,培養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進傳統文化傳承。
1.2促進幼兒藝術素養提升
創意水墨畫豐富的色彩層次(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靈動的線條變化以及獨特的構圖方式,為幼幾提供了豐富的審美感知素材。在中班美工區的水墨畫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水墨作品、嘗試創作,逐步感知水墨藝術的形式美、意境美,提升對藝術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敏感度。創意水墨畫不受固定模式束縛,幼兒可自由發揮想象力,運用筆墨表達內心想法。在美工區的實踐中,幼兒從最初簡單的線條、色塊涂抹,到逐漸掌握勾、皴、擦、染等基本技法,能夠更自如地運用水墨表現物體的形態、質感,藝術表現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1.3推動幼兒綜合能力發展
創意水墨畫強調個性化表達,為幼兒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在創作過程中,幼兒可以打破現實的局限,自由組合畫面元素,創作出充滿奇思妙想的作品。例如,將傳統水墨山水與現代科幻元素結合,繪制“未來水墨幼兒園”,充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使用毛筆創作水墨畫,需要幼兒精確控制手部動作,協調手、眼、腦的配合。中班幼兒正處于精細動作發展的關鍵期,在美工區反復練習握筆、運筆、調色等動作,能夠有效鍛煉手部小肌肉群,促進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幼兒在水墨畫創作中,往往會將自身的情感、經歷融入作品中。通過作品分享,幼兒能夠表達內心感受,同時傾聽同伴的創作故事,增進相互理解。在小組合作創作水墨畫的過程中,幼兒需要溝通、協商,共同完成作品,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1]。
2創意水墨畫在中班美工區的實踐過程
2.1活動環境創設
中班美工區的環境創設應圍繞創意水墨畫主題,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墻面可布置經典水墨畫作品圖片、幼兒優秀水墨畫作品展示欄以及水墨元素的裝飾畫,如用宣紙制作的荷花、竹子掛飾等。地面鋪設帶有水墨紋樣的地墊,角落擺放造型古樸的筆架、硯臺等裝飾品,讓幼兒置身于充滿水墨韻味的環境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將美工區劃分為材料存放區、創作區和作品展示區。材料存放區設置多層開放式收納架,分類擺放毛筆、宣紙、墨汁、國畫顏料、調色盤、水桶等繪畫工具,以及海綿、棉簽、樹葉、吸管等創意材料,方便幼兒自主取用。創作區配備寬敞的畫桌、舒適的座椅,保證幼兒有充足的創作空間。作品展示區設置立體展示架、墻面展示板,用于展示幼兒的水墨畫作品,讓幼兒體驗創作成果被展示的成就感。
2.2材料投放
提供不同型號、材質的毛筆,讓幼兒感受不同毛筆的特性與使用效果,如羊毫毛筆柔軟、吸水性強,適合渲染;狼毫毛筆彈性好,適合勾勒線條。準備多種規格的宣紙(生宣吸水性強,適合表現水墨暈染效果;熟宣不吸水,適合細致描繪),以及毛邊紙等替代材料,滿足幼兒不同的創作需求。配備墨汁和豐富的國畫顏料,引導幼兒學習調配不同濃度的墨色和色彩,探索水墨色彩的變化。投放各類創意輔助材料,拓展幼兒的創作思路。自然材料如樹葉、樹枝、花瓣等,可用于拓印、拼貼,與水墨結合創作;生活材料如海綿、棉簽、吸管、瓶蓋等,能創造出獨特的肌理效果;廢舊材料如紙盒、紙杯、皺紋紙等,可經過加工后融入水墨畫創作,增強作品的立體感和趣味性。例如,幼兒用吸管吹墨制作樹枝,再用皺紋紙制作花朵粘貼在樹枝上,創作出富有創意的水墨梅花圖。
2.3教學實施策略
2.3.1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采用多樣化的情境導入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例如,講述與水墨畫相關的故事,如《三個和尚》的水墨動畫故事,引導幼兒模仿故事場景進行繪畫創作;開展“水墨尋寶”游戲,在美工區隱藏水墨元素的卡片,讓幼兒尋找并根據卡片內容創作水墨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水墨風格的音樂、視頻,營造沉浸式的藝術氛圍,讓幼兒在情境中感受水墨魅力,產生創作欲望。
2.3.2分層指導促進發展
根據中班幼兒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指導策略。對于繪畫基礎較弱、缺乏自信的幼兒,教師提供更多的示范和鼓勵,從簡單的線條、形狀練習入手,如用毛筆練習畫直線、圓圈,逐步過渡到簡單的物體描繪;對于繪畫能力較強、富有創造力的幼兒,教師給予更高層次的指導,鼓勵他們嘗試復雜的構圖、獨特的表現手法,如運用水墨的干濕變化表現物體的質感,引導他們深人探索創意水墨畫的表現形式[2]。
2.3.3游戲化教學提升參與度
將游戲融入創意水墨畫教學活動中。例如,開展“水墨接龍”游戲,幼兒依次在同一張宣紙上添加一筆,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組織“水墨猜謎”活動,教師畫出謎語線索,幼兒通過觀察水墨畫面猜出謎底,再用自己的水墨畫表現謎底內容。通過游戲化教學,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水墨畫知識與技能,提高參與度和積極性。
2.3.4家園合作拓展學習空間
加強家園合作,鼓勵家長在家中與幼兒共同開展創意水墨畫活動。教師通過家長會、線上平臺等方式,向家長介紹創意水墨畫的教育價值和簡單的教學方法,推薦適合親子共賞的水墨動畫、繪本。家長可以為幼兒提供繪畫材料,與幼兒一起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用相機記錄美好瞬間,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內容用創意水墨畫表現出來。家園合作能夠延伸幼兒的學習空間,鞏固在美工區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增進親子關系。
3創意水墨畫在中班美工區實踐中促進幼兒發展的案例
3.1案例一:從模仿到創新的轉變
幼兒小古麗在初次接觸創意水墨畫時,繪畫內容較為單一,多是模仿教師示范的簡單圖案,如圓形的太陽、直線的小草等。在美工區持續參與水墨畫活動一段時間后,教師發現小古麗開始嘗試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一次以“秋天”為主題的創作活動中,小古麗不僅用墨色畫出了秋天的大樹、飄落的樹葉,還大膽地添加了自己想象中的“會飛的小花帽”,用鮮艷的色彩表現小花帽的細節。通過與小古麗交流得知,她將童話故事中的元素融人了水墨畫創作,展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一轉變表明,創意水墨畫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表達的平臺,隨著經驗的積累和自信心的增強,幼兒能夠逐漸突破局限,實現創新創作。
3.2案例二:情感表達與社會交往的進步
在小組合作創作“美麗的家鄉”水墨畫活動中,幼兒麥麥提和艾力夏提因對畫面布局意見不一致產生了爭執。麥麥提想畫石榴樹,艾力夏提則想畫棉花。教師引導兩人進行溝通協商,最終他們決定將石榴樹與棉花結合起來,共同設計一個擁有邊疆自然景觀的美麗家鄉。在創作過程中,兩人分工合作,麥麥提負責勾勒石榴樹的輪廓,艾力夏提用淡墨渲染棉花。作品完成后,他們在分享環節自豪地講述了合作創作的過程和想法。通過這次活動,麥麥提和艾力夏提學會了傾聽他人意見、協商解決問題,情感表達更加豐富,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深刻體會到了合作創作的樂趣。
4創意水墨畫在中班美工區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4.1幼兒作品評價方式單一
在幼兒水墨畫作品評價環節,以教師評價為主,評價標準側重于作品的形似程度和技法運用,忽視了幼兒的創作過程、情感表達和個性特點。幼兒自評和互評機會較少,評價語言缺乏針對性和鼓勵性,難以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常以“畫得像不像”“顏色好不好看”為標準,而沒有關注幼兒在作品中所表達的獨特想法和情感。
4.2家園共育效果不佳
部分家長對創意水墨畫教育價值認識不足,認為幼兒學習水墨畫只是簡單的涂鴉,對幼兒在美工區的水墨畫活動缺乏關注和支持。家長在家中與幼兒開展相關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也很少與教師溝通幼兒在水墨畫學習中的情況,導致家園共育難以形成合力,影響創意水墨畫教學活動的效果[3]。
5創意水墨畫在中班美工區實踐的改進策略
5.1完善作品評價體系
建立多元化的幼兒水墨畫作品評價體系,采用教師評價、幼兒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教師評價應注重全面性,不僅關注作品的藝術表現,還要重視幼兒的創作過程、情感表達和進步成長。在評價語言上,多給予具體、積極的反饋,如“你這次畫的小鳥翅膀用了不同方向的線條,看起來特別有動感,進步很大!”。鼓勵幼兒進行自評和互評,引導幼兒從構圖、色彩、創意等方面評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維。例如,組織“水墨小評委”活動,讓幼兒相互欣賞作品并發表評價意見,提高幼兒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2深化家園共育合作
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提高家長對創意水墨畫教育價值的認識。定期舉辦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美工區,觀摩幼兒的創意水墨畫活動,了解教學過程和幼兒的學習成果;利用線上平臺(如微信公眾號、班級群等)推送創意水墨畫教學資源、幼兒作品展示等內容,鼓勵家長在家中與幼兒共同開展水墨畫活動,及時與教師分享幼兒在家的學習情況,形成家園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全面成長與發展[4]。
6結語
創意水墨畫在中班美工區的實踐與運用,為幼兒藝術教育和傳統文化傳承開辟了新的路徑。通過科學合理的環境創設、豐富多樣的材料投放、靈活有效的教學實施,創意水墨畫活動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藝術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升。盡管在實踐過程中存在教師專業素養不足、教學活動缺乏系統性、作品評價方式單一、家園共育效果不佳等問題,但通過加強教師培訓、構建系統課程、完善評價體系、深化家園合作等改進策略,能夠不斷優化創意水墨畫在中班美工區的教學實踐。未來,應繼續深人探索創意水墨畫教學的創新模式和方法,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讓更多幼兒在創意水墨畫的世界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娥.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9(4):40.
[2」付得華.在幼兒園勞動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4(13):68-70
[3]李鳳,唐忠會.游戲化傳播:兒童數字繪本的游戲性優勢研究[J].少年兒童研究,2025(1):80-86,44.
[4」孫鏡霞,李蘭蘭.家園共育背景下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習慣的有效策略[J].家長,2024(3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