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中學的時候,學過一篇叫《驚人相似的一幕》的課文,課文中引用了馬克思的一句名言,“歷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我們常常說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這個智慧,就建立在相似之處的認識上。如果沒有相似之處,又有什么可以汲取的智慧呢。聯想到今天我們遇到的職業教育發展的問題也許在歷史上出現過,今天我們苦思冥想的解決問題的措施,前人也許已經想到過,且比我們還要高明。
40年前的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1985年,我是一名在讀的師范專科學校(二年制)學生,畢業后到普通高中做教師。說實在的,讀師專和做教師的十多年間,我對這個文件的具體內容及其之于我們國家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巨大影響,皆所知不多、理解不深。及至考上教育學原理專業的研究生,特別是我在高校里面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后,由于工作的關系,閱讀了大量我國近現代教育發展的文獻,實地考察和學習了一大批職業院校的辦學后,才對這個文件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作用,有了深入的認識。我認為《決定》開啟了中國各級各類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大幕。40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文化及其教育本身的面貌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些公認的、可以量化的發展指標也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現在回過頭去看40年前的《決定》,從汲取歷史智慧的角度,我們需要思考的是,40年前《決定》頒布時職業教育改革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措施,與今天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有何不同?有哪些是需要堅持的、有哪些是應該揚棄的?
在小學、初中的歷史教科書中知道,我國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長期處于遭受列強霸凌、落后挨打的悲慘境地。習近平總書記在觀看《復興之路》展覽時說過一句話:“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所謂“落后”,主要指的是經濟落后;所謂“發展”,主要是指發展經濟。只有經濟發展了,國家才能強大起來,老百姓才能過上舒心的生活。某種程度上,可以把發展經濟理解成發展工業——工業化。工業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幾乎沒有哪個國家特別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可以不經歷工業化而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現代化。世界經濟史表明,沒有經歷成功的工業化進程,就不可能成為繁榮富強的發達國家。正所謂“無工不富、無工不強”。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很重視發展經濟,但是囿于國內外因素,到20世紀70年代末,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改革開放初期,以農村改革為突破口,以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為標志,我國開始快速推進工業化。正如《決定》指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但需要高級科學技術專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萬受過艮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工和其他受過良好職業培訓的城鄉勞動者。沒有這樣一支勞動技術大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設備就不能成為現實的社會生產力。”在這種背景下,僵化落后的教育管理體制、層次類型單一的學校結構的弊端就顯現出來。本應該為經濟發展培養各類人才的教育沒有培養出人才來,經濟建設大量急需的職業技術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針對這些問題,《決定》提出“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從那時候開始,我國的職業教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各級各類職業院校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累計輸送了數億計的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
1973年9月(當時我7歲),我進入我們村子里的小學讀書,同班同學都是自己一個村子里的伙伴;1978年進入設在我們村子里的初中(當時叫聯中,意思是幾個村子聯合辦一個初級中學)讀書,那時的同學都是周圍幾個村子里年齡相仿的伙伴,自己村子里的小學同學減少了一些;1981年進入設在我們村所屬鄉政府駐地的普通高中讀書,班里的同學中同村的、相鄰村莊的初中同學大大減少。1984年我參加高考,只有極少數同學考上大學、中專,繼續讀書。大多數同學回村務農(有的兼做一些小買賣,貼補家用),或者復讀繼續參加高考。自己的求學經歷、從教經歷和工作經歷,使我認識到并不是所有初中畢業生都適合讀普通高中,這種不適合來自個人先天稟賦,也來自后天接受的不當的小學、初中教育的持續強化。自己的閱歷、對中國國情的了解以及對相關國家教育發展的經驗得失的分析,使我認識到在中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并不等同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特色高中并不是高中階段教育的多樣化發展。非要讓那些在義務教育階段證明不適合的學生到普通高中重復以往不成功的經歷,這是對并不充足的教育資源的浪費,也是對個體人生美好時光的浪費。《決定》提出的“力爭在五年左右,使大多數地區的各類高中階段的職業技術學校招生數相當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數。廣大青少年一般應從中學階段開始分流。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我認為依然十分合理。
世易時移,不變的是新型工業化也需要一批熟悉工藝流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就離不開職業教育,這是我說的“定勢”;人人不同,并不是所有義務教育畢業生都需要、有必要上普通高中,高中階段教育要多元化發展,這是我說的“定論”。剩下來,我們—這些職業教育從業者,只要保持“定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