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究竟是什么,民主的本質是什么,什么樣的民主才是好民主?民主,是一個寓意美好的詞語,但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民主”一詞逐漸被西方壟斷、濫用,成為攻擊和瓦解他國的利器。近幾十年來,一些西方國家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旗號,不斷向其他國家輸出和販賣“民主”,推行其所謂的“普世價值觀”,暴露其強權政治的本質。一次次的民主輸出,帶去的不是和平與穩定,而是動蕩與禍端,沒有實現其所謂的“拯救”,而是血與火的“毀滅”。這些所謂的“民主化轉型”國家,要么從希望走向失望,要么從希望走向絕望。所以,一個國家的公民民主參與程度、速度一定要與這個國家和社會的承載能力成正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否則就會失衡,要么出現“民主過剩”“民主超速”,導致國家和社會陷入動蕩,甚至是亡黨亡國;要么出現“民主赤字”“民主失色”,導致國家和社會停滯不前,甚至是出現倒退。所以,把握好這個“度”、這個“比例”就至關重要。
經過長期探索,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正是把公民的民主參與程度、速度控制在合理的區間之內,因此是解開“中國之治”的民主密碼。既然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解開“中國之治”的民主密碼,那么,“密碼”體現在哪兒?就體現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與“源”“特”與“優”“時”與“勢”上。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與“源”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豐富內涵
國體決定政體,西方資產階級專政的國體決定了它們的民主是為少數政治精英的利益而服務;而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決定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真正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可以簡單概括為“2433”
的民主,“2”代表著“兩個完整”,即我國的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4”代表著“四個相統一”,即我國的民主是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的民主,“四個相統一”就體現了我國民主的人民性,這是本源屬性,也是第一性的原理;第一個“3”代表著“三全”,即我國的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第二個“3”代表著“三最”,即我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邏輯理路
1.理論邏輯: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我國的民主發展道路是充滿曲折的,但在緊要關頭,是馬克思主義為我國的民主政治發展指明了方向,確保我國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始終扎根中國土地,融合中國文化,保持清醒眼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為指導,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提供了深厚的思想理論支撐。
2.歷史邏輯: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中國探索
馬克思、恩格斯等關于民主的論述作出了人民民主的“上篇”,提出了人民“創造國家”的課題,而全過程人民民主則作了人民民主的“下篇”,提出了人民“進人國家”的新課題,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觀的中國探索。
3.實踐邏輯:全過程人民民主探索了中國新質民主,為世界開啟了民主新篇
一是從性質看,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絕不是依據地位的高低和財富的多寡來分配權力的,而是由全體人民共有、共享國家權力的民主。這就體現了
我國民主主體的全面性。
二是從結構(制度)看,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即“ 1+3+N′′ 1的制度體系,“1”是指“一個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是指“三個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N”就是指其他相關制度。這就體現了我國民主制度的全方位[2]。
三是從過程看,全過程人民民主涵蓋了深度醞釀的民主選舉、充分溝通的民主協商、廣泛磋商的民主決策、互動相輔的民主管理、匯集民力的民主監督“五個民主”環節,并形成全面完備、交織融合的民主運作過程。這就體現了我國民主參與全鏈條、全環節。
四是從功能看,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部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都是用來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和民主法治更高層次的需求。我國的民主是看得見、摸得著,是實實在在、可感知、有煙火氣的民主。因此,我國的民主是實質民主、是成果民主,真正體現為民主功能的全覆蓋。
概言之,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主體全面性、制度全方位、參與全鏈條、功能全覆蓋的人民民主。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與“優”
既然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優勢,那就是相比較而言,跟誰比較呢?當然是西方的民主制度。談西方的民主制度,我們不能回避三個國家,那就是希臘、英國和美國。為什么要和這三個國家比較,因為希臘是西方民主的發源地,英國是議會民主發源地,美國是向全世界推銷“民主”的國家,這三個國家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近些年來,世界大國之間的對話少了,對抗增加;大國之間博弈爭斗多了,平等交流合作少了。當今世界變亂交織,進入了一個混亂、動蕩、失序的狀態。而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對西式民主的超越,具有其獨特的顯著優勢。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優勢
1.性質:人民民主vs.自由民主、黨的領導vs.“金主”主導
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是全體人民共享國家權力的民主,沒有黨的領導,民主就會褪色、變質,就不能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更不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的領導能夠保證我國的民主服務于國家的整體利益,從而避免民主的過程被各類利益集團和資本力量所腐蝕。
而西方的民主和現代化始終是為少數人服務的,也從來沒有真正想要去為絕大多數人服務。在英美等國家,選舉政治實際上是“燒錢”政治,是資本與政黨的聯姻,更多的是利益集團俘獲政治權力,為少數人謀取私利的工具。只不過由于人類社會的進步,西方國家的極少數利益集團不能夠“吃相太難看”,于是被包裝成選民人手一票的“選舉民主”開始大行其道[3]。
2.實踐形式:“豐富多樣”vs.“單一化”
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形式豐富多樣,涵蓋了民主建構中的授權、用權、督權等各環節,實現了民主的全鏈條化。
而西式民主的實踐形式則相對比較單一,人民只有選舉民主,投票成為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幾乎唯一的方式,是一選了之的選舉民主,我們又稱其為“一次性民主”“即用即棄型民主”。
3.參與過程:“全時段”vs.“間歇性”
從時空上來看,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時段持續性的民主,具體而現實地運行于黨和國家的各個層級各個方面,是人民全程、全域、全時在場的民主。與其他國家人民“被民主”,成了看客、棋子、觀眾不同,我國的民主是實實在在的,是人民政治、人民之治,人民永遠在場,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除此之外,在選舉民主進入休眠期之后,我們還可以不斷拓展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充分保證人民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政治參與,這就擁有了無與倫比的內在優勢。
而西式民主的人民參與僅僅是一種間歇性的行為,集中體現在幾年一次的大選之時,投票完成,即宣告“民主過程”結束,人民便進入了休眠期,人民實質上淪為了“投票機器” C
4.民主建設:“管用”(中國之治)vs.“失效”(西方之亂)
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將中國這樣一個國情復雜、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東方大國的億萬民眾團結和凝聚為一個整體,讓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現代化建設中來,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匯聚強大力量。實踐證明,我國的民主建設是管用的。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一直擁有著 90% 以上的民眾滿意率和支持率,這是其他國家政黨也好、政府也罷,都望塵莫及的,這就是民主,這就是民心。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黨領導人民才不斷地創造了“中國之治”。
而西方民主建設逐漸失效,政治體制空轉,治理績效低下。頻現“黑天鵝”事件、“黃馬甲”運動、極端民粹主義等“西方之亂”[4]。
5.覆蓋空間:“全部領域”vs.“政治領域”
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覆蓋了民主的全部領域,這樣就能夠保證民主的真實性。
西式民主僅僅停留在政治領域,也就是票決環節,選舉結束后,人民就只能當順民了,并不享有對國家事務的決策權和管理權。所以在西方社會就很容易出現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問津的現象。
6.價值重心:“以人民為中心”vs.“少數政治精英”
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是有溫度、有品質、有感知、有廣度的民主,堅守的是人民的心,真正實現了老百姓盼的,就是黨和政府干的。
而西式民主在“金錢政治”的操控下,大資本金錢魔棒指點選票投向。雖然上演一人一票的“全民選舉秀”,“一人一票”完全是假“民主”之名的“金主”政治,有了足夠的錢,才能使“鬼推磨”,可以說西式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多數人的噩夢。
7.民主評價:“人民評判”vs.“少數人評判”
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接受人民評判,始終將實現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而西方的民主評價體系則是由少數人來把持,各方利益集團通過各種形式實現駕馭政治的目的,更多的是利用資本控制媒體,通過媒體左右選舉。
8.制度建構:“有機統一”vs.“相互制衡”
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而西式民主所推崇的三權分立、多黨競爭,更多的是“一屆對著一屆干”。各政黨之間更多的是相互制衡,互相推諉,民眾消極配合,政府無所作為,政治系統之間嚴重內耗,社會痼疾激化不平等和極端民粹,他們不會真正關心民眾福祉,甩鍋推責、內病外治是其常態,百姓生計最終成為政黨惡斗的“炮灰”。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評價標準
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世界政治話語的共識。歷史一再有力地證明,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政治制度是完美無瑕的,只有在不斷地調適中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才能始終保持持久的政治生命力,否則,就會被新興民主政治制度所代替。
總之,評價一國民主與否,不僅要看它的形式怎么樣,更要看它的內容怎么樣,能否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和人民的審視。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我國的民主更重視民生,民主假與真,關鍵看民心,民主好不好,民生最重要,歸根到底要看能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5]。
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時”與“勢”
全過程人民民主成為“中國之治”的堅實基礎。作為百年大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要實現長期執政,應該如何深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那就是要把握好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時”與“勢”。
一個國家要繁榮發展,就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同樣,一種民主形式要得到持續的發展,也必須謀時而動,順勢而為。民主是普遍的,是人類共同的價值。同時,民主又是特殊的,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實現民主的方式又不盡相同,正所謂“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而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既立足中國國情,把握時代大勢,順應民主發展的歷史潮流,又將民主的共性和個性結合起來,充分實現人民利益的表達和權利的保障,真正實現了社會高度和諧穩定,國家治理成效顯著。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絕不是建立一個形式民主的國家,而是要建設一個越來越好的偉大國家。人心才是最大的政治,中國始終站在人民擁護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全過程人民民主就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的所愿所向。當前重要的是我們要自信而不跟風,要自信而不自滿,要對話而不要對抗,要學習而不照搬,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好自己的路。
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我們要直面時代大勢、展現大國擔當,不斷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我們要讓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人民的實際生活中可感可觸,動員全體中華兒女為同心共圓中國夢而一起來想、一起來干,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習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國民政,2022(05):4-9.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
[4]張峰.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探源].前線,2022(03):4-8.
[5]陳亮.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邏輯理路、比較優勢與實踐路徑[].內蒙古社會科學,2022,43(02):1-8.
(作者單位:中共沁水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