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展社區老年教育的現實意義
全國各地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生活滿意度,成為社會發展中亟待思考解決的重要課題。社區老年教育作為積極應對策略,正逐漸引起人們關注。其指社區范圍內為老年人提供各類教育活動與學習機會。老齡化帶來的不只是人口結構變化,更意味著社會服務、資源配置需重新調整優化。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后閑暇時間增多,渴望繼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保持與社會的聯系,實現自我價值。社區老年教育的出現,恰為他們提供了良好平臺。這類教育貼近老年人生活,形式靈活多樣,能依據老年人興趣愛好與實際需求,開設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健康養生、手工制作等豐富多彩的課程。這些課程既能滿足老年人精神追求,又有助于增強身體素質與動手能力。學習過程中,老年人結交新朋友,分享彼此經驗故事,形成充滿溫暖與活力的社交圈。社區老年教育由此促進老年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對緩解孤獨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意義重大。它有利于最大限度發揮老年人生命潛能,有效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營造積極社會氛圍,為積極老齡化發展推波助瀾。從社會效益看,有助于構建和諧社區,減少老年人孤獨感與失落感,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顯著公共利益價值。
二、高職院校服務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優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強調“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式養老”。《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特別提出“職業院校應結合學校特色,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支持服務,共享資源”[2]。國家頒布的一系列政策表明,互助、共享是健全基本養老服務、發展老年教育的指導思想。
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緊密圍繞市場需求與行業發展趨勢,“雙師型”師資隊伍占比很高,校企合作緊密、社會服務功能顯著,這些鮮明特點讓其在服務社區老年教育方面具備天然發展優勢。發揮自身優勢的高職院校,能為社區老年教育提供多方面支持服務,助力老年人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一)專業的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教師具備專業教育背景與教學經驗,在各自領域研究深入,能為社區老年教育提供豐富課程選擇,涵蓋人文社科、藝術、健康養生、信息技術、手工技藝等多個領域。老年人可依自身興趣需求,自由選擇適合的課程。部分高職院校開設有涉老服務類專業,像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健康管理專業等,相關專業教師能為社區老年人量身定制貼合實際需求的康養類課程。針對老年教育機構師資和管理人員的需求,高職院校教師可在老年服務與管理、社會工作、健康與養生、傳統文化、大眾藝術等專業培養實用人才,還能對老年教育機構人員、準備從事老年教育崗位的人員及老年教育志愿者開展各類培訓,為老年教育事業提供人力資源。相較于學歷教育,培訓方式更靈活,人力資源供給更直接。高職院校多數教師為“雙師型”教師,不僅擁有扎實理論知識,還具備豐富實踐經驗與行業背景,能將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經驗相融合。他們與企業行業人員保持緊密校企合作關系,可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及行業動態,讓社區老年教育的課程內容更具實用性與前瞻性,幫助老年人更好適應社會發展變化。
(二)豐富的教育資源
高職院校擁有多種教育資源,能較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學習需求。其通常配備現代化教學場所與設備,包括寬敞教室、先進實驗室、實訓基地等,為老年人提供實際操作和體驗機會,滿足他們對技能學習與實踐探索的需求。許多高職院校建立在線學習平臺,提供大量網絡課程資源,方便老年人在家自主學習,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校內圖書館一般藏書豐富,還有各類雜志及電子資源,老年人可借閱書籍、查閱資料,滿足對知識深人探究的需求。依托與企業行業的緊密合作,高職院校的產學研資源能為老年人提供參觀企業、了解行業最新動態的機會,增加他們的實踐經驗與社會認知。校內還有書法社、繪畫社、音樂社等各類社團組織及活動,老年人參與其中,可結交志同道合的年輕朋友,既豐富生活又拓展社交圈子。
三、高職院校服務社區老年教育的現實困境
盡管高職院校服務社區老年教育具備一定發展優勢,實踐過程中卻會遇到種種困難,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作機制不完善
社區老年教育組織方通常涉及多個部門與機構,民政部門、教育部門、老齡工作委員會、社區居委會、老年協會及一些社會公益組織、志愿者團體均在其列。社區老年教育開展有賴于多元主體參與,異質化主體因立場不同存在不同利益訴求,往往造成各主體溝通協調不暢、信息不對稱,使社區老年教育工作難以有效推進。當前我國社區老年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政府領導協調機制。高職院校為社區老年教育提供服務時,需與上述相關機構充分溝通協商,因合作機制不完善,難以形成合力。
(二)教師缺乏積極性
高職院校教師本身承擔的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任務已十分繁重,難有多余精力投入社區老年教育。部分教師對社區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與意義認識不足,覺得其和自身職業發展關聯不大[3]。參與社區老年教育取得的成果,在學校內部可能未獲充分認可與重視;相較常規高職教育,社區老年教育教學效果難用明確標準衡量評估,教師可能因此缺乏成就感。高職院校教師對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積極性由此受到影響。
(三)教學雙向適應面臨挑戰
一方面老年人學習能力與接受方式和年輕學生存在差異,更需要耐心細致、注重重復與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高職院校教師習慣了針對年輕學生的教學模式,調整教學方式方法以適應老年學員存在一定困難。另一方面老年學員的身體狀況、學習進度與參與積極性差異較大,給教學管理和溝通帶來一定挑戰。教師需及時了解并滿足特殊老年學員的需求,還要能處理可能出現的健康突發狀況等。
四、高職院校服務社區老年教育的實踐策略
高職院校作為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肩負服務社會、推動終身教育發展的責任。拓展其教育服務領域,增強與社區的互動合作,能有效提升學校社會影響力與美譽度。如何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優勢,為社區老年教育發展貢獻力量,成為當前需要深人探討并積極實踐的重要課題。筆者就相關實踐策略提出幾點看法。
(一)建立穩定的合作機制
構建高職院校與社區長效合作機制,關鍵在于明確目標、精準對接需求及建立高效溝通機制。雙方需共同確立老年教育項目的具體目標,諸如提升老年人數字素養、豐富文化生活、增強健康意識等,以此為導向精準施策。高職院校應組織教師深人社區開展調研,借助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充分了解老年人實際需求、興趣愛好與學習能力,據此量身定制個性化、多樣化的教育課程和活動,確保教育內容貼近老年人生活,激發學習熱情。
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溝通機制同樣重要。應設立定期溝通會議制度,由高職院校和社區相關負責人共同參與,定期交流項目進展、探討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確保信息暢通、協同高效。組建專門聯絡小組,負責日常信息傳遞、資源協調和活動組織等工作,及時響應雙方需求,保障合作項目順利推進,實現高職院校與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老年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二)明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
專業師資是社區老年教育的第一生產力與中堅力量[4。要提高參與社區老年教育服務的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高職院校要明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筆者認為可從以下方面考慮。為教師提供額外的課時津貼或補貼,以此體現他們在社區教育工作中的付出;設立專門的獎勵制度,像教學成果獎、優秀教師獎等,對在社區老年教育中表現出色的教師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將社區老年教育的教學經歷納人教師的職稱評定和晉升體系,使其成為職業發展的重要考量因素,同時為教師提供參加相關培訓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提升在老年教育領域的專業素養。表彰并宣傳在社區老年教育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典型,憑借榜樣的引領作用,激發其他教師的積極性。允許教師在教學方法、課程內容設計等方面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和創新空間,以此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鼓勵教師對教學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對合理的訴求給予積極回應和解決[5。此外高職院校要充分考慮教師的本職工作負擔,合理安排社區老年教育的相關工作任務,避免教師過度勞累。
(三)建立評估與反饋機制
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評估與反饋機制,能持續推動高職院校更好地服務社區老年教育[。構建多元化評估主體,可成立由學校領導、社區管理人員、老年學員代表等組成的評估小組,定期對服務開展評估。邀請外部專家進行獨立評估,提供客觀公正的意見與建議。建立有效的反饋渠道同樣必要。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觀察、組織學員座談會等方式,收集老年學員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評價與意見,直接聽取他們的感受和需求。設立專門的意見箱或電子郵箱,方便老年人反饋意見。評估方定期發布評估報告,向學校、社區和社會公布評估結果,展示服務成效及存在的問題,接受公眾監督,促進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四)培養后備師資和志愿者團隊
高職院校除鼓勵更多教師參與老年教育項目,還可對社區內有專長的居民開展培訓,使其成為兼職教師或志愿者,共同參與教學工作。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注重實踐技能、緊貼行業需求、強調職業素養。從校內涉老服務類專業中選拔品學兼優的學生組成志愿者團隊,經過相關培訓,便能成為服務社區老年教育項目的得力助手。這一做法既能壯大師資力量,又為相關專業學生提供更多社會實踐機會,達成“雙贏”效果。
五、結語
綜上而言,高職院校服務社區老年教育具備多方面顯著優勢,實踐過程中卻面臨著不可忽視的現實困境找準方向,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便能克服困難,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資源優勢,為社區老年教育發展開辟出一片廣闊天地,為構建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貢獻力量,為老年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二〇二O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N].人民日報,2020-11-04(001).
[2]許靜,付雪連,陳羽寶,等.高職院校供給老年教育資源路徑研究——以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23(01):259-263.
[3]李美琳,王李,肖景,等.“校一企一社”聯動養教結合社區老年教育的實踐探索[].教育觀察,2024,13(06): 88-90.
[4]張春霞.需求視角下高職院校融入社區老年教育的路徑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4(25):41-44.
[5]曾良華,宋珊,葉秋美.高職院校服務社區“老年教育”路徑研究——以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陜西教育(高教),2024(08):88-90.
[6]朱威,張麗萍.高職學生勞動教育與社區老年教育融合發展探索[].國際公關,2024(06):95-97.
[7]倪宜浪.高職院校賦能老年教育的價值意蘊與路徑[].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03):11-14.
本文得到以下項目支持: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積極老齡化視野下柳州市社區老年教育養教結合路徑研究”(GXSQJG2024B007);柳州城市職業學院2024年度科研項目“老年友好型城市導向下柳州社區適老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2024KYYB29);柳州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職業教育重點課題“高職院校養老服務類專業職業道德教育體系構建研究”(2024ZJB032)。
(作者單位: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